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高华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读了五年书

1937年下半年,谢高华在本村的李家大厅入学,教他的是一位旧式私塾的先生,学的是《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

一年后,学堂搬到村里的汤家大屋,换了教书先生,课本改成“洋书”,有《算术》《新国语》和《新修身》。谢高华对何康老师印象最深,他是附近清水乡下墅街村人,参过军,讲孙中山、三民主义,宣传“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谢高华特别高兴,回家和母亲说,有朝一日,家里要是有自己的田,那多好啊!

邻居邵华林、邵华宣兄弟和谢高华是要好的小伙伴,他们的父亲是读书人,给人做账房先生,家里条件不错,见谢高华聪明,也爱读书,就让谢高华和孩子一起学实用的记账,打算盘,还要求背《九归》。

谢高华记得,那本《九归》除了珠算口诀,书后还有土地丈量内容。对这书,谢高华特别感兴趣,很快找出规律,背下《九归》。“这个小鬼很聪明,把《九归》道理弄懂了。”邵先生一高兴,奖励他一袋大米,有十多斤。谢高华后来回忆说:“这本书上的内容还真有用,土改时就用到了。”

1942年,日军侵犯衢州。“家里缺劳力,谢高华是长子,11岁就只好辍学去牵牛了,私塾加洋书,谢高华一共读了五年,算高小文化程度。”谢高华的堂弟谢元坤回忆道。

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

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

日里不怕人来借,夜间不怕贼来偷。

虫蝗水旱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

七十多年前学的苏东坡《读书歌》,谢元坤仍朗朗上口。谢元坤说,谢高华的算功比他好,而他是字写得好。

书不读了,谢高华还是喜欢看书,找来《三国演义》《水浒传》《南唐演义》等书。平时家里用青油灯照明只装一根灯芯,母亲看他看书认真,特别准许他用两根甚至三根灯芯。

工作以后,谢高华一直注重学习。他平时除了在田间地头跑,向农民兄弟了解各种情况外,一有时间就找书看。“文革”期间他也没闲着,看了《资本论》和毛泽东著作,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退休后也没什么娱乐活动,不打牌,不钓鱼,不善喝酒,就烟瘾大。抽着烟,看各种报刊书籍,对他来说就是休闲。

读书学习的习惯让谢高华始终能头脑清醒地理论联系实际,思维明晰。谢高华在义乌任县委书记时的秘书杨守春说,除了党代会,谢高华平时开会都是翻开笔记本就讲,作为秘书,他只是对谢高华的讲话进行记录、整理。谢高华在义乌时开了两次重要的大会,分别是义乌县专业户、重点户代表大会和劳模、先进生产(工作)者表彰大会,他的大会讲话通篇没有空话套话,全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既有大量的调研材料,又有理性的分析,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可以说,谢高华的改革之举能够取得成效,除了他的胆识和担当之外,和他在不断学习中形成的判断力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