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脾胃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当代岭南名家经验介绍

一、邓铁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第一届国医大师。

【学术思想】五脏相关,首重脾胃,善治脾者,能调五脏。

1.重视脾胃,顾护后天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是人体对饮食水谷进行受纳腐熟运化并输布其所化生的精微物质至全身各处的主要脏器,是气血津液所出之处,为后天之本,对养生防病有着重要意义。若脾胃衰败,运化不健,则易受病邪侵袭,即“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2.脾胃虚损,五脏相关 邓老认为,脾胃虚损是脾胃气虚进一步的发展阶段,它包括虚弱与损坏的双重含义,虚弱着眼于功能,损坏着眼于形体,是疾病已发展到功能与形体都受到严重损害的阶段。因五脏之间相互关联,故脾胃虚损亦可累及他脏,从而出现全身多系统的病变症状,并明确论断“重症肌无力是虚证,以脾胃虚损为主”,并指出眼睑下垂、四肢乏力、舌淡脉细是其核心症状。

3.五脏相关,肝病调脾 邓老认为,西医学的肝系疾病如慢性肝炎等,中医学认为病位不单在于肝,更重要在于脾;从脏腑辨证而论,应属肝脾同病而以脾病为主之证。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脾虚不运,可致湿浊内生,湿郁日久则可化热;因情志抑郁者,可致肝之疏泄功能失调,或气血运行失畅,导致瘀血内留;或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阳损及阴,导致肝阴不足;或脾虚日久而及肾,导致脾肾两虚。

【用药特点】健脾益气善用五指毛桃,具有缓补而不燥热、益气而不助火、补气而不提气的特点,有健脾补肺、益气利湿之功效;祛湿运脾喜用黄皮叶、布渣叶、鸡蛋花、木棉花、火炭母等岭南常用草药;补益胃阴多用沙参、石斛、玉竹、乌梅;行气疏肝则用柴胡、枳壳、白芍等。

治疗气滞血瘀之痛证,根据“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的理论,于失笑散中加入行气通络、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冰片,三药相伍,使全方止痛效力大增;治疗中气下陷所致胃下垂,常用药对是黄芪配枳壳,黄芪用量大,同时配伍少量枳壳反佐,如此脾升胃降,相反相成,升降得复,疗效甚佳。治疗阴虚所致胃痛,常用药对是石斛、山药、甘草,其中石斛养阴清热、益胃生津,山药补脾肺肾、平补气阴,甘草养阴清热、健运脾胃,三药合用,养阴清热、益胃生津,止痛之效显著。治疗湿热伤暑所致之泄泻腹痛,常用药是黄连、广木香与布渣叶,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脾胃大肠湿热;广木香行气止痛,善清脾胃、大肠之滞气;布渣叶清热利湿、健运脾胃。三药相伍,共奏清热燥湿、行气导滞、健运脾胃之功,用于夏季暑热夹湿所致腹泻、腹痛,效果甚佳。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创著名方剂:①强肌健力饮:治疗重症肌无力,以东垣之补中益气汤为基本方,但又认为重症肌无力乃脾胃虚损所致,此非一般剂量补益药所能奏效,故重用大剂量黄芪,少佐陈皮、甘草,并加入五指毛桃以助黄芪健脾益损。②慢肝六味饮:治疗慢性肝炎,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利湿通络、分清别浊之川萆薢及行气化浊、解毒退黄之黄皮叶,药味虽简,然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