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动力总成电控系统标定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动力总成电控系统标定技术的发展

标定技术的发展与动力总成电控系统的开发技术密不可分。电控系统的V模式开发流程被行业内广泛采用,如图1-1所示。这种模式通过先期的概念设计完成基本功能的快速开发,通过代码生成工具完成实际控制器的装载,利用硬件在环工具完成功能测试,最后进行实际动力总成或者车辆的搭载标定试验。这一模式可以采用反复迭代的技术手段,从而实现控制系统的高效快速开发。

图1-1 电控系统的V模式开发流程

标定作为V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完成了从控制系统功能和参数化设计到结合实际控制对象功能验证和控制参数精确量化的过程。按照前文介绍的标定阶段划分方法,离线标定获得的初始标定参数存储于动力总成电控系统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中,供控制程序运行时读取;在线标定时可以采用上位机标定软件,利用串口或者CAN总线硬件工具,通过标准化(或者自定)的标定协议实现对电控系统参数的读取,并在获得必要权限时,实现对核心控制参数如阈值、曲线或者三维MAP的调整。

早期的在线标定较为简单,如特定地址的参数值或者曲线数值等,通常依赖技术人员的经验即可完成。近年来,标定工作的难度日益增加,标定周期越来越长,甚至影响到产品的快速升级换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动力总成性能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排放性能要求,以及经济性和动力性,还有动力输出传递的平顺性等,在开展控制参数的标定时必须对各种性能指标之间的影响进行综合考虑;其次,各控制参数之间存在耦合,相互影响,单独地把各个参数拿出来进行调整其实并不科学,需要在多参数间寻优;最后,在标定方法上,依靠人工经验标定的方法越来越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因为人的思维受空间维度的影响,对于复杂且相互耦合的多参数关系,几乎难以凭经验找到相互间的影响关系,从而进行调整,需要借助具有复杂计算和分析能力的数学工具。下面介绍标定技术的简单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