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朱元璋透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张青道:
“臣以为,我大明学子百万,他们寒窗苦读十年,最终便是要通过科举一途,报效国家,为圣上尽忠。
若是这般大刀阔斧地改革我大明科举体制,这百万学子何去何从?
他们苦读的圣贤书,岂不是成了一堆废纸?”
他一上来就放大招,拿天下儒林学子来反驳。
对于朱元璋来说,如果只是朝堂上的既得利益群体反对,某些文官的反对,那他自然不会有丝毫忌惮。
可如果是天下学子都反对呢?
唾沫星子淹死人呢,哪怕是皇帝也得堵住芸芸众生之口啊。
朱元璋淡然一笑,瞥了一眼楚天道:
“楚天,你觉得呢?”
他这话说完,原本和朱标并排而立的楚天,便上前一步,向众多大臣拱手。
朝堂上所有官员,目光都落在楚天身上。
没错,就是他了,让陛下突然对科举制度产生改革的想法,只能是此人进献妖言,蒙蔽圣上。
楚天看一眼张青道:
“天下学子,可以学的并不只是之乎者也,他们也可以去学怎么种田,让每一亩地产出更多粮食。
这一亩地多产一百斤粮食,就能多养活一个人,这不比整日把这个子,那个子说的话,挂在嘴边来的更有意义吗?
他们也可以学习,如何去改良兵刃,让前线将士们,能用更先进的武器和敌人作战,减少自身伤亡。
他们同样可以学习,如何制造更加方便趁手的农具,或者更大更坚固的船只,这都能为我大明做贡献。
难道只有将那些圣贤书翻遍读烂,才能被称为我大明栋梁?
那些改进了生产工具,让百姓粮食增产,让船只载重增加,让士兵斩首更多的人,就不能被称为大明栋梁吗?”
他这话,基本就是在否定士林价值了。
或者说,将士林之于大明的价值贬低,从而提高工学,农学等方面人才的价值和地位。
若是不将他驳斥的哑口无言,下不来台,那还得了?
这今天将科举制度改了,将来有一日,恐怕连他们读的圣贤书都要一起跟着改。
张青继续冲锋在前,怒声驳斥道: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圣贤书,方能安天下事。
若是没有我们这些读书人,我大明何在?天下又何在?”
他这话一说,一旁沉默不语的武将们,却纷纷侧目而视。
什么意思?这天下是你们读书人那张嘴打下来的?不是老子拎着刀一刀一刀砍出来的?
朱元璋目光微眯,眼神中却有杀意流出。
张青明显感受到气氛不对,马上意识到自己方才失言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上道:
“陛下,臣不是那个意思,臣只是想要驳斥此人谬误,所以有些心急,臣·····”
“行了,别说了,看来以后这北元南侵,便得依靠着张大人的三寸不烂之舌,去击溃北元军的入侵啊。”
朱元璋笑着说道。
可谁都能听出,他笑声中蕴含的冰冷杀意。
那些文臣们,此刻都不敢说话了。
因为他们看得出来,朱元璋说这事儿,根本就不是和他们商量的,而是要坚决执行。
如果正面和朱元璋冲突,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毕竟他们读再多圣贤书,脑袋也只有一颗,不够朱元璋砍得。
倒不如让朱元璋先施行下去,毕竟到时候这制度往下实行,必然会遇到全天下读书人的阻挠。
届时他们再给圣上找个台阶下,这制度八成就不了了之。
所以众多臣子,都选择了沉默,甚至有大臣开始高呼圣上英明。
朱元璋知道,下面的这群文臣,在和自己斗心眼,一个个表面顺从,实际上恨不得现在就冲上来,把蛊惑自己的楚天扒皮抽筋。
楚天也知道,这下自己算是捅了马蜂窝。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朱元璋要让他单独成立一个部门,而且还给与很大的权柄了。
得罪了这些文臣,那以后这些家伙对付自己的招儿那可是多了去了。
自己这千机部,很有可能会被六部直接架空,有名无实,连申请个经费什么的恐怕都得大费周章。
说白了,这些改革都会让那些文臣不痛快,那他们自然也不会让自己痛快。
“既然这样,那明日便开始着手改革。
由太子殿下亲自负责,千机部尚书楚天在旁辅佐。”
朱元璋这样说道。
退朝之后,朱元璋一边走一边道:
“你们也看出来了,今日只有一个张青反对。
可实际上,那朝堂之上的每一个文人,都反对咱。
可他们不说,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反抗,来表达对咱这个改革的不满。
到时候咱看推进不下去,他们再给咱找个台阶下,嘿嘿,咱可太了解他们了。”
朱元璋和这些朝臣们,勾心斗角不是一天两天了,自然知道他们心中想法。
这一次他搬出朱标,就是为了镇住场子,否则这些大臣们,恐怕根本不会去鸟楚天。
在这些大臣眼里,太子是一国储君,未来大明皇帝,你楚天横空出世,跟个猴子一样石头里蹦出来,谁认识你?
“儿臣会和楚先生一起,将改革坚定推行下去。
这第一批选拔出的人才,便送入千机部中。”
朱标跟在他身后说道。
楚天道:
“如此甚好,只需要给我三个月时间,我用这些选拔的人才,造出想要的东西来,自然能堵住这些文人的嘴。”
他知道,自己必须拿出真家伙来,不然的话,这些大臣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质疑改革的合理性。
毕竟你说这种方式,可以选拔更多人才。
那你这些人才,总得做点儿事情吧。
你什么都没干,什么成绩也拿不出来,还不准我说你这改革是瞎折腾,劳民伤财?
“明日咱就昭告天下,一月之内,便要进行第一次人才选拔。
至于楚天,剩下的就看你如何使用,调度这些新选拔出来的人才了。
不然的话,咱就算站在你这边,可那些大臣咱也得给他们一个交代。”
朱元璋向楚天透了底。
搞改革没问题,但这也是对楚天的一次考试,你要能出成绩,咱就能继续为你站台。
可你若什么都搞不出来,那咱再给你站台,可就是和天下士林为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