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巴佬鸡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是做!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你及其他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对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

首先,教育孩子拥有一颗平常心。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担负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教育好了,是一家人的幸福,教育不好就是一家人的灾难”。因此,家长们几乎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在生活上尽力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环境,在学习上,则是近乎苛刻的要求。你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在所有方面都优于其他孩子,一旦在某个方面比我们所知道的某个孩子差,譬如某人家的孩子会弹首简单的曲子、某人家的孩子美术作品获了奖……我们就觉得惶恐,进而更加严厉的要求自己的孩子,致使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一旦他们在学习上落了后,父母一般会把原因归结为孩子不努力,不求上进或者没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等等,就会采取增加学习时间,加大作业量,限制休息时间,甚至是打骂、讥讽等措施。孩子的精力一直处在紧张状态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有的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理疾病,最终与我们家长的期望背道而驰。其实我认为在小学阶段,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家长切不可急功近利,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决不要仅仅用“某某考试成绩如何如何,你的成绩又如何如何”来进行攀比。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只要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就够了,结果没有那么重要。慢慢的,孩子便能够正确地对待得失荣辱,性格上也会变得乐观豁达,当孩子学会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时,自然就能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方面发展。

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模仿源。因此,面对天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树立“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是做!”这一信念,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人生的好榜样。

如果我们家长希望孩子热爱学习,自己就要带头学习。和孩子在一起时做到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也不和家里其他成员杂七杂八的闲聊。可以读读书,看看报,或者给孩子讲一些童话故事、和孩子一起猜猜谜语、玩玩脑筋急转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他们自然就会爱上学习。我们希望孩子勤奋,自己就要勤奋。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怨天尤人,多从自身找原因,并努力想办法去克服,孩子自然就会学会勤奋。希望孩子有爱心,自己就要有爱心。一个成功的父亲,要培养孩子对母亲的爱;一个优秀的母亲,要教会孩子对父亲的尊敬。不管是双方的父母,还是对于别人的老人,我们都拿出自己的真诚,让孩子感受到这个社会温暖。当孩子犯了错时,绝不过多的指责,而是温和地指出错误所在、危害性是什么、下次如何避免,孩子自然就能够学会宽容、大度……

很难想象,成天酗酒、满口粗话、动不动就吆五喝六的家长,能培养出积极上进、与人为善、乖巧懂事、有爱心的孩子。

第三,是非原则问题不能商量。

商量的魅力在于,使自己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两代人的沟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现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就是学会商量。遇到事情和孩子商量,能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不可代替性,体验到父母的尊重,体验到人格的平等,还能让孩子学会在学校中怎样与同学共事。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要与人相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商量才是解决分歧的最好方法。

有些家长,受片面民主思想的影响,认为凡事都应该和孩子进行商量,这样做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也是不恰当的。我认为在一些是非原则问题上(如孝敬长辈、按时作息等),是不可能进行商量的。因为孩子年龄小,认知能力毕竟有限,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正确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明确的告知,而不是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一眛地对孩子讲民主,不讲原则,不仅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民主习惯,反而会让孩子养成任性的坏毛病。

最后,让孩子学会尊敬老师。

由于受当一下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老师这一职业并没有被放在恰当的位置,全社会“重教”过分而“尊师”不足。因此,我们时不时会听到一些家长去学校闹老师、甚至于打老师的事件发生。有些家长对某个老师有意见,在孩子面前随便张开嘴批评……

不可否认,老师的知识水平有差异,教学技能有高低,但他们对学生的爱却是值得肯定的,他们都怀有一颗希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的心。教给学生的一切,不是索取,不是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我们家长如果认识不到这些,自己不能尊敬老师,对老师的一些小失误不能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反而在孩子面前极度放大,煽风点火,那样只会让他厉害,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当老师不再成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老师说的话他便不会再放在心头,这样的孩子他的学习还能好吗?滋养成抵触情绪的孩子心理能健康吗?所以我们家长应该摘掉孩子的有色眼镜,抛开一边倒的思想,疏导孩子学会去尊敬老师。只要孩子学会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尊敬,才能真正养成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我们家长都是从孩子长大的,但孩子想什么我们却不知道。”、“真正需要成长的,其实是我们家长自己。”这两句话应该引起我们所有家长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