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学问:走出低效与无序的实践法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再给学习一次机会

虽然百年大计的图景波澜壮阔,但你可能并不爱学习,毕竟学习不是轻松的事情,但是我们又深知学习非常重要。对学习,我们就是这样又爱又恨,感情复杂。

(1)有些人不想学习,但是却希望自己的孩子爱学习。

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学习,极度“吝啬”,能省就省,能逃则逃,能凑合就凑合。

——小时候我们会贪玩,寒暑假作业留到最后冲刺,边写边盼着自己长大,以为长大后就不用学习了。

——熬过高考进入大学,有人放浪形骸,乐享人生,青春快乐,考前通宵突击,边预习边复习,“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本科毕业后不好找工作,上了班觉得没前途,又想考研回校园。“二战”“三战”[2]考上研,熬两三年又毕业,终于进了“舒服的单位”。

——“躺平”工作十几载,恰逢中年危机,收入上不去,压力下不来,于是不得不开始重新学习,谋求转行。

回顾过去,有些人在学习上,是被动挨打、逼上梁山,却从来不会想下先手棋、未雨绸缪。有些人不愿意多为学习花半点儿脑力和体力,倘若主动出击,把这般节俭的精神放在生活中,想必早就发家致富了。

有趣的是,不少人对于别人——尤其是孩子,态度截然相反:能花钱就不投入时间,能多花钱绝不少花,能找老师当家教就不陪伴树榜样。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在学习上,许多人成为玩弄“双重标准”的高手,自己万般不愿意学习,但给孩子报课积极性极高。但是如果父母只是嘴上说要学习,没有以身作则,哪怕花钱花得再多再痛快,在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孩子能热爱学习吗?成为父母,已成了很多成年人“不学习”“玩双标”的“挡箭牌”。

以前我们可能会认为,学习是一阵子的事情,熬一熬就过去了。但假如我们活到一百岁,那是不是要煎熬一百年?

(2)我们可能羡慕会学能学的人,却感觉自己没有心力学好。

说到学习,一些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哎呀,我不行”。他们怕数学、怕物理、怕考试、怕学不会……但是一些成年人每次看到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又想像他们一样,甚至去付费学习。

成年人对学习的恐惧,多是来自儿时求学的经历。这又分成两大因素:家庭和学校。在家庭中,家长的引导会决定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家长若抵触学习,就会让一些孩子觉得学习是在帮家长还债。如果家长摆出一种“我做这么多牺牲都是为了你的学习”的姿态,那么孩子也会产生“我这么努力学习,还不是为了让你开心”的心态,双方都在成全对方,委屈自己,最后家长和孩子都不开心。而家长如果能持续学习、身体力行,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就是要学习的,而且会主动向爸爸妈妈学习。

另外,家长在孩子学习遇到挫折时的反应,会对孩子学习的信心有不同的影响。如果家长能够耐心鼓励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也不轻易变脸,不随口打压,那么孩子一旦走出困境,自信心就会倍增,从而进入正循环。如果家长习惯于数落、挖苦孩子,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行为,也容易自信心不足。更关键的是,家长自己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是什么反应,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依照执行。

在学校,教材的好坏、班级的氛围以及老师的引领都很重要。教材内容的设置会决定孩子的兴趣,有的教材对知识点的讲解不容易让人理解,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尤其是在孩子认知能力正在发展健全的时候;班级的氛围会影响孩子的持续行动,如果大家都积极向上、共同进步,那么孩子的潜力会被激发出来;老师的引领可以打开孩子的知识格局,能够让孩子知道现在所看到的并不是全部,会增强孩子学习的动力,不会轻易自满。

儿时的学习经历对个体成年后对待学习的态度,有直接的影响。坏影响的威力往往比好影响的更大,一次坏影响可能要十次好影响才能修正过来。最终的表现是,我们怕数学、怕物理、怕考试……最后泛化成怕学习,怕一切需要思考与钻研的事情,怕一切需要承受学习压力的事情。假如你现在对学习仍然存有偏见,这不怪你,只怪你以前没有遇到好老师、好家长、好同学。这样说是不是听着舒服一些?

但是,一旦把这些问题说破,作为成年人,就不要再拿它们当挡箭牌了。在你没读到本书以前,可以沉迷于过去,说自己当年有多惨,所以今天才变成这样。但是如果你看到这本书,读了这本书的内容,就不要再这样想了。已经不能重来的过去,是我们命运的一部分,是沉没成本,没有必要纠缠其中。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回顾过去是为了认清当下,以更好地展望未来。那些我们害怕的东西,真的就那么可怕吗?真的就完全学不会吗?凭什么别人能做到的,我就做不到?别人一年能做到一百分,那我一年做到十分,十年做到一百分就不行吗?

还要持续学习一百年呢,有什么不能改变的?学一百年都学不会吗?我不相信。

小时候害怕学习,害怕面对家长殷切的期望,害怕面对同学的询问,害怕老师凌厉的目光,害怕一个不勤奋的自己,害怕让爱自己的人失望。但是长大以后,为什么还要怕呢?该失望的早就失望过了,担心的事情也都“如愿以偿”地发生了,当年比你更会学习的同学早已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假如要持续学习一百年,那些我们逃避一时的问题,最终还是要明晃晃地出现在眼前,逼视着我们。

——以前会想,反正也就是学十几年,应付一下就过去了。现在要学一百年,应付一下的话,一生就过去了。

——以前会想,熬到工作以后就不用再学习了,现在的情况是,时代变化太快,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不学习,今后连工作都没有了。

——以前会想,我已经学不动了,让我的孩子学习,我来支援“火力”就行,现在的情况是,连退休都要延迟了,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

假如要持续学习一百年,就必须尽早解决曾经害怕的问题,提前面对要面对的恐惧。否则,我们要怕的就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至少,我们不应该做学习的“百年逃犯”。

再退一步说,工作以后,大部分人是不需要考试的,也少有一考定终身的压力。我们的终身其实是在每一天的持续行动中慢慢成形的。成年人真正要面对的考试遍布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想赚钱赚不到,天天加班没未来,人到中年晋升无望,体力脑力逐年下降,家庭的开支持续增加,孩子不如同事家的有出息,房子没有朋友家的大……哪一个不比考试要难?哪一个不比学习更可怕?当年的噩梦消散了,当年的恐惧不见了,现在,欢迎来到更恐怖的成人真实世界。

别怕学习!曾经的考试已经不见了!再给学习一次机会,因为更大的挑战还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