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虚荣的巨影
危险指数:★★
有些人的虚荣心,比为了保全生命所必需的分量更多,对于这种人,虚荣心所起的作用何等恶劣!这些人竭力使别人不愉快,想借此引起别人的钦佩,他们设法要出人头地,结果反而更不如人。
虚荣是个美丽的泡沫
王薇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父母,因为她的父亲是企业家,母亲是公务员,所以她觉得很光荣,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都会将自己的父母挂在嘴边。进入大学以后,她也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是事实却打破了她的幻想,没有人在意她的身份,更没有人因为她的父母而对她猛追热捧。她感到很失望,心里开始不平衡,觉得受到了轻视。而在那些比自己家庭条件还要好的同学面前,她又总是极尽逢迎。
虚荣就像是一场华丽的闹剧,闹剧总有结束的时候,虚荣也总有被看穿的时候。当一个人习惯了虚荣,他会渐渐地忘记真实,从而让自己活在虚荣的面纱下。一旦这层面纱被现实的风吹走,那么他就会不知如何是好。
虚荣像是美丽的泡沫,在阳光下五彩缤纷,但是经不住风儿轻轻一吹,虚荣在真实面前总是很无力,这层面纱轻而易举就会被揭开。虚荣再美丽,也必然会成为一片虚无。虚荣的人努力在人前表现出自己的完美,但却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最终产生很多只有自己才知道的酸楚。
虚荣的人害怕寂寞,所以才会用表面的“无所谓”来掩盖自己内心的害怕。如果你直接拆穿他们的真实内心,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了依靠,会瞬间崩溃,这就是虚荣面纱下的心灵。虚荣的心灵是苍凉的,他们害怕被人拆穿,希望自己的面具能够戴到永远,但是事实总是很残酷,他们总是成为那个被嘲笑的、光着身子的国王。
虚荣不过是一片浮云,早晚要散去。就算它再美,也不可能通得过现实的考核。然而有些人总是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生命是真实的,无论是鲜活动人抑或面目黯淡,都将最终定格在人生的某一个瞬间,欢喜悲愁与泪水飞逝,成为铭记或淡忘的过去。在这大千世界中,真实的云朵还有可能被飘来的风吹散,更何况那虚荣的表面呢?生命是真实的,容不下过多的虚荣,假如一个人选择了在虚荣中生活,那他这一辈子少不了各种的痛苦和纠结。
虚荣往往是成功的绊脚石,在虚荣的面具下,显现的是狰狞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虚荣往往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伤害。所以,如果你想要实现自己的成功,想要让自己的人生道路变得比较平坦,那么就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狰狞,不要让自己活在虚荣的世界里,让自己变得勇敢一些吧,让自己的真实感动外界,让自己的真实帮助自己成长,帮助自己实现属于自我的快乐。
是什么让生活始终不能如意
张洋和吴倩是大学同学,在学校时是大家公认的金童玉女,毕业后,顺理成章地结成了百年之好。那时,当同学们都在为工作发愁时,张洋就已经直接被推荐到一家公司做设计工程师,吴倩也为此自豪着。
结婚5年后,他们有了宝宝,生活步入稳定的轨道,简单平静,幸福。然而,一次同学聚会彻底搅乱了吴倩的心。
那次聚会,男人们都在炫耀着自己的事业,女人们都在攀比着自己的丈夫,站在同学们中间,吴倩猛然发现,原本那么出众的他们如今却显得如此普通,那些曾经学习和姿色都不如自己的女同学都一身名牌,提着昂贵的手提包,仪态万千,风姿绰约。而那些曾经被老公远远甩在后面,不学无术的男同学,现在居然都是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
回家的路上,吴倩一直没有说话,张洋开玩笑说:“那个小子,当初还真小看他了,一个打架挂科的小混混,现在居然能混成这样,不过你看他,真的有点小人得志的样子。”
“人家是小人得志,但是人家得志了,你是什么?原地踏步?有什么资格笑话别人?”
张洋察觉出了吴倩的冷嘲热讽,但并未生气:“怎么了?后悔了?要是当初跟着他现在也成富婆了,是吗?”
一句话激怒了本就不开心的吴倩:“是,我是后悔了,跟着你这个不长进的男人,我才这么处处不如人。”
张洋只当作女人是虚荣心作怪,被今天聚会上那些女同学刺激了,为避免吵起来,便不再作声。
一夜无话,第二天就各自上班了,张洋觉得吴倩也该平复了,不再放在心上,可是此后他却发现,吴倩真的变了,总是时不时地对他讽刺挖苦:
“能在一个公司待那么久,你也太安于现状了吧?”
“干了那么久了,也没什么长进,还不如辞职,出去折腾折腾呢。”
“哎,也不知道现在过的什么日子,想买件像样的衣服,都得寻思半天的价格,谁让咱有个不争气的老公呢!”
在吴倩的不断督促下,张洋终于下决心“折腾折腾”。他买了一辆北京现代,白天上班,晚上拉黑活,以满足吴倩不断膨胀的物质需求。吴倩的脸上也渐渐有了些笑模样。
那天,本来二人约好晚上要去看望吴倩的父亲,可左等右等张洋就是不回来。吴倩正在气头上,收到了张洋发来的信息:“对不起,老婆,始终不能让你满意。”女人看着,想着肯定是张洋道歉的短信,她躺着,回想着这些年在一起的生活,想到老公对自己的关心和宽容,想着他们现在的生活,虽然平凡一点,但是也不失幸福,想着自己也许真的被虚荣冲昏了头,想着想着便睡着了。第二天早上,睁开眼的吴倩发现,张洋竟然彻夜未归,她大怒,正准备打电话过去质问,电话铃声却突然响了。
电话那头说他们是交通事故科的,吴倩听着听着,感觉眼前的世界越来越缥缈,她的身体不停地抖着,蜷缩成一团。
原来,那天晚上,张洋拉了一个急着出城的客人,他一般不会出城,但因为对方给的价格太诱人,就答应了,回来的路上,他被一辆货车追尾,最后一刻张洋给吴倩发了一条信息“对不起,老婆,始终不能让你满意”。
太平间里,吴倩的心抽搐着,可是无论多么痛苦,无论多么懊悔,无论多么自责,都已经唤不醒“沉睡”的张洋了。她一遍遍地责问自己:“为什么要责骂?为什么要逼迫?为什么不能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为什么要用虚荣为生命埋单?”
这就是虚荣心,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虚荣心理是指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赢得别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它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与自尊心有极大的关系,但也不能说,虚荣心强的人一般自尊心强。因为自尊心同虚荣心虽有联系,更有区别,虚荣心实际上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人是需要荣誉的,也该以拥有荣誉而自豪。可是真正的荣誉,应该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应该是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而不是投机取巧取得的。面对荣誉,应该是谦逊谨慎,不断进取,而不是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可见,当人对自尊心缺乏正确的认识时,才会让虚荣心缠身。
虚荣心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其一是妨碍道德品质的优化,不自觉地会有自私、虚伪、欺骗等不良行为表现;其二是盲目自满、故步自封,缺乏自知之明,阻碍进步成长;其三是导致情感的畸变。由于虚荣给人以沉重的心理负担,需求多且高,自身条件和现实生活都不可能使虚荣心得到满足,因此,怨天尤人,愤懑、压抑等负面情感逐渐滋生、积累,最终导致情感的畸变和人格的变态。严重的虚荣心不仅会影响学习、进步和人际关系,而且对人的心理、生理的正常发育,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客观地说,一个有着正常思维的人,都会有虚荣心,适度的虚荣心可以催人奋进,关键是看你的心态。成熟的人应该让虚荣心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不要让它盲目膨胀,并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面对物质追求量力而为
看了一篇报道,说某地女同胞,月收入不过2000~3000元,可为了在别人面前有“面子”,宁可省吃俭用,攒下大半年的收入去高档专卖店买一个路易·威登的挎包,她可以每天背着这个挎包去挤公交车或走路上下班以省下车钱。甚至有些女人为了在别人面前显示高贵,超出自身承受能力地去买高档服装、化妆品、首饰等奢侈品,为了过上表面奢华、虚荣的生活,不惜傍大款、卖身、啃父母。
虚荣心强的人外强中干,不敢袒露自己的心扉,因此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虚荣之心在现实生活中只能满足一时的快感,长时间的虚荣会导致不健康情感因素的滋生。
有些人特别爱面子,喜欢讲排场,即使囊中羞涩也要硬充大款。一旦发迹之后更是极尽奢华之能事,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派头。这种人根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有许多年轻人每月可以赚很多的钱,但拿到之后总是花个精光,而理由无非是在人前装个样子,这样的人如果不思悔改,将来到了晚年,其景象可能会很凄凉!
很多人脑子里没有节约的意识,花钱如流水一般,胡乱挥霍,这些人似乎从不知道金钱对于他们将来事业上的价值。他们胡乱花钱的目的好像是想让别人说他一声“阔气”,或是让别人感到他们很有钱。当他与女友约会时,即使是在隆冬季节,他也非得买些价格很贵的鲜花不可。
这样的人一旦用钱把脸面撑起来后,一切烦恼苦闷的事情就会接踵而至。为了顾全面子,他们就再也不能过节俭日子了。他们也不会认识到自己已经沦落到什么样的地步了。有些人入不敷出以后,就开始动歪脑筋,甚至挪用公款来弥补自己的财政缺口,久而久之,耗费愈大亏空也就愈多,慢慢地就陷入了罪恶的深渊,难以自拔。到了这时,他才想到自己不该胡乱花费,不该因此干那些违背天理良心的事情,不该挪用公款,可是为时已晚!为了满足这种爱慕虚荣、讲排场的恶习,不知有多少人到头来要挨饿,甚至有很多人因此丢了性命,更有无数人因此而丢失了职位!
为什么有些人如今只能过着勉强糊口的生活呢?因为这些人不懂得,以前少享些安乐、多过些清苦的日子。他们从来不知道去向那些白手起家的伟大人物学一学;他们从来不懂得什么叫自我克制,无论口袋里有多少钱都要把它花得分文不剩;他们有时为了面子,即使债台高筑也在所不惜。
学会正确对待“攀比”
彤彤的幸福可以说毁在了一次聚会上,那次聚会让她觉得特丢脸。
露露算是这些朋友里最漂亮的,聚会时带了个新男朋友,据说是温州一家大企业的少主,家里在当地很有名望。露露拎了一个LV的包包,时不时地打开又收起来,生怕别人看不见。
琪琪大热的天居然围了一个皮草的小围巾,据说是那个在东北做皮草生意的男友送的,还一个劲地和大家说,这种皮草多么贵,保养如何如何讲究,配衣服如何如何难。搞得她自己现在就已经像是皮草公司老板娘一样。
凯琳倒没穿戴什么名牌,但不停地提她那个既帅又有钱的男朋友,大谈他们的结婚计划,房子要在北京买,已经打算雇民工去排队买预约房位了。结婚旅行要到法国……
彤彤觉得自己最灰头土脸,男朋友在一家事业单位做事,虽说工作还算不错,待遇也挺好,可跟他们一比就显得逊色了,而且长得也说不上多帅。彤彤一边鄙夷着女友们的俗气,一边又对人家羡慕得很。回到家里越想越生气,就希望琪琪被她的皮草捂出痱子,露露的男朋友家生意破产,凯琳那个男朋友移情别恋。在心里暗暗诅咒了一遍,彤彤又开始抱怨自己的男朋友没有出息,挣不来大钱,两个人为此吵了一架,气得彤彤第二天一整天都没有吃饭。
彤彤越想越不是滋味,终日郁郁寡欢,竟还为此病了一场。病好以后,她开始了各种理由的抱怨、折磨,男友心力交瘁,只能主动提出分手。
彤彤开始彻头彻尾改变自己,她的眼里,只容得下钻石王老五。她与现在的老公是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认识的,婚礼结束后第三天,新郎新娘就组织了“答谢饭”。后来彤彤才知道,那顿“答谢饭”主要是新郎一个朋友——陈鹏张罗的,为的就是看看自己。陈鹏是某集团公司经理,也算是家族企业,家境殷实。之所以至今未婚,朋友说是因为太挑剔,家庭富裕顾虑就多,思想传统,一直想找一位背景单纯、贤惠持家的太太。
一心想嫁入豪门的彤彤开始“包装”自己。陈鹏不希望找个女强人,很坚持“男主外女主内”,所以彤彤第一次去陈鹏家见家长,就故意明确表示:自己在工作上没什么想法,还是觉得家庭更重要。
陈鹏喜欢单纯的女生,彤彤揣摩着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宅在家里。其实彤彤有一个“特长”——酒量超好。可和陈鹏谈恋爱以后,彤彤一直宣称自己不会喝酒。有一次几个朋友一起玩,有朋友在陈鹏面前说漏嘴了,彤彤马上极力否认,差点翻脸。这段恋爱,让朋友们从祝福变为尴尬。
最终,彤彤与陈鹏修成了正果,两人结婚。婚后,彤彤按陈鹏的意思辞掉工作,一门心思做个全职太太,但现在说起,彤彤有种“上了贼船”的感觉。
首先是家务问题,以前谈恋爱时,彤彤还可以糊弄,结婚后就纸包不住火了。陈鹏觉得彤彤不理事,即使不需要亲自动手的家务事,也需要人安排统筹,可彤彤一点意识也没有。
最关键的是,彤彤内心里对事业还是比较有追求和想法的,在家当全职太太让彤彤的才华被埋没了。彤彤几次提出想出去工作,但都被陈鹏一口否决了。
如今,两人已经走到了冷战边缘,彤彤感觉自己都要崩溃了。
可以说,彤彤现在每天都在“喝酒”,喝自己当初酿的苦酒。当初她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心理开始不平衡,实际是攀比心理在作怪。客观地说,攀比也并非都是坏事。如果能够通过攀比,发现自身的不足、认识自己的独特、承认与别人的差异、确定努力的方向、激发合理竞争的欲望,那么攀比一下又何妨?这样比有什么不好?这样比也能促成进步,这样比完全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什么都要比,聚在一起就比事业、比地位、比房子、比车子、比银子……非要比出个谁强谁弱,比赢了就扬扬得意、沾沾自喜,比输了就垂头丧气、耿耿于怀,那就是一种心理失衡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完全是在自找烦恼。有句话说得好,这世上总有人比你拥有的更多、更好,所以在这场较量中,你不可能“赢”。与他人比,你永远只能一时高兴。
生活的道理应该是这样:没必要为了面子让自己活得太累,在人前处处逞强,仿佛自己什么都能做到似的。每个人都有缺陷,要敢于承认己不如人,也要敢于对自己不会做的事情说“不”,这样自然能够获得一份适意的人生。
其实,“攀比”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人们对待“攀比”的心态。人一旦有了不正常的比较心,往往意不能平,终日惶惶于所欲,去追寻那些多余的东西,空耗年华,难得安乐。然而,尽管人们都知道“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可在生活中,还是要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中的各色人物进行比较,可是攀来比去,最后除了虚荣的满足或失望之外,还剩下什么?有没有意义?是徒增烦恼还是有所收获?答案是:毫无意义!
不要企望不可能的尽善尽美
许多人在年轻时,都倾向于为自己、为未来、为世界设定一个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尤其是一些“精英人士”,他们害怕做得不够好会影响到自己的声誉、公众的评价,在这种思想压力下,他们渐渐出现了心理障碍。在心理学家看来,“完美主义”是诸多精神健康问题的核心症结所在,包括焦虑障碍、强迫障碍、进食障碍,还常与饮食失调、婚姻问题、工作狂、失眠症与自杀等问题相关。
他们并没有认清现实,现实是一切都有缺陷,而他们恰恰不允许这种缺陷存在,他们总是在苛求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只是在追赶幻影。
邵明明是个工作狂,做事精细,追求完美。因为这些优点,她很快得到上司认可,并得到了晋升。到了更高的工作岗位以后,邵明明立即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全力投入了工作。可是大半年下来,邵明明领导的团队业绩却不尽如人意,下属们也多有怨言。原来,邵明明晋升之后,将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追加到了下属身上,要求他们做事要考虑周全,不允许有丝毫差错。在发现有些下属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以后,邵明明开始事无巨细地亲自过问,一再检查。有时觉得检查麻烦,干脆自己做,下属的积极性因此受到了很大打击。时间一长,邵明明也不堪重负,她不再有充足的时间完全按自己的标准做每一件事了,于是,强烈的不安全感产生了。她越来越希望控制所有的工作,越来越不肯放权。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她又不可能控制所有的事情,于是出现了恶性循环。她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快乐。
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获得的成功,往往恰恰成反比。追求完美会使人产生莫大的焦虑,在事情还没有开始时,他们就开始担心会失败,生怕哪一个细节做得不够完美,精力就这样被分散了。而一旦惨遭失败,他们就会灰心丧气,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逃避,而不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背负着追求完美的精神包袱,非但在事业上无法谋求成功,而且在自尊心、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不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这样抱着一种不正确和不合逻辑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是永远不会幸福的。
古代西方有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德尔斐传“神谕”的女祭司告诉苏格拉底的朋友说,苏格拉底才是人间最聪明的人。苏格拉底感到自己并不聪明,于是去证实这个“神谕”。他到处去找有知识的人谈话,其中包括政治家、诗人、工匠等。结果证明这些人并没有知识,因而发现“那个神谕是不能驳倒的”,于是,他反省自问,自己的聪明究竟表现在哪里?他觉得自己其实很无知,因而推论到“自知自己无知”正是聪明之所在。
无独有偶。古代东方的老子也言:“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自知自己不知才是最上等、最聪明的人。看来,自知自己无知才是真聪明,相反,自认为自己博学多识甚至能智胜天下者,倒可能是真糊涂。
绝对的完美主义者,他的内心不可能平和,他的生活中也不会遇到真正的幸福,而且,今后可能也不会遇上。人们对事物一味理想化的要求导致了内心的苛刻与紧张,内心的紧张又使他们更加苛刻地要求自己。所以,完美主义与内心放松满足相互矛盾,两者不可能融入同一个人的人格。事物总是循着自身的规律发展,即便不够理想,它也不会单纯因为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如果有谁试图使既定事物按照自己的要求发展变化而不顾客观条件,那么他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失败了。
当然,没有人会满足于本可改善的不理想现状。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寻找一个更好的方法:用行动去补足缺陷,而不是“望洋”空悲叹,一味表示不满。同时我们应认识到:自己总能采取另一种方式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更好。但这并不是说你已经做了的事情就毫无可取之处,我们一样可以肯定自己已经完成的事务成功的一面。有句广告词不是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吗?所以,不要苛求完美,它根本不存在。
当你认为情况应该比现在更好时,就请把握住自己,理智地提醒自己,现实中的自己其实很好。如果有过于要求完美的心理趋向,就赶快治疗!当你摒除自己苛刻的眼光时,一切事物都变得美好起来了。不要刻意追求完美,你会感觉到生活充满明媚的阳光。
你没有那么多观众
张先生从小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十几个人坐在大餐厅中一起吃。
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内一个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时再跳出来。
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才蔫蔫地走出来吃了些残汤剩菜。从那以后,他就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就会大失所望。
事实上,当你过于在意别人的目光、无法割舍太多的纠葛的时候,你的人生便已经被绑架了。其实,最关注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没有那么多把自己的目光盯在别人身上的“观众”。所有的“观众”,其实只不过是你心中的樊笼。你换一种活法,忘记“观众”,照样可以获得快乐。
一个曾经风光无比的男演员淡出公众视线很多年了,最近出现在了媒体上,却成了拳击比赛的新人王。在一个节目上,主持人问他为什么能够在人气上升的时候忽然淡出,男演员就给主持人讲述了他曾经的故事。
原来当年,男演员凭借在热门影视剧中的表演名噪一时,他也按名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人前衣冠楚楚,保持风度,让自己活在“名演员”的角色中。可是,有一次在国外拍片的时候,剧组全体人员要从拍摄地到另一个地方去吃饭,吃完饭按时集合回去继续拍摄。
在用餐完毕之后,他看见其他人还没吃完,于是就去外面的公用电话与家人联系,正和母亲聊着,他发现剧组乘坐的大巴车载着满车的人开走了,于是他扔下电话追了过去,大巴上却没有人留意到他。
感觉荒唐又气愤的男演员心想,这简直是太荒谬了,竟然没有等他上车就走了,他可是这部剧的男主角啊,没有他怎么进行拍摄呢?他想,等他们发现自己没有上车,一定会回来找他的。
可是,两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没有人来找他,周围来来往往的人们也没有人认出这是一个著名男演员。
于是,按捺不住的男演员给剧组的人打了电话,那头才恍然大悟:原来把男主角丢到了饭店。之后又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过来将他带回拍摄地。
这一次的经历无疑给自视甚高的男演员泼了一盆冷水,他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并没有那么多的观众,没有那么多人会关注你。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男演员才不再自责,在遭遇事业低谷的时候也不再抱怨别人,而是专心投身于自己喜欢的运动当中,后来还在教练的鼓舞之下参加了全国性的拳击比赛,成为该比赛中年龄最大的新人王。受到万众瞩目的演员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在会议、聚会上,你发表意见的时候不小心出现口误,立即感觉大失面子,还没想到怎么去补救,大家却都已经投入到了另一个话题中去了。其实,其他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你的小小过失,更不会在意,却只有你自己,觉得失去了面子。
对于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评价,你在乎得越多,那么你的内心就会多一分束缚。你舍弃得越多,你也就多了一分自由。
许多人总是会高估了自己,为虚名所累,总是认为有许多观众时刻都在注视着自己,其实,你对别人没那么重要,地球离开了谁都会照常转,别人的生活不会因为你少出了一分力而就无法继续。
有太多人每天忙忙碌碌,就好像是陀螺一样不停地转着,虽然在工作当中施展了拳脚,得到了成绩,但是却把自己累得要命。别人劝他,对自己好一点,休息一下,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可是他却无奈地说:“不行啊,我的工作很重要,没有我不行,很多人靠着我吃饭呢。”
的确,你的工作能力可能很强,你的事业成功,你认为自己的能力比身边其他人高,于是就要背负更多的压力,这其实就是你的责任。
但是你也要明白,自己并不是超人,不是蜘蛛侠,不必把拯救世界的使命全部压在自己的肩头,过重的负担只会压垮自己。曾经有一个“工作狂”,作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他的工作十分出色,上司赏识他,总是给他最难完成的任务,出去应酬也总是带着他。虽然他也经常觉得自己工作压力大,自己太辛苦,别人劝他休息,可是他却两手一摊,无奈又骄傲地说:“走不开啊,我一放手,工作就没办法进行了。”
直到有一天,在单位的一次体检过程中,医生神色凝重地在他的报告单上写下“疑似”。就是这张危险的报告单一下子让他蒙了,家里人强制性地把他送进了医院,什么事都放下,好好调养他已经被严重透支的身体。
住院半个月的时间,连手机都关掉了,谢绝任何人来探望。只有家人陪着他聊天、散步,调养休整。他在此期间才遗憾地发现,在不知不觉当中,自己已经错过了那么多与家人共处的机会。
半个月之后,复检结果出来了,最可怕的猜想被排除,这段时间,正常的生活作息也让他疲惫的身心得以修补,他如释重负,仿佛天地一下子大了许多。
出院以后,他回到了单位,发现他不在的那些日子里工作如往常一样运转得非常好,一些被他的“能干”束缚未能施展拳脚的员工这个时候也施展出了各自的潜能,单位的工作没有因为他的离开受到太大的影响。
现实的情况虽然让他有些失落,但是他随即却又释然,别人的生活自有别人自己负责。何必勉强自己做“救世主”呢?其实自己能够拯救、需要负责的,也只有自己。让我们好好善待自己吧,不要再为难自己。在生命的舞台之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角色,每个人其实就是主角,也只是自己生命的主角,在别人的生活当中,你仅仅只是一个配角,一个无关紧要的配角。欣赏自己,照顾自己,学会自娱自乐,把自己的生命交给自己,才能把价值带给世界。
逃避和掩盖缺点它就不存在了吗
有个小伙子觉得自己长得丑而且胆子小,为此他很自卑,不敢结交朋友,常常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一点希望。
一天,小伙子鼓起勇气去看心理医生。医生听了他结结巴巴的诉说后,握住他的手,笑着说:“这些怎么是缺点呢?你胆子小也只不过是非常谨慎罢了,而谨慎的人总是很可靠,很少出乱子。”小伙子听心理医生这么说,有些疑惑了:“那这么说,胆大反倒是缺点了?”医生摇摇头:“不,谨慎是优点,而勇敢是另外一种优点。只不过平时人们更重视勇敢这种优点罢了,就好像白银与黄金相比,人们更注重黄金。”
小伙子听后内心颇为宽慰,眉头有些舒展开了。
医生又问小伙子:“你喜欢啰唆的人吗?”小伙子说:“不喜欢。”医生说:“但是你若看过巴尔扎克的小说,就会发现这位大师很啰唆,他常为一间屋子、一个小景色,婆婆妈妈地讲个不休。但是若剔除了这些,那就不是巴尔扎克的小说了,你能说那一定是巴尔扎克的缺点吗?”
小伙子笑了。
医生又问:“你讨厌酒鬼吗?”小伙子说:“当然。”医生说:“李白难道不是酒鬼吗?”少年打断了医生的话:“不是!他和陶渊明一样,是爱喝酒的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呢!”医生鼓掌笑道:“对!我赞同你的观点,你的意思是说——缺点在不同的人身上,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有的酒鬼,仅仅是个酒鬼,而李白则是一个栖身于酒中的诗仙。”
医生接着说:“所谓的缺点,至多不过是个营养不良的优点。如果你是位战士,胆小显然是缺点;如果你是司机,胆小肯定是优点。你与其想办法克服胆小,还不如想办法增长自己的学识、才干,当你拥有较多见识、较宽阔视野的时候,即使你想做个懦夫,也很困难了。”
俗话说得好:“真金未必足赤,白玉难免微瑕。”一个人,尤其年轻人,有一些缺点或错误非常正常。对于自己的缺点,很多人会感到遗憾,感到沮丧,但自信的聪明人并不会回避或掩饰自己的问题,更不会被问题打倒。缺点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就是优点,不足之处是差距,努力完善迎头赶上就是,又何憾之有呢?
人有缺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刻意掩饰,自欺欺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越是刻意掩饰自己的缺陷,自己活得越累,有时甚至还显得很尴尬。这是因为缺陷是客观存在的,掩饰往往会弄巧成拙。把自己的缺陷袒露人前,也就同时把自己的真诚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对方。这会使对方理解你的缺陷,容纳你的缺陷,如果你还能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缺陷,你的生活就会越发幸福和和谐。
薛女士已经35岁了,两年前丈夫不幸病故,家里人都执意让她再找一个意中人,热心的朋友也劝她早日结束单身生活。薛女士虽然也见过几个对象,但都没有成功。原因是薛女士和别人见面后,总是先把自己的缺陷和盘托出,暴露无遗,令一些人“望而却步”。她的朋友数落她时,她却振振有词:“年轻时搞对象都没有装模作样过,老了更不用掩饰,我就是这么样一个有瑕疵的女人,先让对方看清楚点不好吗?”后来薛女士还真找到了一位心心相印的意中人,据说对方就是看中了薛女士毫不掩饰、勇于承认缺陷的优点,认为这人难得地实在。由于薛女士事前把自己的缺陷毫无保留地告知对方,对方“扬长避短”,两人配合默契,生活得很美满。朋友们都说,实在人有实在命,薛女士这是用袒露缺陷换来的幸福。
缺陷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人人都有。然而,面对缺陷,大多数人是去掩饰。掩饰缺陷也许是人的天性,毕竟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袒露自己缺陷的人,实属不多。因此,袒露缺陷确实需要勇气,要战胜自己的懦弱,战胜自己的虚荣,还要战胜世俗的偏见。所有这些,没有超人的勇气是万万做不到的。
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刘墉在教国画的时候,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极力掩饰自己作品上的缺点,有时画得差,干脆就不拿出来了。遇到这种情况,刘墉会对他们说:“初学画总免不了缺点,否则你们也就不必学了!这就好比去找医生看病,是因为身体有不适的地方,看医生时每个病人总是尽量把自己的症状说出来,以便医生诊断。学画交作业给老师,则是希望老师发现错误,加以指正,你们又何必掩饰自己的缺点呢?”
我们应该明白有缺陷并不是一件坏事,那些自认为自身条件已经足够好以至于无可挑剔、不必改变现状的人往往缺乏进取心,缺少超越自我追求成功的意志。相反,承认自己的缺陷,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却可以使我们处在一种清醒的状态,遇事也容易做出最理智的判断。
何必打肿脸充胖子
像小品《有事您说话》的主人公那样,为了表现自己比别人强,有本事,就瞎吹牛,说自己有路子买火车票,结果别人托到他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能,只好夜里排队去买票,弄得自己狼狈不堪。这是典型的虚荣表现,它所带来的痛苦和麻烦都是自找的。
有位朋友也是这样,他师院毕业以后,被分到市属中学工作,正赶上市教委要求该校抽调人员对全市的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并要求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这位朋友还没有被安排授课,因此便选中了他。起初,他感到很为难——自己刚出校门,不仅对本市教学情况不了解,就是对教育工作本身,也知之尚少,何况自己本就不想参加。无奈,校长已经开了口,碍于情面,实在不好拒绝。
一个月后,别人都按时上交了调查报告,唯有他一个,由于不谙世事,又缺乏经验,对自己分工调查的三个中学连情况都没摸准,更不用说分析了。市教委主任很是恼火,大斥校长不会用人,这位朋友面子上受不了,又气又愧,最后只好以辞职来解脱自己。
这位朋友当初为了照顾别人的情面,最终自己面子难保,身心都受到了巨大伤害。这对他而言应该是个很深刻的教训。然而,这对我们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启示呢?如果因为面子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味应承,事若不成,不但对方的不悦会升级,而且对于我们也是一种打击。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量力而行,对于力所不及的事情,就要明智地放弃,别怕丢面子,也别怕别人不高兴,因为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不是我们懦弱,而是我们真的不能。
很多人有“逞能”的习惯,逞能其实是一种盲目的心理状态,比如有人奉承你两句,你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也不衡量自己有多少斤两,就硬着头皮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结果怎么样?不但事做不成,还常常令自己颜面扫地。
是的,有时我们需要一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以此来激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心灵更加坚韧顽强,但有时我们也要懂得放弃。就像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所说的那样——“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打肿脸充胖子的事谁都能做,但为什么要做?累不累?值不值得?充了胖子别人就会觉得你能耐、觉得你英雄、觉得你仗义吗?未必。倒是很多时候,我们费了不少力,换来的却是讥笑与嘲讽。这怪不得别人,只怪我们自己太自不量力。
不是吗?自己没有金刚钻,为何要揽瓷器活?人是要有自知之明的,要清楚自己的极限在哪儿,凡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场面上,有多大酒量,咱们就喝多少酒,不要喝伤自己;有多少能耐,咱们就出多大力,不要累垮自己!你想像武松一样上山打虎,那你就要先练就武松的本事,否则岂不是白白葬送性命?
事实上,当我们缺乏准确判断而做出某种非理性坚持时,它就会成为自不量力的代名词,成为盲目和狂热的蠢行,倘若依旧一意孤行,就很可能会伤及心灵,甚至是你的人生。
其实人活一辈子,不可能什么都行,什么都能,有些事情我们做不到很正常,但是做不到还逞能的话,就很容易被打脸。做人,切记量力而行,不要为一时的小面子而丢了大面子。
一知半解的做作
不懂装懂的人真不少,可以说它是不分年龄、不分年代、不分圈子、也不分国界的。社会上一知半解的人一多,就容易刮起装腔作势之风。虚荣的人便容易产生唯恐落于人后的压迫感。在绝不服输或“输人不输阵”的虚荣心作祟下,人们越发地不懂装懂起来。
其实,不懂就不懂,为何要装懂呢?细思之,但凡带此陋习者一般原因有二:一是肚中本来没有多少知识,一旦被人问住,想回答“不知道”,但是又怕自己丢人,所以只好不懂装懂,信口胡诌,答非所问,敷衍了事,从而得以脱身;二是自己的能耐不大,但是却耐不住寂寞,于是就开始在人前人后“打肿脸充胖子”,摆出一副博古通今的架势,张嘴就是“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专门吓唬那些学识浅薄的人,从而借以扬名。
说到底,不懂装懂其实就是自欺欺人,更是一个人在求知过程中对待缺点和不足的一种遮掩。
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会令自己更尴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对任何事情精通于心,必然有很多需要弥补和学习的地方。而不懂装懂就好像是给不足之处盖上了一块遮羞布,施了个障眼法,暂时挡住了别人的视线,让自己能够苟延残喘。殊不知,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不懂装懂的人终究是要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的。
可见,不懂装懂不仅无用,反而有害。汉代鸿儒董仲舒曾写道:“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所谓“不隐其短”就是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解剖自己。“不知则问”就是让自己少几分羞涩与虚伪,多几分坦诚与谦虚。“不能则学”就是要学习自己原来不明白的东西,弥补缺陷,不断充实自己,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他有他的好,你有你的妙
你不是别人,你没有走过他所走过的路,又怎会知道他心中是苦是乐?所以没有必要羡慕嫉妒恨。
你的幸福也许就是一碗白开水,你每天都在喝,何必羡慕别人喝的带有各种颜色的饮料?其实未必有你的白开水解渴。
其实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英国王子威廉大婚,平民姑娘凯特摇身一变成为世人瞩目的王妃,一步登天。本以为她会成为众多女性羡慕的对象,可没想到,英国民意调查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英国女性中居然有86%不羡慕或忌妒王妃凯特,表示即使有机会也不会与她互换身份,因为“她再也无法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的确,当皇家、王室的媳妇,清规戒律极多,禁忌无数。就说王妃凯特吧,她此后的生活就要受到无数双眼睛的注视,再也不能随随便便去逛公园,轻轻松松去酒馆小酌,愉愉快快去海滩日光浴,风情万种地去上台当模特,更不能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怪不得那么多女性不羡慕王妃凯特。
人都是生活在比较中的,幸福与否,快乐多少,都是相对而言。“恨人有,笑人无”,是人们最常见的阴暗心理,羡慕别人也是每个人都不能免俗的心灵活动。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一个人不论再成功、再完美,不论再潦倒、再失败,都会羡慕也会被羡慕,没有人是不羡慕别人的,也没有人是不被别人羡慕的。
泰戈尔在一首诗《错觉》中这样写道: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其实,他是他,你是你,他有的你不一定有,你有的他也未必有,生活是自己的,只要自己过得开心、舒适就好。我们又何必与人比着活?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样一则寓言: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
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
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了有水,饿了有米,有房住,还受人保护。”
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那么你呢?又是不是也在想着自己过上别人的生活?是不是觉得那样才快乐?其实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说,别活得太累,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你完全没有必要羡慕别人,你只要知道自己的方向,你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就能体现你的价值,并收获你的幸福,而这个价值和幸福,也都是别人所无法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