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不易,管好你的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引言

金钱是实施权力的手段,而就像如今大多数人一样,我也认为拥有金钱就拥有权力。我们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很明显地看到坐拥巨额财富的人往往也大权在握,反之亦然。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金钱能够如此牵动大家的情绪。一位心理治疗师告诉我,我最害怕的是感到无能为力。当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就能用全新的方式来解读自己的诸多行为,我的理财生涯也就变得有意义。为金钱苦苦挣扎,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钱,也无法掌控自己的财务状况,这其实就是一种对无力感的恐惧,对我、对你、对所有人都是如此。

人们总是把权力说得很不堪。有些人追逐权力是为了能支使别人。我也想拥有权力,因为我不想被他人支使。在这个百般阻挠我获得权力的社会里,我依旧想努力获得权力(其实是获得财富),而写本书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我写本书并不是因为我热衷于个人理财,事实上,我对此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我只是想要帮助人们发掘自身潜力。你一旦发掘出自身潜力,就会势不可当。你从此会更加清晰地看待事物,你的生活也会潜移默化地发生永久性的改变。你会明白,你永远都有权做出选择,但前提是你必须学会如何看待形形色色的选项。

本书的内容很实用,能够让你跟着一个懂门道的内行人学会如何理财,这是很有价值的。本书更实用的一点是,能够提供系统性的操作步骤,帮助你达成一个又一个理财目标。我做过理财规划师、簿记员、小型企业顾问、托收代理人、失败的销售员,也创立过一家小型企业,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经验,而我在本书中分享的许多实用知识就源于此。本书和其他个人理财书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内容实用,还将帮助你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金钱。我已经学会了从新的角度来看待权力,所以我也想为你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金钱。

但我要声明一点,我不是以金融行业受益者的身份来分享经验的,我也无意维持金融行业的现状。现状其实挺糟糕的!本书的目的在于开放信息、共享知识。

从盲目遵循传统理财思维到下定决心系统学习金融知识和经济学,我的心路历程和大多数人没什么不同——我只想更加理性务实地进行财务管理,避免搞砸自己的生活。

我在大四下学期开始之前,就在研究金融专业毕业生能找什么样的工作。最终,我决定要么成为一名理财规划师,要么成为一名商业顾问。按我的理解,理财规划师帮助个人理财,而商业顾问则帮助企业理财。我想他们的工作性质相同,只是服务的客户类型不同。

毕业几个月后,我很幸运地在洛杉矶一家小型商业咨询公司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而巧合的是,这家公司租赁了另一家理财规划公司的一间办公室和几个小隔间。就这样,我可以同时接触到两种我向往的工作。

2008年8月,我开始在这家商业咨询公司上班,当时次贷危机刚刚开始升温。与我们共用办公空间的那家理财规划公司就在隔壁的会议室开员工会议。我听到他们说住房市场已经出现了崩溃的苗头,客户都很恐慌,他们在制订应对计划,希望让客户冷静下来。从那时起我就明白,我渴望走进那间会议室,坐在那张桌子旁,仔细倾听那些对话。而这种渴望背后的原因,我也心知肚明。

当时金融界正在发生惊天巨变,这种一辈子才能碰上一次的事件让我兴奋不已。在金融界风雨飘摇之际,我只想身处第一线。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疯狂,但我当时只有22岁,未来的职业生涯无聊得一眼就能望到头。对我来说,这是金融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了。两年后,我加入了那家理财规划公司。我终于进入了那间会议室,坐在了那张桌子旁边。

在那间会议室,每周一上午都会召开员工会议,经济学家、记者和基金经理都会发言,向我们讲述金融界是如何运转的。我就坐在他们对面。我了解到权力和金钱在现实世界的运作原理,也意识到这两样东西我一样都没有。我学会了如何制订理财计划,如何快速了解客户的家庭情况。一些资深的理财规划师会与我分享他们的经验:你如果想全面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那就紧跟着钱的流动轨迹;既无知又傲慢的客户是最危险的(其实这点不限于客户),这种客户虽然身为职业投资人,但随时都有可能罔顾专业建议,转而寄望于运气。

我很庆幸自己能入职新公司,兴奋之余,我开始思考我为何能得到这份工作。为什么我如此幸运,能够洞悉金融界的运作方式?像我这种棕色皮肤、上普通州立大学的年轻人,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我有幸走进了那间办公室?和我一样的人千千万,怎么就挑中我了呢?为什么我能有机会学习这些只有在理财规划公司和美国最富裕的家庭里才会教授的东西?我努力不去胡思乱想、自寻烦恼,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我意识到,我必须把我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尽可能多的人:那些最需要这些信息却又最不可能有钱买到这些信息的人,那些觉得自己被个人理财行业忽略、怠慢和无视的人。

我曾是业内的一名局外人,我在书中提出的很多理财理念正是受这段经历启发,但我也深受其他学科的影响。毫无疑问,我当然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金钱,但我也会通过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来探讨金钱。我关注到在做理性决定时,情感因素会起作用,而创伤和压力等因素也会密切影响我们的理财行为。与大多数个人理财类著作不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与钱的关系,本书没有忽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固有问题,但也并未试图给出解决方案——那是另一个领域的话题了。不过,本书还是会直面现实,探讨金钱、债务、金融产品的出现如何跨越时空,塑造了现代生活。本书会讲述如何最大化利用我们手头的资源来创造财富。

虽然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实用的现代工具来试图影响最终结果,但本书所提出的全局观理念将带给我们更大的收获。而且,本书所提供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应对或远离那些无法控制的因素,让我们的心态更加强大。

你可以把本书视为帮助你改善财务状况的一把钥匙。我不会教你任何复杂的操作,比如如何通过外汇日内交易来赚钱,也不会鼓励你为了在32岁实现财务独立,把50万美元年薪的一半都存起来。如果你已经开始关心自己的财务状况,本书将为你打下牢固、完善的基础。

这些年,在与客户打交道以及撰写金融相关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的行为往往与他们的需求不匹配,尤其是那些初涉理财的人。他们想存更多的钱,但却没有这样做。他们想投资,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们依然没有采取行动。他们需要赚更多的钱,但又顺从地接受现状。

所以我试图弄清为什么人们总是想一套做一套,连我自己也是如此。有时是客观原因,有时是主观原因,而大多数情况下,是客观条件、主观原因和具体行为的相互结合。无论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我都希望可以引起你的共鸣。如果不能,也许你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发现自己的问题出在何处。只有经过这样的深度思考,你才会明白应该关注自身的作为,而不是执着于那些不可控的因素。

虽然本书会详细罗列出多种理财手段供你使用,但我并不认为,仅因为我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就必然知道什么最适合你。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向我咨询建议,我逐渐发现他们其实都知道应该怎么做,只是还没学会如何聆听自己的声音。

因此,在阅读本书时,你需要不断反思,让自己学会遵从内心的诉求、欲望和直觉。若你在深谙世事后仍能寻找到内心的方向,你就会发现自己其实颇有理财天分。这里说的天分不是指爱因斯坦那样的过人天资,而是指你感到自己有能力掌控生活。

我希望你思考的第一点就是,为何大家普遍认为人们的金钱观并不健康。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不健康在哪里,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弄清这一点的好处在于,让我们对自己的错误金钱观拥有清醒的认知,而这是那些指导性建议做不到的,因为每个人对金钱的矛盾态度都有不同的表现。

金钱如何在这个世界上运作?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源于很多相互冲突的观点、动机、经历和信念。尽管金钱本身构成了某种社会契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观,但并非每个人都看重该体系的奖惩机制。你所看重的往往与你应该做的并不一致。

弄明白为什么我们的金钱观总是不太健康,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因为你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非一直对此无知无觉。就像在黑暗的房间里开灯一样,你会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发现生活其实有很多选择,可以采取跟以往不同的方法和行动,从日常习惯、人际关系到选择支持什么政策等方面均是如此。

过去,一些真真切切发生在我周遭的事情,比如有色人种女性和非少数族裔女性之间存在薪酬差距,有色人种女性创办的企业与非少数族裔女性创办的企业之间也存在收益差距,会让我对某些观点深信不疑。我曾觉得,有些东西天生就该是别人的,而非我能奢望的。这些想法塑造了我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我花了数年时间才消除这些影响。而我当时居然会如此坚信这些观念,我要对此负起责任,这也是扭转我们对金钱的矛盾态度的步骤之一。

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撰写的,因为只有先了解是什么在塑造我们,我们才有机会改变自己。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出改变,就不会再自怨自艾,而是会变得更加自主自立、轻松自在。

改变自我并不需要煞费苦心。实际上,我们要做的是秉持开放的心态,有时甚至只要愿意放下成见便足矣,因为可能正是这些成见在阻碍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要理解这一点,不妨这样想:你试过向从没吃过芒果的人描述芒果的味道吗?你试过想象某种从未见过的颜色吗?其实,想象自己非常善于理财,或者至少比现实中更加擅长理财一些,大约就是同样的感受。

是不是感觉有点儿古怪?但事实就是如此。凭空想象某种见所未见的事物难度总是很大,因为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供参考。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秉持开放的心态,敢于去发掘新鲜事物。乐意接纳别的可能,就不会被自身的预期所束缚,如此便可更加轻松自在。把紧紧攥住的拳头放松一下,有时反倒会见到另一番天地。

本书可以算是我对个人理财行业的一点点贡献。多年来,该行业的状况一直不算特别理想。我想坦诚地聊一些亲身感受,希望借此为行业的进步出份力。这些内容包括:多年以来,是什么助长了业内的某些不良风气,并使其成为通病;面对这样的现实,个人应该如何尽己所能地掌控自身的财务状况。而要做到坦诚,我在带着大家认识这一切时就不能理想化,而要基于当前的真实情况。因此,我在书中虽然不会给大家“不要买拿铁咖啡”或者“不要买牛油果吐司”之类的直截了当的建议,但也不会一有机会就论证怎样才能促进公平。这并不是说我不赞成凡事应当公平,但现实是,即便能做到事事公平,我们仍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生活本就是一团糟,不幸才是人生的常态。此外,我也从来没能靠别人争取到我应得的那份公平。所以我渐渐相信,倘要自主自立便不能寄希望于他人。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苦:有的人应征入伍上了战场,人生就此被改写;有的人对借贷条款还一知半解,就背上了学生贷款;有的人在房价最高时买了房子;更有人正准备退休,却被2008年的金融危机卷走了所有的储蓄。眼下,我们正担心着自动化和机器人会取代我们的工作。还有那些重病缠身的人,根本无力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在我写本书的时候,我们仍在探寻新冠肺炎疫情下经济发展的出路。金融市场每发生一次震荡,就会导致一批人陷入危机,从此一蹶不振。许多人都曾遭受不公,许多人仍在房租飞涨、工资却不涨的城市里谋生。更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因自身的种族、阶级,在经济、教育、法律、医疗和住房政策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我多希望我能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可惜我不能。试问我们又怎么能要求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整旗鼓呢?因为有些人连“旗鼓”都买不起!这就是我在这个比喻中需要强调的部分:总是要有人去生产“旗鼓”的。人和人之间就是如此互相需要,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正得益于互助精神。

本书也只是想为各位提供一点儿帮助。虽然我期望自己在书中能提供确凿明晰的解决方案,通过公平合理的财富再分配来解决根深蒂固的不平等问题,但我绝对无法修正一个连自己都深陷其中的体系。

我能为改变现状所做的一点儿贡献无非是:尽可能让更多人了解现有体系如何运转。我们无法致力于改变未知的事物,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得以更有力地质疑现存的体系。这时就体现出了解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因为无论承认与否,你都已经是局中人了。大多数人生来就进入了一个体系,只要不选择退出,就等同于加入。而当你足够了解游戏规则时,你就能选择不同的玩法,你也可以选择退出或让其他人加入游戏。

本书鼓励你审视自己与钱之间的关系,并为你提供自我审视的方法。此外,本书也能帮助你了解自己为什么那么在乎钱。它教你如何利用你拥有的财产,为你和周围人的生活带来改变。这说来简单,但并不容易做,你要相信经历了这个过程,你必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