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资本主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桑巴特在中国

在中国,桑巴特及其著作的境遇虽然也经历过潮起潮落,但始终没有被遗弃。早在20世纪30年代,桑巴特的多部著作已经被译成中文进入中国。1930年《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1933年《资本主义的将来》(1935年再版)、1935年《德意志社会主义》、1935年《现代资本主义》以及1937年《经济学解》(德文版书名为《三种国民经济学》Die drei Nationalökonomien)。与此相对应的是,同一时期马克斯·韦伯只有一部著作即《社会经济史》(1935年)在中国出版。当年,老一辈的翻译家对桑巴特的作品曾作出极高的评价。例如,《现代资本主义》一书的译者李季先生这样评价此书:“欧洲各国关于经济史的著作虽应有尽有,但以全欧现代经济生活为对象而综合叙述的,始终当推桑巴特的现代资本主义为巨擘。是书规模的宏大、取材的丰富、叙述的周详、条理的清晰,在在超人一等。”(11) 张樑任先生在《资本主义的将来》一书的再版序中写道:该书“举凡关于资本主义的一切问题,无不详加研究。于此范围中之书籍,宋氏(桑巴特)巨著,首屈一指”。此书系桑巴特1932年在德国“币制信用经济研究书”上的演讲,问世后在德国引起轰动,一个月内即连印数次。而在万里之外的中国,该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竟然亦连出两版。对此,张樑任先生在其再版序中也表示:“这样一个专门问题,在贫穷兼不景气的中国现状下,能在比较短促的时期内得能再版,译者感到万分欣慰,这当然要归功著者声望之隆重,思想之精密和观察的准确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桑巴特的《现代资本主义》第一卷于1958年由商务印书馆重印。但是,此时该书的命运已经逆转,从当年的好评如潮蜕变为批判的对象。桑巴特的著作再次受到国人的关注已经是21世纪的事情。《奢侈与资本主义》(2000年)、《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2003、2005年)、《德意志社会主义》(2010年)、《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2015年)先后出版或重印。而在沉寂多年之后,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马克斯·韦伯的著作再次进入中国大陆,随即旋风般地占据了社会学研究的主流地位。

现在回到本书。《战争与资本主义》一书的发现与桑巴特的今日地位一样,并非因为桑巴特本人,而是通过韦伯的著作。本书的出版人、相识经年的老友王小强先生在研读韦伯著作的过程中注意到,韦伯在其文章里不断提到桑巴特这一名字,便心生好奇,于是顺藤摸瓜找到了韦伯的这位对手。当时小强找不到此书的英译本,只有德文本。其后小强同我联系,希望物色一位德文译者将此书译成中文出版。在此期间,译者四处搜寻,得到的回复是此书确实没有英译本。令我汗颜的是,本人虽然在德国研究领域浸淫有年,却竟然对桑巴特一无所知。正是出于这样的双重原因,译者不揣冒昧毫不犹疑地接受了翻译此书的任务。

桑巴特在《现代资本主义》首版问世之后,进一步思考和观察相关领域力量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延伸并深化了对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相关领域的论述。其中,《奢侈与资本主义》《战争与资本主义》《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这三本著作应是桑巴特有关现代资本主义研究系列的拓展与细化。《奢侈与资本主义》《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的中文版(皆译自英文版)均已面世。 遗憾的是,唯有《战争与资本主义》至今在国内少有人问津,小强的发现功不可没。桑巴特在本书中多角度地论述了战争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和作用,诸如: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战争对大宗物资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军队的管理方式对现代企业生产方式的启示与转化作用等等,重点指出现代军队如何从财产的集聚、观念的塑造以及市场的形成三个方面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发展,进而断言:“没有战争就根本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战争不仅破坏了资本主义进程,战争不仅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战争还同样促进了资本主义,是的,有了战争资本主义才有可能得以向前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桑巴特的写作年代距今已过百年,在把握其遣词造句、背景资料尤其是多语种的交叉运用时,译者虽可谓反复斟酌、小心翼翼,仍常有力所不逮、步履维艰之感。如有错失,祈盼读者诸君不吝赐教。译者的前辈学者,无论是《现代资本主义》的译者李季先生还是《经济学解》的译者王毓瑚先生都曾为桑巴特书中引用的大量其他文种(意大利文、法文或拉丁文等)的翻译头痛不已。所幸,译者的多年朋友德国驻华使馆一等参赞寇文刚先生(Wolfgang Kessler)此番慨然相助,亲手操刀将书中的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以及拉丁文段落或词句译成德文,解除了本人的一大烦恼。译者另一位德国友人、黑森和平与冲突研究基金会研究员布鲁诺·肖赫先生(Bruno Schoch)提供了不少有关桑巴特的研究资料与著作。翻译此书期间,老友黄凤祝曾多次与译者就桑巴特及其著作进行过深度交流。此外,译者的同事曲广为、李新华在查阅文献资料、翻译相关英文段落等方面亦通力相助。在此,谨向上述诸位致以由衷的谢忱! 对王小强先生提供的这一难得的机会译者倍怀感激之情!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多处数字明显有误,因年代久远,可资比对的版本付诸阙如,只能以加注的方式予以说明。如有遗漏之处,亦请读者指正。

与学术研究相比,翻译显然并不格外容易,内中甘苦,经历者皆有体会。译者虽已尽力,但仍会存在不妥与谬误之处,祈望读者多加指教。本书此次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简体版,得到了陈昕先生的鼎力推动,姚映然、钱敏以及毛衍沁等在编辑与出版过程中付出了辛劳,在此译者谨致深深的谢意!

晏小宝

2015年8月写于香港大风社版出版之际,2021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版补订。


(1) 菲利普·西格曼:《奢侈与资本主义》英译本导言。转引自王燕平、侯小河译,刘北成校:《奢侈与资本主义》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1页。

(2) 《恩格斯全集》39卷,第412、413页。

(3) 杰弗里·M.霍奇逊著,高伟等译:《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7页。

(4) 弗里德里克·奥古斯特·哈耶克著,王明毅、冯兴元等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1页。

(5)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6) 孙传钊:《桑巴特:纵欲乎?禁欲乎?》,搜狐读书频道,2010年7月15日。

(7)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点探索》,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74页。转引自童欣:《桑巴特笔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0卷第8期。

(8) 桑巴特著,王燕平、侯小河译,刘北成校:《奢侈与资本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7页。

(9) 此节中的引文皆出自维尔纳·桑巴特著,杨树人译:《德意志社会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0) 此节中的引文皆出自Reiner Grundmann、Nico Stehr:“Why Is Werner Sombart Not Part of the Core of Classical Sociology?”, Journal of Classical Sociology Vol.1(2):257—287, 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Thousand Oaks and New Delhi, 2001。

(11) 维尔纳·桑巴特著,李季译:《现代资本主义》第1卷,译者序言,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