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从谢道韫咏絮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1章 北府军

时光荏苒,自那日王凝之回到太守府,已过去两月的时间,期间发生了许多大事,引得百姓津津乐道。

如钱唐各级官府筹粮一事,由于官吏太过积极,甚有谣曰:夏日征粮至秋收再征一次,即征两次粮。

一小部分人自然不会信这种谣言,但偏偏大部分人信,少数呦不过多数,长期以往,传谣的声音越来越大,官府只得紧急发布辟谣告示。

舆论这件事可大可小,假如真搞大了,那这件事不是真的也要成为真的了。

五月初的时候,全郡举行了一次检籍,意图把偏远地区、深山老林中未入籍的百姓入籍,不过这类人群并不多,更多是各县士族中不合规的荫户,以上统称隐户。

百姓们对这件事的讨论并不多,因为这表面上就是平常的检籍,每几年就会进行一次。

按道理说,钱唐早就解决隐户这个历史遗留的问题了,其境内的隐户少得可怜,他们大多都主动来到钱唐编入户籍,毕竟好处很大,一个好处是能获得土地,另一个就是不用再东躲西藏的了,要不是没有办法,谁会躲在深山老林中呢。

可见郡府进行检籍的目的并不在此。

其实,这是王凝之和刘宏青的阳谋,对付另外四个县的阳谋。

不过,与其这样说,倒不如对付掌握四县的士族。

既然不乖乖听话,王凝之也没必要拉拢他们了,钱唐六个县是自己的基本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其中原是两个县是会稽郡的,另外三个是从吴郡和吴兴郡划过来的,各不熟悉,自然没有联合的机会。

王凝之没有过多犹豫,双管齐下,分别派刘宏青、廖品正、王涣之等人去到各县负责检籍工作。

蔡山、胡庆彤、刘越、朱序也分别率领一营驻到四县,美其名曰换个地方训练。

有了枪杆子震慑,可谓是万无一失,王凝之安心的当起了甩手掌柜。

两个月的时间,军队早已招募完一千多名新兵,训练的时间也有一个半月了。

钱唐百姓听闻参军之优待,纷纷从各乡里至城中涌跃报名,参军不仅可以优先获得土地,战死了也可以保障家属,最后还有响钱拿,对于钱唐普通的农民来说,没有任何一个职业的待遇能与参军比了。

当然,牺牲的概率也很大,一般有两个男孩以上的家庭才会选择一个去参军。

相对的,既然待遇高,报名参军的条件也很高。

但不复杂,身强体壮也不是标准,只要吃饱饭后能拉一石弓,便足矣。

不要小看这一石,对于营养不良的青年农民来说,是一个很高的标准了,十个里面大概能有两个拉起。

六月中旬,赤日炎炎,挥汗如雨,已入酷暑时节。

扬州,驿道之上,尘土飞扬,一名从建康而来的太监,正快马加鞭赶往钱唐。

两个时辰后,正午时分,太监在百姓们好奇的打量下,走进了偌大的郡府之中。

太监携圣旨,略微尖锐的宣读道:“命钱唐郡兵三日之后北上,镇京口,军号北府,由宁远将军王凝之统领,钦此。”

东晋的京口称北府,故而称镇此地者北府军。

徐州京口是拱卫京师的重镇,也是徐州的治所,地位自苏峻之乱后日益凸显。

作为司马昱的亲信和王谢两家的年轻一辈,王凝之有资格担此重任,至于有没有能力暂且不说。

王凝之接过旨后,不免与这位太监寒暄了两句,佳肴招待了一番,最后送至府前。

转眼,王凝之便来到凉亭之中,沏了一杯凉茶,饮了两口,思绪便沉了下来。

司马昱如此紧急的将自己调往京口,想必是已经在挑选北伐时日了,这比原历史时空,提早了近一年。

蝴蝶效应?许是这个可能吧。

罢了,还是想想眼前之事吧。

调令有些匆忙,未来得及组建新郡兵,但三千兵马必须要全部带走,不能再少了。

只能临行前再组建一千郡兵,再有子川和三弟留下来,负责郡内大小事物。

王涣之早在半月前便上任郡都尉,与刘宏青一个主内政,一个主军事。

郡丞和都尉两者都是太守的佐官,秩比二千石,地位颇高。

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王凝之便将钱唐另外四个县掌握在手中,后背已然无忧。

刘宏青等人先是利用查找的隐户方式,进入府中翻找,不出意料的找到了各种兵器和甲胄,又查了查官府的账本,哦,好像有点对不上。

这个东西较真起来,自然是杀头的罪,在几人威逼利诱之下,坚持了几日便悻悻而下。

四个县的县令、县丞和主薄通通换了一遍,王凝之不给他们留一点势力,但该给的利益还是给了。

王凝之找到了家弟王徽之和内弟谢朗担任临安、余杭的县令,另外两个县的县令交给了谢泉茂和廖品正。

至于剩下的富春县令,则给了谢家的一个同辈兄弟,原钱唐功曹吏刘远青(刘宏青之弟)任县丞。

想到这里,王凝之轻呼了一口气,端起石桌上的茶盏,又饮了一口凉茶,入口微凉,香气浓郁。

“夫君真是好生舒服啊。”

一阵清爽而又有些细腻的女声从耳畔边响起,王凝之微微一笑,歪过头去。

“娘子不是去逛庙会了?回来的这么慢,让我算一算,这一趟足有三个时辰。”

“碰巧看到了一家卖衣裳的地摊,我便拉着和英台、幽兰去了,看呐,给你买的布鞋和系带,眼光如何?”

谢道韫轻步走近,正想坐下交谈,便被王凝之一把搂入了怀中。

软香如玉,二人温存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