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陈二郎雪花银
被称为秦老的老人再次开价道:“一万。”
“这是我能给的最高价了,小伙子,你看怎么样?”
这次杨林思索了片刻。
如果把这块银锭一万卖给这位老人,再想办法把那三枚古币卖掉,就能凑齐两万块钱。
按照前世的信息,那件元青花图罐的成交价就是两万块钱。
但是,他毕竟重生了。
考虑到蝴蝶效应,对一个非线性系统,即使是微小的初值改变,系统演变的结果也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同。
也就是说,重生后引发的蝴蝶效应,对前世本该发生的事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选择买彩票赚钱的原因。
同样,前世卖出两万块钱的元青花,重生后就不一定卖两万元了。
可能卖得更低,也可能卖得更高。
更何况,这块银锭的价值也不止一万块钱。
沉吟片刻,他开口道:“这块南宋陈二郎十两雪花银,不止一万元。”
“老先生,不好意思,我不卖。”
众人再次震惊。
他们本以为这顶多就是一块明清时期的普通银子,没什么收藏价值。
没想到,这银锭的价格从最初的两百四十块钱,一路涨到一万。
并且卖家还嫌价格低。
秦老此刻也是神色微动,并非是因为杨林的拒绝。
这陈二郎雪花银锭存世稀少,相关的记载也不多,极少有人知道。
而收藏银锭的,要么是有钱人,要么是相关行业的大佬。
这小伙子年纪轻轻,不像是有钱人家的子弟,更不可能是相关专业的大佬,但他居然知晓银锭的来历。
周天昱见状,也是震惊不小。他开口道:“秦老,能否让我看看这块银锭。”
秦老道:“你得问问这个小伙子。”
杨林点点头,道:“可以。”
周天昱接过银锭,打量了一番。
只见这块银锭上,刻有“直花锭银”以及“陈二郎”的字样。
“秦老,关于这个银锭,我有个疑问,不知当不当说。”
秦老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首先,我只听说过陈二郎金锭,从没听说过陈二郎银锭。”
“其次,这个银锭本身品相太差,锈蚀太严重。”
“晚辈才学疏浅,但这银锭开价一万……”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围观的人中,已有人替他说了出来。
“既然没有陈二郎银锭,那这块银锭是伪造的了?”
“确实,之所以锈蚀严重,很可能是一种人为的掩饰。”
“周老板可是见多识广,肯定不会说错。看来是这个秦老打眼了。”
杨林忽然开口道:“周先生,你这可就说错了。”
周天昱的脸色微变,问道:“哦?小伙子,我哪里没说对?”
杨林从他手里接过银锭,道:“这块银锭,全名南宋陈二郎铁线巷十两银铤。南宋的十两,折合现在的八两。”
“陈二郎是南宋杭州铁线巷金银铺的负责人,那里产出的金锭银锭,印有陈二郎的字样。”
“只不过陈二郎金锭流传下来的较多,银锭流传下的很少,所以许多人误以为陈二郎只有金锭,没有银锭。”
“至于品相,这块银锭曾是水坑货,因此表面锈蚀较为严重,并非人为而成,用作掩饰。银锭总体保存完好,并不影响收藏价值。”
周天昱听罢,心中震惊,转而看向秦老,问道:“秦老,他说的是真是假?”
秦老笑道:“小周呀,你还是阅历尚浅呀。”
说罢,他对杨林说道:“这小伙子说的不错,这陈二郎银锭的价格的确不止一万。”
“我开两万,你看行不行。”
“好,两万,成交。”杨林点头道。
两万的确是这块银锭的正常价格。
再想办法把那三枚古币卖掉,带着三万块钱去收那件元青花,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这笔交易再次刷新了众人的认知。
尤其是摊位老板,他面如死灰,身子不住地颤抖着。
热闹不嫌事大的路人,看到他的这副模样,开玩笑道:“老板,你摆的这几套首饰,该不会是用这种银锭打得吧?。”
其他人看到他摊子上摆的几副银首饰,也瞬间明白了个大概。
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摊主听罢,更是悔恨万分,口中不断念叨着:“奶奶的,奶奶的……”
另一边,秦老已经将两万块钱交给杨林。
杨林数出十张票子,递给孙平。
“兄弟,多谢你的三百块。”
“剩下的钱我还有急事要用,只能给你七百的利润了。”
孙平道:“这哪行,钱都是林哥凭本事赚的,我一分不能多要。”
说着,数出七百块钱,连同刚才帮杨林拿着的三枚古币,一起递了回去。
一旁的秦老看到,目光不由的被这三枚古币吸引住了。
他开口问道:“小伙子,这三枚钱币能否借我一看。”
“可以。”
杨林看到秦老对古币产生兴趣,并没有犹豫。
要是他能高价收购,就免得杨林再跑一趟了。
周天昱也凑上去查看。
他虽然贵为拍卖行行长,但拍卖行主要是跟风市场上最流行的货品,诸如青瓷、玉石这一类,因此他对古币的了解也十分有限,看了一阵子,看不出一点名堂。
秦老看罢,问道:“小伙子,这三枚古币卖吗。”
杨林道:“那要看前辈的出价高低了。”
秦老道:“这三枚一起,八千卖吗?”
此话一出,再次激起一片震惊。
秦老捋须,笑着看向杨林。
杨林开口道:“秦老果然是懂货的人。”
“但八千块钱的价格,还是有些低了吧。”
这下,周天昱也忍不住问道:“八千块钱还低?小伙子,做人不能太贪啊。”
杨林没理他,指着其中一枚,道:“这枚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质地为精致黄铜,锈色得体,包浆自然,流传下来的不多。”
“我的心里价三千块钱。”
他又继续指着另一枚,道;“大中通宝,始铸于明朝建国前朱元璋自称吴王时,而这枚大中通宝折三背鄂,则是他称帝后再次铸造的版本。品相优良,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这枚我同样开三千块钱。”
“至于这最后一枚北宋应感通宝,我想前辈肯定知道它的价值还在前面两枚之上。”
“六千块钱,不过分吧。”
周围鸦雀无声。
秦老沉吟片刻,笑道:“小伙子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学识和眼力,实在是难得可贵。”
“这三枚古币,老朽就按你开的价钱买下了。”
说着,又取出钱包,钱包里正正好好还剩一万两千块钱,他取出递给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