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道一声千古,说一声无二
春秋夜宴。
众人便是陡然叱喝赵宁,发出自己的声音。
随着安乐长公主的话语落地,场内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那谢芸拿捏着手中的酒杯,心潮澎湃,看向赵宁,一刻钟也不挪开自己的眼眸:“赵宁,你到底是在自寻死路,还是真的有把握?”
黛玉担心地看向迎春道:“迎春姐姐,姐夫可真有把握?这作序可不是儿戏。
况且诗词之道与作序完全是两码事儿,乃是不同的领域。
而且还要以书法作序,着实太难了。”
惜春亦是看向迎春,问:“迎春姐姐,你可曾见到过夫君练习过作序?”
与黛玉不同,惜春与探春曾经亲眼见识过赵宁的书法,所以,心中便是对赵宁的书法没有任何的疑问之处。
但是,作序这方面的才能,她们之前并未见到过赵宁展露过。
故而她们心中隐约雷鸣,为赵宁担心。
探春亦是沉默,看向迎春。
唯独迎春脸色从容镇定地说道:“我相信他!我相信夫君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虽然迎春与赵宁相处的时日较为短暂,但是赵宁留给迎春最深的印象便是谋而后动,绝非是那等表现出来的狂傲孟浪,不知死活的狂徒。
一个隐藏在小丑疯子面皮之下的是一颗冷静到令人颤抖和害怕的魂灵。
听见迎春的话语,桃花亦是说着:“林姑娘,惜春姑娘,探春姑娘,大夫人,老爷不会没有把握的。
我跟随老爷数月有余,伺候左右,深知老爷的脾气。
若是没有万全的把握,他都不会如此作为的。”
下一刻,就见到安乐长公主走出幕帘,脸色带着面纱,使得众人瞧不出她的真容,但是,婀娜的身段,苗条的身姿,宛如美女蛇一样,无时无刻不在述说着一种独特的女性魅力。
待安乐长公主走到赵宁身旁时,便是落在旁边的位置,伸出那肤如凝脂,好似白玉的手臂,五根青葱玉指,便是打算去拿起案头的墨锭。
忽然远处一个宫中的女使,看向安乐长公主,说:“长公主,不可啊!
他只是一介无名之辈,狂生孟浪,不知道天高地厚,口出狂言。
长公主万不可听信此人的言语啊!”
安乐长公主作为皇帝的姐姐,本身就具备了权威和身份。
在都中的达官显贵们眼中,更是顶天立地的大人物。
而今这个大人物竟然要为赵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研磨。
若是传扬出去,岂不是丢了皇家的面子?
若是皇帝震怒下来,安乐长公主不会有什么事情,只怕这些身旁跟随出来的女使们就要倒霉了。
岂料安乐长公主闻言脸色不动,只是看了一眼闭目养身,神态怡然的赵宁,心中充满了一种独特的情绪,伸出手来,示意她心意已决,女使不要再说话了。
见到安乐长公主做出决定,那女使再也不敢吭声,反而是一脸怨毒的望着赵宁,心中沉思:“好个大胆狂生,如此不知死活,若是无法做出璀璨文章,就等着人头落地吧你!”
坐在下面的李正也是一个头两个大,额头很疼地看向赵宁,说道:“好不容易才得来的一个读书人种子,莫非就要这般断送了前途和命数?
唉,当初要是早知如此的话,我是断然不会同意这一门婚事儿的。
若是他死了,我那女儿岂不是年纪轻轻就要守活寡了?”
听着李正的话语,众人亦是沉默,纷纷劝说李正要放宽心才可。
李正闻言也是愣神,唉声叹息地说着:“唉!”
此刻的安乐长公主已然将砚台里面的墨水给调配好了。
下面的文人墨客们眼热无比。
让大周天下的长公主研磨墨水,这可是捅破天的事情。
便是历朝历代的史书上面,也找不到几个有赵宁如此狂傲的读书人。
称一声千古,道一声无二。
说赵家公子举世无双,也是不为过的。
若是他们能够享受此等殊荣,必定也能够名垂青史,如赵宁一般视死如归。
有人捶胸顿足:“唉,悔不当初,为何我就想不到这一点呢?”
也有人讥讽赵宁:“赵宁小儿,不自量力,自寻死路。”
更有人叹息:“可惜了这等貌美少年郎了!”
赵宁则是心外无物,沉入心神,揣摩王羲之。
待有了把握之后,赵宁才微微地睁开双眸,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心中有了醉醺醺的酒意,完美契合当初王羲之写作时的状态,方才准备写作符合当下春秋夜宴的序作。
心神圆满,遂人神合一,不分彼此。
此刻,他就是书圣王羲之,书圣王羲之就是他。
当赵宁起笔的时候,便是要道尽整个千古行书的无上巅峰!
他手执鼠须笔,在蚕茧纸上面书写:
太康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神京山阴之曲池,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一刻的赵宁完美将王羲之写作《兰亭集序》的巅峰状态复刻了出来。
唯有那一刻的王羲之才是最巅峰的王羲之。
那怕是后来的王羲之数次临摹自己所写的《兰亭集序》,也无法达到那种巅峰和高度。
自己写的东西,自己未来再写,竟然还写不出来。
所以,《兰亭集序》乃是王羲之的巅峰之作,并非虚妄。
也应了那一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