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日多人会话修正对比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会话分析的核心概念

会话分析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在修正分析中也会涉及,以下做简单说明。

(1)话轮(turn/ターン·順番):一个会话参加者开始说话到其话语结束的部分,其结束点以说话者不再继续产出话语或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关系转换为标志。

(2)话轮转换(turn-taking/順番交替·話者交替):指的是会话中的说话者交替说话的现象,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有话轮构建单位以及话轮转换规则。

(3)话轮构建单位(turn-constructional unit:TCU/順番構成単位):根据Sacks,Schegloff & Jefferson (1974)基于英语的话轮转换的研究,TCU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分句或一个整句。在每一个TCU完结处都可能发生说话者的更迭,但也可能不发生,说话者可以使用一些策略避免在TCU结束点被别的说话者抢走发话权。

(4)话轮转换相关位置(transition relevance place:TRP/移行適切場·順番の移行に適切な場所):当前说话者的TCU可能的完结点,即可能发生话轮转换的位置点。

(5)话轮转换规则:该规则制约话轮结构,分配新的话轮,是一套依次选用规则,这一规则只对话轮转换发挥作用。Sacks et al. (1974)将话轮转换规则归纳如下:

(C:现时说话者;N:后续说话者;TRP:话轮转换适当位置)

规则1——适用于所有话轮转换的第1个TRP

1a——他人选择发言(Current-Selects-Next/C-S-N)

如果C选择N为下一轮说话者,那么C必须停止说话,N有权而且应当接着说话,话轮转换出现在N被选择后的第一个 TRP;

1b——自我选择发言(Self-Selects/S-S)

如果C没有选择N,那么任何其他会话参加者都可以自我选择,第一个自我选择者获得下一轮发话权,此时发生话轮转换;

1c——自己继续发言(Current-Continues/C-C)

如果C没有选择N,也没有其他会话参加者在1b的条件下自我选择,那么C可以(但并非必须)继续说话,即要求获得进一步延长话轮的权利。

规则2——适用于以后每一个TRP

在C已经运用规则1c后,规则1a~1c再度适用于下一个TRP,并可在以后的TRP循环运用,直至实现话轮转换为止。

(6)话轮设计(turn design/発話デザイン(設計)):说话者为了特定的目的对话轮的构想,主要包括该话轮在互动中所执行的行为,以及该话轮具体通过哪些语言资源和非语言资源来构建。其中语言资源包括词汇、句法、语音和语调等,非语言资源包括眼神、手势、头部动作等。

(7)序列结构(sequence organization/連鎖組織):也称为“行为序列结构(action sequence organization/行為連鎖組織)”,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话轮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成的完整的组织结构,且每个话轮均执行了某个或多个行为。

(8)毗邻对(adjacency pair/隣接ペア):由两名说话者的相邻的两个话轮组成的序列结构,是序列结构中的最小单位。两个话轮依照出现的顺序分别被称为“第一部分(first pair part/第一成分)”和“第二部分(second pair part/第二成分)”,其中“第一部分”引发“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出现为“第二部分”的产出提供了序列位置上的保证。如“询问—回答”“邀请—接受/拒绝”“呼叫—应答”等。

(9)优先结构(preference organization/優先組織):“毗邻对”相关的重要概念之一,其中的“优先”与否指的是毗邻对的第二部分在社会、语用层面是否顺应期待、能否促进“第一部分”所执行行为的开展,而和个人的喜好或心理接受程度无关。毗邻对的“第一部分”对应的“第二部分”具有多种可能性,如针对作为“第一部分”的“邀请”,“第二部分”可能是“应允”或“拒绝”。其中,如果“第二部分”的回应能够促使“第一部分”所开始活动的进展,则为“优先应答(優先的応答)”,如针对“邀请”的“应允”;如果“第二部分”没有促使“第一部分”所开启的活动的发展,那么则为“非优先应答(非優先的応答)”,如应对“邀请”的“拒绝”。此外,“优先应答”和“非优先应答”产出时,在话轮构建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优先应答”更加简洁,产出得更加迅速、没有迟疑,而“非优先应答”多具有表述冗长、表达含糊、伴随迟疑、补充理由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