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大明的未来战略
若是放在之前,朱元璋又会觉得楚天在说天书。
可现在他心情很好,倒是能听进去几句。
“那你说,咱大明能不能弄这个工业革命什么的?”
朱元璋问道。
楚天抬头看了他一眼,又低头忙活道:
“能尽可能发展相关技术,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来完成。
我们是无法看到了,后世的子孙或许可以看到。”
这话说出,朱元璋便道:
“你小子,又给咱画饼。
我看不如这样吧,你以后也别跟着咱和太子处理政务什么的,去工部给你安排个差事,如何?
就造那个你说的,一天就能从南京到北平的东西。
有了这东西,那边境的蛮夷,再犯我边境,咱的大军就可以朝发夕至,那岂不是·····”
楚天一阵无语,心想那玩意儿叫高铁,现在大明朝的技术水平,发展两百年也见不到个影子啊。
两人闲聊着,太子朱标便和朱棣一起走了进来。
朱元璋看了朱橚还有朱玉瑶一眼,道:“你们两个也在这里忙活了半天,先回去休息吧。
咱要和楚天商量一些事情。”
朱橚是个老实人,自然能听懂朱元璋言外之意,知道解下来要讨论的事情,已经不是自己能听的。
他便拉上朱玉瑶,往门外走去。
此时的坤宁宫在沉沉夜色中更显安静,门外有小太监提着灯笼巡夜,有侍卫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回荡。
朱元璋看一眼自己的两个儿子,最终目光却落到楚天身上。
楚天将手头的活放下来,隐约感觉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或许会决定未来大明的命运。
“咱也不废话了,这几天咱一直在想,如何发展和提高楚天说的这个什么生产力。
也找了几个大臣商议,算是有些眉目了。
现在说出来,楚天你也听听,看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
这样说着,他便再次席地而坐。
朱标和朱棣也有样学样,目光却又不约而同地落在楚天身上。
楚天之前就曾经提出过,发展生产力,才能将拯救大明国,让大明国国祚永延。
说完这一番话,朱元璋便看向一旁朱标。
朱标点头,上前先楚天拱手道:“楚先生多多指教。”
随后,他便说出这几日商议出来的方案。
“首先,开放海禁,打造水军,对海外的方国珍,张士诚部余孽进行清剿,确保海外贸易通道的安全。”
楚天点头道:“上位能同意开放海禁,是大明一大幸事。
海洋的资源丰富无比,开放之后,不仅仅可以养活沿岸百万渔民,同时还能同西洋,南洋诸国加强贸易联系。
届时,我大明国可以用丝绸,瓷器,茶叶等等,去兑换这些国家的粮食,矿石,甚至是租借他们的领土。”
历史上的大明国,一直在海禁和开放海禁之间反复横跳,而到了清朝之后,更是到了闭关锁国的程度,只留下仅有的几个口岸,保持同外界的交流。
如果可以开放海禁的话,以现在大明国水军还有造船技术的强大,绝对可以征服沿途那些落后国家。
甚至是建立殖民地等等,都不在话下。
看第一个想法,得到楚天认可,朱标稍微挺挺胸膛,底气更足道:
“第二点,征安南!
那里的水稻一年四熟,而且产量极高,若是可以将这里征服,再通过海船运输,我大明朝每年可以多获取的粮食,至少可以提升三成。”
这个想法楚天比较认可,他说道:
“东南亚一带,都是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中间,热量充足,而且降水丰沛无比。”
“等等,南北回归线又是什么?”
朱棣像是一个好奇宝宝一样问道。
楚天道:
“就是太阳来回直射的区域,算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其实,只是征安南,还不太够,如果是我的话,我个人建议连带着暹罗一起征服。
那里有一道海峡,叫马六甲海峡,控制着我大明国往西洋去的重要航道,如果我们可以控制住此处,设立港口,来往所有的商船,多数都会在此停靠。
我们只需要在此收取过路费,便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暹罗,我们对那里的了解不够多,如果可以的话,倒是可以连带着一起征服。”
朱元璋说道。
说完,他看向一旁的朱标,让他继续往下说。
“第三点,向北开发辽东一带,这里有大片平原,资源丰富无比。
只是现在被女真,北元等诸多部落控制,蛮夷众多,想要征服相当困难,恐怕需要损耗不少兵力。”
可楚天却道:
“如果动用我大明国的兵力,去征服这片土地的话,那却是会大大消耗国力。
可我这里有一个更成熟的建议。”
“更成熟的建议?说来听听,咱也想要看看楚天你的看法。”
朱元璋喝一口茶水说道。
楚天便道:
“简单,花钱,雇佣其他的部落,让他们为我大明国效力,去征服这片土地。
这种模式,在大唐时期经常使用,雇佣这些蛮族的军队,开疆裂土,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后面提供后勤保障,供给银钱,接收被征服之后的土地。”
他这句话,让朱元璋眉头微皱。
朱标能看出他父亲的心思,便说道:
“若是养寇自重,可如何是好?
毕竟那盛唐衰败的开始,便是安禄山这胡人突然的叛变,攻陷了长安。”
楚天便道:
“安禄山之所以叛变,或者说他能叛变,是因为权柄过重,是一方封疆大吏。”
“明白了,不给这些佣兵太多的权力,只让他们打仗,我们给钱就好了。”
朱元璋这样说道,这方面的顾虑减少了许多。
他之所以觉得楚天这个主意不错,还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让这些佣兵们,和那些不愿意归顺的部落互相残杀,而大明国要做的事情,就是给钱给粮,然后坐山观虎斗。
必要时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也未尝不可。
“标儿,继续说吧。”
朱元璋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