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今本76章)
【帛书复原本】
人之生也柔弱〔一〕,其死也仞坚强〔二〕。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三〕,其死也枯槁〔四〕。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五〕;柔弱微细,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今本】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对比说明】
复原本与今本有9处不同,意思大致相同。其中,“木强则折”的“折”字,帛书甲本为“恒”,帛书乙本为“兢”,其他版本有“兵”“共”等,争议很大。俞樾、高亨等学者根据《淮南子·原道训》《列子·黄帝》《文子·道原》所引,校勘为“木强则折”,笔者认为有道理,且符合上下文意,故采纳。
【译文】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人死后躯体就会变得挺直僵硬。万物草木在生长时也是柔软脆弱的,它们死后就会变得干硬枯槁。所以说:坚硬僵直的事物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细小的事物属于生长的一类。用兵逞强是不可能取胜的,树木高大挺直就会遭受砍伐摧折。强大隐藏着衰败的趋势,处于下位,柔弱积蓄着强大的力量,居于上位。
【注释】
〔一〕柔弱:指人活着时身体是柔软的。
〔二〕仞:挺直。坚强:指人死后身体变得僵硬。
〔三〕柔脆:柔软脆弱。
〔四〕枯槁:干枯。
〔五〕徒:类。
【阐释】
老子最擅长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观察和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并能用形象生动的实例给人讲述道理。在本章中,老子将柔弱与刚强的辩证关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提炼出了指导实践的两类事物的总体规律和运行法则。
老子开篇便以人体生时柔软死后僵硬、草木生长时柔弱死后枯槁为例子,引发、推导出“坚硬僵直的事物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细小的事物属于生长的一类”的大道理。接下来,老子由此引申扩展下去,说不论是社会中极端的用兵打仗,还是自然界中高大挺直的巨树大木,只要过于强直就不可能长久,都可能被摧毁,更不用说其他社会事件和自然现象了。所以后人进行了总结,说:“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鉴不远,覆车继轨。”(李康《运命论》)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老子在本章最后给出了理由,说这是因为“强大隐藏着衰败的趋势,处于下位;柔弱积蓄着强大的力量,居于上位”。这个解释不仅运用了“道”的自然衍化法则,而且还告诫人们需要研究事物转化的辩证法与人生在世所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法则。本章展现了老子深邃的思想和极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