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奇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32章 放飞风筝的回忆

第八百二十一章放飞风筝的回忆

江石说:“我江石在世,曾经是个锅炉工,后来成为记者、编辑、副总编、作家、教授,我与很多女子都谈过恋爱,但是,我的内心一直是保守的。”

黄平说:“我是校花,追求我的男子很多,真正的婚姻只有两次,我也是保守的。多次听沈贵说,你在梦里见到我,是真是假。”

江石说:“我喜欢放风筝,我曾经梦见与你一起放风筝。我在海南高校工作的时候,我有时开车到万绿园去看人们放风筝,有时候,我到假日海滩去看人放风筝,于是,我常在梦中与你一起放风筝。这样吧,我们坐在风筝上在江城的天空去游览。”

黄平说:“你终于承认我在梦里出现了。”江石说:“那个江石已经去世了,我虽然是一个有江石记忆的人,却是一个重生的人。没有良心的谴责,所以,现在的心情很坦荡。”

黄平说:“江石,我也是一样,我也是一个重生的黄平。不然,我不会留下分身在神农架与刘园大姐一起,而与你一起私奔的。”

江石说:“黄平,你放过风筝没有?”黄平说:“我最喜欢看人放风筝,可是我没有放过风筝。”

江石拿出梦幻青春2号机器人手机变化成风筝,上面有一个靠椅,江石与黄平坐上去。因为上面安装的电机,可以让风筝升空四处移动。风筝经过黄鹤楼上空,经过长江大桥上空,经过东湖上空。

黄平说:“我现在只有三十多岁的样子,实际年龄,应该有六十多岁了。对了,刘园大姐、林石他们在神农架建设美丽乡村,没有江石、黄平,他们难道不想念我们。”

江石说:“黄平、你与我的分身还在与刘园大姐等人一起在神农架呢。”黄平说:“我们哪几个人有分身?”

江石说:“我是机器人延续了科技的生命,有了复制的分身在神农架。你呢,患癌症虽然已经痊愈,但生命也是有限的。现在的你,是重生的你,所以有分身在神农架。林石,换上心脏的时候,已经在他身上安装了机器人的芯片,也有分身。你知道么,你是蓬莱天池荷花转世,我是蓬莱天池旁边的石头转世,林石是女娲娘娘补天的石头转世,我们三个人,前世有仙根,有分身很正常。”

黄平问:“江石,我想问你,为什么我一生当中最厌恶的男人是你,而追求你江石的女子不少,为什么你偏偏相中了我。”江石说:“黄平,正因为你一直厌恶我,所以,只有我追到你,才是我最大的成功。现在我明白了,我们在前世都有情感的依恋。”

黄平说:“你知道我想同你去哪里吗?我想走遍你从小生活的地方,你年轻时工作的地方,你中年工作的地方,你老年工作的地方,然后,我想同你到另外一个时代,比如,清朝、明朝、唐朝去,还有,我想同你到另外一个星球上去。”

江石说:“我认为这个计划可以实施。我们两个如果不是重生,不可能走这么多地方,有这么好的体力,有这么好的心情。”

黄平说:“我们乘坐风筝在天空游览,观赏武汉,感觉江城十分美丽。我在夜晚,也常常梦见风筝凌空飞翔。”

江石说:“每年寒暑假,学院放假,我都要从海口回到武汉,常去武汉江滩公园看人们放风筝。蓝天白云下的风筝,有的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有的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有的像龙一样摇头摆尾,令人叹为观止。”

黄平说,我与报社的几个女记者、编辑,还有刘园大姐,很是谈得来。我们看见餐厅挂着风筝实物,还有几幅放风筝的图片,我们聊天的话题便围绕风筝,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海阔天空,滔滔不绝。

江石说:“我读小学时,学校要学生做手工课,做风筝蔚然成风,学校的美术老师还让我们在自己做的风筝上画上水彩画。为了做风筝,有些同学本来就是街坊邻居,便集中在我家里的房间里,买来大白纸,找来竹片与细铁丝,拿来浆糊,将纸片用剪刀裁剪成各式各样,或做成蝴蝶风筝,或做成燕子风筝。我怪自己笨手笨脚,做的蝴蝶风筝四不像,反复拆反复做,终于做好了,我小跑着,风筝贴在地上跑,跌跌撞撞,就是飞不高。”

黄平说:“我看过你写的一篇散文《风筝》,这样描写:我住在汉正街上一个巷子里,离汉水河不远,同学们制作好风筝后,举起风筝又蹦又跳,又喊又叫:‘我们到汉水河边放风筝去。’我们像一群出笼的鸡子,从屋子里跑到街上,然后穿过巷子来到汉水河边的河滩上,一个劲地奔跑,风筝一个个地从地面上飞了起来。”

江石说:“现在,我常到武汉沿江大道的江滩公园去看人们放风筝,我望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在蓝天下飘飞,禁不住浮想联翩。想当年,我们一群同学约在一起放风筝,有的风筝飞起后,忽然在空中摇摇晃晃,像折了翅膀的小鸟一样,最后坠落在地上。有的同学的风筝顺利地越飞越高,我们仰起脖子观望,实在是羡慕。有的同学的风筝高飞在空中,因为线断了,风筝便在空中像没有舵的船一样漂泊,最后无影无踪,令人遗憾地叹息。”

“黄平,记得风筝是怎样发明的故事吗?”江石问。黄平说:“据说与与斗笠有关。古代的斗笠,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人们的防雨防暑器具。斗笠制作简便,系绳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传说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一阵狂风卷飞了他头上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斗笠便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飘飞。”

江石说:“这农夫觉得十分有趣,便当着一群村民的面,表演放斗笠,激起大家的兴趣,放斗笠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放斗笠演变成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