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调和
在食物性能上,《黄帝内经》提出了“气味学说”,主要包括五味与四气两个方面的内容。食物的四性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内,作用于脏腑经络之后所发生的反应来划分的,有寒、凉、温、热四种属性,偏性不大的为平性。一般来说,性寒、性凉的食物可清热解渴,能减轻或消除体内热证;而性温、性热的食物可明显地减轻或消除身体寒证。例如,苦瓜性寒,能清热解毒,对于热病或暑热烦渴,以及肝热引起的目赤肿痛有缓解作用;羊肉性温,具有温中暖肾的功效,可补肾强身,改善肾阳不足导致的腹痛寒冷、腰膝酸软。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有“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所谓“地食人以五味”是指饮食营养之“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合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节藏象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灵枢·刺节真邪》)等。这些内容强调了饮食五味、谷气、水谷之精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五味的滋养,则“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五味》)。故曰“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平人气象论》)食物的五味,即辛、甘、酸、苦、咸。辛味即辣味,能散能行,如葱白、香菜能发散风寒、行气活血;甘味即甜味,能补虚,如龙眼肉、红枣能补益脾胃、养血安神;酸味收敛、固涩,如樱桃能滋养肝肾而止泻;苦味可清热泻火、生津液,如苦瓜能清热解暑、解毒;咸味软坚润下、温补肝肾,如海带、紫菜能软坚散结。
食物的“四性”“五味”决定了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功能,如果选错食物,很容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引发疾病,或加重原有的病情。只有合理地运用食物的“四性”“五味”特性,选对食物,才能让食物在我们身体内发挥最大的养生功效,以扶正固本、调和气血,最终实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目的。常见食物的属性见表1-1。
表1-1 常见食物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