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铅字印刷术

江海同志打小就有个过人之处,阅读理解满分。

他此时在快速分析,这位蔡主编可是文化局直接安排的,一定也能得到高人的点拨。

于是,江海一字一句说道:“我觉得蔡文升同志的话很有道理,咱们报社只有对外招刊广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单位目前的困境。”

会议室里重新安静了下来。

“江海同志啊,蔡主编刚调过来不了解情况,你怎么也跟着糊涂了呢?”

“报纸上登广告?”

“可以的话其它报社早就登了。”

“你们这么做,是要遭到上级批评的。”

……

蔡文升也有点意外,毕竟调来之后一直没人配合自己开展工作,没成想第一个支持自己的竟会是这位年轻的副总编。

江海环视一圈,朗声说道:

“其它报纸登不登广告是他们的事,但我们《浦江日报》必须将这件事排上日程。根据我的了解,财政局很可能不会再拨钱给咱们报社了,其它报社也一样。”

此时没人再说话,全都怔怔的看着江海。

虽说报社里有不少老同志,对江海能忽然做上副总编这个位子一直颇多怨言。

但人家现在毕竟已经是领导,能做出如此破天荒的决定,难道是得到了上级部门的示意?

那样的话就不能对着干了。

江海环顾一周,缓缓说道:“就在不久前,燕京的八家主流报纸已经向部里提交了报社走企业化路线的申请,财务部也会很快对外宣布。”

“在座的各位都是对时事了如指掌的人,不用我多说,都已经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吧?新的时代来了,到了该考虑经济效益的时候了。”

四周一片寂静无声,简朴的会议室里,大家还处于懵圈状态。

江海看着他们,就好像看见了昨天的自己。

他再次看向蔡文升后笑道:“所以咱们报社要将刊登广告的方式方法,摆在台面上认真研究研究了,毕竟文化单位也是要吃饭滴,而且一个个吃的还不少。”

蔡文升此时还没有缓过神来,之前他的确一直在考虑改变报社困境方法,想来想去也只有广告了。

但他还真是没料到江海口中的情况,这一会面对江海投来的目光赶紧附和道:“对,再说媒体刊登广告本就天经地义。”

“说的就是,”江海非常赞同这句话:

“还有件事大家也许应该了解一下,早在几个月前,咱们浦江的装璜公司就一直在向商务部请愿,为的就是尽快恢复广告业务。”

之前是燕京八大家,现在又是浦江装潢公司。

在众人一次又一次惊讶的目光中,今天的江副总编头一回感受到了掌控一切的踏实。

……

凌晨两点半,躲在出货车间里面睡觉的江山,被师傅给拖了起来:“你小子睡的可真沉,赶紧起来准备准备了。”

“您不睡会?”江山打着哈气懒懒的说:“不困啊?”

“咱俩都躺下,一会主任来了还了得。”

“呵呵,”睡饱的江山这一会心情不错:“还是师傅疼我。”

“疼个屁。”

江山这位师傅,之前对分配到他们车间的这位学徒工意见很大。

别人的徒弟不是给自己师傅端茶,就是替自己师傅打饭。

他这位呢,成天也不见个人影,围着个青年女工转来转去。

不过最近倒是靠谱多了,特别是今天,来的时候居然还知道给他带了包飞马牌香烟。

老师傅就是这样,你的点滴改变他都看在眼里。

距离报纸出炉还有些时候,江山趴在出货车间门口的写字桌上专心的画着《三打白骨精》。

这已经是第六页了,托了上辈子的福,因为自己有个临摹小人书连环画的爱好。

这一会,江山的脑海空间里正无比清晰的显示着一幅幅《三打白骨精》的小人书画稿。

所以,他不用过于费心考虑构图及每页的内容。

只管画就成了。

白描的绘画技巧早已经烂熟于心,要不是因为江山身兼多职,估计少说也能完成个上十页了。

“三块……三块……又三块,唉,只可惜马上就要开始验收报纸了。”

就在江山小声嘀咕的时候,一片阴影忽然投了下来,紧接着一只手慢慢的伸了过来。

轻轻的,没有一丝声响,就这么手心向上放在了桌面上。

江山的目光,不得不从白骨精的身上转移了过来。

很明显,这是一只女人的手,纤细而白皙,只是……手上多了好几道细小的红印,应该是划痕。

一抬头,原来是余文文。

江山:“……”

余文文就这么面无表情的侧身站在桌前,一只手摊在桌上,另一只手绕着自己的一缕头发。

目光淡淡的飘向远方,丝毫没有注意到江山诧异的表情,站的要多自然,有多自然。

莫名其妙的江山开口问道:“余文文同志,你这是……有事?”

余文文眉头一皱,收回了宁静致远的目光,满是不解的看着江山。

他怎么会是这样的反应?看着我受伤的手居然没有任何……反应。

按理说不会啊,印象中的江山怎么可能舍得她受一点点伤。

过去,她只要稍稍一皱眉,“江山”立刻会围过来问长问短,哪里需要自己多说什么,只需一个眼神,对方立刻满脑子都在琢磨她究竟想要什么。

一连在车间干了一个多月,余文文现在只要一见到那些大大小小的铅子模就头疼。

更别说还要对着编辑送来的报稿,一只只排版入模了。

《浦江日报》的印刷厂目前只为报社工作。

80年代前后的印刷厂,采用的仍是铅字印刷技术。

不但污染环境,生产效率还极低。

其中,排版是最耗费时间和功夫的环节。

每年全国排字总量比当时的先进国家小了三千倍不说,印刷的质量还差。

江山上一世就是干这行的,从纸媒到新媒体哪样都没错过。

据他了解,其实早在1973年时,新华社就派出了一个技术考察小组,远赴曰本参观考察了电子计算机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情况。

当时的新华社社长,全程目睹了身穿白大褂的排字工人在洁净的的车间里,轻松的敲打着键盘,输入文字或编排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