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找点新路子
兄弟两人分工倒是简单,无非就是卖东西,守着鸡舍之类的,这东西很难确定谁来做,只能大概分一下。
商量完工作,陈川说道:“哥,养殖这东西,周期太长了,赚钱基本要四五个月,我想另外找点路子,做点生意。”
“做什么?”陈林觉得另外想路子也是一条路:“现在什么都不好做。”
陈川纠正道:“不是什么都不好做,而是什么都做不大,任何一个领域,只要做大了,绝对是赚钱的。”
“卖泥鳅黄鳝?良子就一直在倒腾这些。”陈林提议道。
陈林说的良子叫陈昌良,村里一个小商贩,倒腾腊肉、蔬菜瓜果、泥鳅黄鳝去县城卖。
总而言之,只要是农村产的,县城人要的他都倒腾。
农村老人编的箩筐他都倒腾。
这个年代的人又不傻,有差价,总会有人去倒腾,在规矩范围之内的,不会留下没人做的真空地带。
陈昌良倒腾确实能赚钱,大多都是辛苦钱,好的月份能赚五六十块钱,不好的时候也能赚三十多块钱,收入不比一些国营单位上班的人差。
但人家是混得比较好的,大量没有他机灵的人,一个月就十几二十块钱,甚至亏本。
“这个倒也行,但上不来量,而且费时。”陈川说道:“良子做了有一年多了,很多人挖到黄鳝直接送他家去了,现在有些人要买这些,也都直接找他,他有基础。”
“我们跟着他做,前期肯定吃力不讨好,后期要做大也难。”
陈林点头:“你说得也对,那我们做什么?”
这个陈川琢磨过很久,各种倒卖,农村所有产品,他都考虑过。
几乎每种都有点利润,但都只有几分钱,想要赚大钱都难。
陈川又有点心大,一个月累死累活赚几十块钱,有点不甘心。
他要是为了这一个月几十块钱,就不辞职了,留在供销社不好么?好歹也是办公室的职位,有军叔罩着,日后混个基层管理没有问题的,只要升了管理,一个月就有五十多,另外还有油水,一个月不说多了,六十到七十他有信心。
陈川说道:“我想过了,现在来说,只要上了规模,都赚钱。”
“如果不上规模,只要是工业品,也都赚钱。”
现在的农业不赚钱不是因为没利润,而是因为上不来规模,生产周期过长。
如果像后来一样,一次种植上百亩甚至上千亩,半机械化生产,农药化肥用上,现在的农业几乎可以说是暴利。
简单来说,现在农业的利润是后来的几倍,但受客观因素影响,不可能达到后来的种植、养殖速度,也很难达到后来的规模。
工业只要做出来,基本都能赚钱,八十年代工业物资特别缺乏。
陈林立刻摇头:“现在个人不允许生产工业产品,我们也弄不到材料。”
工业产品大多数生产原材料都控制在国家手里。
国营厂手里也有一些,但能卖的并不算多,即便这一点点,也被许多人惦记。
陈川说道:“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我想了几个。”
“第一是生产面食类,各种饼干,饼干之类的,还有一种叫辣条的零食,原材料农村基本能弄到,糖和调味品难弄一点,但我在供销社认识人,应该能弄到。”
“第二是生产农具、锅碗瓢盆,这个需要铁、铜、铝,直接找冶炼厂可能有些困难,而且我们本县没有冶炼厂,就算外地的冶炼厂答应卖给我们,几十上百里地,我们没有货车也运不回来,但我们可以在周围收一些破铜烂铁,再找铁匠打造就行。”
“可能打造的时候要用煤炭,这个也不好弄,我们县没有煤矿,农村人拿不到煤卡,城里人倒是有,但他们自己要用,我们收来也未必够用。”
“不过,我们用木炭应该够了,制作木炭的办法不难,我记得村里就有人会。”
“第三是生产罐头一类的食品,主材料取自农村,这个最大的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玻璃瓶的问题,现在玻璃瓶特别贵,我们县倒是有个生产玻璃瓶的国营厂,我查了,这个国营厂没有拿到自主生产的权利,换句话来说,他们还是计划生产模式,生产多少,卖给谁,都是有死规定的,就算我们说动他们厂长,他们也不可能卖太多给我们,所以这个生意有点困难。”
“最后,还有一个叫彩票的东西,这个东西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防伪,我们没办法找印刷厂给我们印刷,只能用油印设备,这种东西特别容易被仿制。”
“而且好一点的纸张也不好弄,最终成本可能会有点高。”
现在的纸其实不便宜,尤其后来呱呱乐那种纸,特别贵。
大部分国营单位用纸虽然质量还行,但特别薄。
陈林听得很认真,问道:“彩票是什么?”
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彩票是个什么玩意。
其实彩票起源还是很早的,清朝就有了,但过去几十年是计划经济,没人敢弄这些东西。
现在彩票只要不被认定为赌博,恰好在国家规定的真空地带,没有任何限制,
陈川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抽奖。”
“就拿抽签来举例,我们准备一千根签条,每根卖一毛钱,全部卖完就是一百。”
“这些签条里面,有一根可以中奖50块钱,还有很多可以中奖一块、五毛、两毛,但中奖总数控制在八十块钱左右。”
“我们只要把这一千根签条卖完,就能赚十几块钱。”
“很多人想中那五十块钱的奖,会舍得花这一毛钱的。”
“唉……对啊!我们可以用签条,竹子不要钱的。”
陈林却摇头:“这个生意可能会被抢,县城的地痞流氓有点猖狂,如果我们真赚多了,他们肯定会来捣乱的。”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这些地痞流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县城附近村子游手好闲的人。
二是县城没有分配到工作的人,他们又不能务农,天天窝在家里,又不出去打零工,只能聚在一起玩。
三是返城的知青,八十年代初,大量知青反乡,本来城里的就业岗位就不够,有些单位甚至人手过剩,这么多知青回来,就业问题就更严峻了。
现在放开个体户管理,允许经商,多少也有点希望这些游手好闲的人去干个体户,别在社会上添乱的意思。
这三种人越来越多,天天没事干,只能凑一起玩,总有几个胆大心术不正的,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八十年代初的地痞流氓群体。
这个群体越来越多,也就导致了83年严打。
陈川在县城待了两年多,自然明白哥哥说的是实情:“这也是个问题。不过有问题没事,我们想办法解决就行了。”
“那怎么解决?”陈林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