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书香染童年
是蝴蝶飞过花丛的轻盈烂漫,是春风轻拂脸颊的温暖深情,是溪水流经小桥的叮咚欢快,我的读书生活是一本美轮美奂的画本,每次翻阅时我都会眼睛发光,嘴角上扬。
当我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小孩童时,当老师的妈妈就叫我读儿歌、三字经,以及唐诗三百首。每天背诵一首儿歌或唐诗,对于一个小孩来说,一开始有点难。尤其当我看到其他小朋友从早到晚的在院子里玩耍,而我每天要完成妈妈布置的背诵任务,才能出门玩,我小小的心里有点不开心。但母命难违,我只好乖乖的先背书了。说来奇怪,由于“肩负重任”,加之出门去玩的心情过于迫切,我背起书来特别用功,也很容易就记下了。
一场牛毛般的春雨过后,我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看到草坪里的小草发芽了,我就吟诵起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小伙伴们惊呆了,他们放下手中的泥巴都围了过来,让我给他们教。我高兴地站在草坪中央学妈妈的样子,给他们教起来。那时候我只有三岁,刚刚学会自己拿筷子吃饭的年纪,我第一次从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中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那天我得到了围观的大人们的称赞,也得到了小伙伴们的尊重,我教的开心,玩的也高兴。从此以后我就把妈妈教我的儿歌和唐诗背会,然后再教给小伙伴们。他们乐意跟我学,一天背一首诗,然后在教给我的学生。他们中有人和我同龄,有人比我还大,有学生乐意跟我学习,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这点小小的虚荣心使我爱上了读书。时间长了,每天背书竟然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和爱好,如果哪天不背书,我到感觉有点不适应,会觉得茶饭不香,寝食不安。鲁迅先生说:“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于是春天我背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夏天我背白居易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秋天我背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冬天我背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到桃花,我会吟“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菊花开了我会诵“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清晨和妈妈爬到山顶看日出,我脱口而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去年妈妈带我到思源实验小学去参加全县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主持人出的题目有时会拦住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但是每道题目我都胸有成竹。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感谢妈妈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给我种下了诗词的种子,给我从小打下了漂亮的精神底色,中国古典诗词熏陶了我的个性,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的胸怀,读书真好。
后来我学习汉语拼音会识字了,我就开始自己阅读。我如饥似渴的读那些花花绿绿的绘本故事书,中外著名的童话书,寓言故事书,神话故事书。那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书籍隔三差五的就被妈妈买回来抱进我的书房。我在书海中遨游,竟感觉其乐无穷。我的妈妈和其他人的妈妈不一样,她不爱逛街,她不爱看手机和电视,妈妈爱读书写作。受妈妈的感染和影响,妈妈看书,我也看书,妈妈写作,我也学着写写画画。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年级时,我的第一篇文章《童年·外婆·小河》发表在了《平凉日报·泾水副刊》校园文学上。好看的插画,动感的视频,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我的心里喝了蜜一样的甜,我在睡梦中都笑出了声音。后来这篇文章又被发表到《庄浪教研》学生天地公众号上。三年级时,我又在《平凉日报·泾水副刊》校园文学上发表了《叫一声祖国妈妈,您好》等习作,我在学校举办的征文竞赛中获得过两个年级组一等奖,在学校读书演讲活动中,获得过一个二等奖,在县委县教育局举办的书信征文中,获得过一个二等奖。此外,我的习作还多次出现在校刊《百草园》上。这一切都得益于读书。
我深深地沉醉于心爱的书本中,是书香熏染了我的童年。读书真好,是书让我心中有片海,眼里有星辰。妈妈告诉我:“在阅读上花的每一秒,都会沉淀成为将来更好的你。”我想我会一直与书为伴的。
读书,是丰富精神世界的食粮;读书,是通向文化王国的桥梁;读书,是达到知识海洋的帆船;读书,是飞向理想彼岸的翅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名师评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成长。爱读书的孩子最可爱,作者回忆儿时读过的书,想不到不同阶段书带给他的感悟,思路清晰,结构明确。这篇文章语言清新自然,读来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