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集话两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消灭李重进(一)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

既然换了皇帝,那么臣子也就是像走马灯一样得换一换了。

现在这个走马灯,终于轮到了李重进。

接下来的大戏又将继续开演,主角是赵匡胤和这个李重进。

李重进的母亲是福庆长公主,因为是皇亲国戚,李重进的仕途一直很稳,他在后周的时候,担任的是禁军统领,可以说是大权在握,权倾一世。

当初郭威还在位的时候,很是担心李重进和柴荣的关系水火不容,他就在临死之前特意安排两个人之间明确了君臣关系,这样就不会造成皇室内部的争斗。

其实,看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李重进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官位,并不全然是因为他的皇亲国戚身份,其实在行军打仗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作为后周的开国大臣,先是跟着郭威,后来是跟着柴荣一起,打了很多胜仗,完全是有骄傲的资本的。

当赵匡胤还是一名小小的下级军官的时候,他就已经为后周王朝指挥千军万马浴血疆场了。

所以说,从资历上来讲,李重进是有些瞧不起赵匡胤的,这在论资排辈的社会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想必各位朋友在工作岗位上,有的时候会遇到这种问题,哪怕你的本事再大,但是有些资历比你深的人,还是多多少少会流露出这种想法的。

尽管他看不起人,但是李重进这个人还是有些优点的。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对皇帝忠心耿耿。

他跟着周世宗柴荣,在高平战争和淮南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战功,但是却并没有因此居功自傲。

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很多的历史教训,比如跟着明太祖朱元璋一起打仗的大将,有些就因为居功自傲,最后丢掉了性命。

如果这些大将多读一点书,也不会遭到如此凄惨的下场。

由于李重进的这个优点,柴荣对他越来越信任,为了使他能够出任位高权重的侍卫司统帅,柴荣不惜砍掉另外两员大将的脑袋。

这样就能够给他顺利的让个位置!

在后周最后一个皇帝,周恭帝柴宗训上位的时候,对于李重进委以更多的重任,让他兼任宿卫军统领,并且还出任淮南节度使。

他在担任节度使这个职位期间,曾经给淮南地区一带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对当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后来之所以敢于造反,是因为他在这一带积累了很高的声望,而且也有了很多财富的积累,包括今天的江浙一带。

这些都给他发动叛乱,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成功当上开国皇帝之后,对李重进是有所防范的,包括解除了他对禁军的指挥权,让韩令坤取而代之,只是给了他一个中枢令的虚职作为安慰。

只要李重进有正常的思维,赵匡胤这么做很不厚道,对他来讲肯定会有所影响的。

至少,从忠诚度上来讲是如此。

不过,这个人还有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懂得韬光养晦,不喜欢做出头鸟,和刚刚被赵匡胤收拾的李筠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不管是谁,哪怕是对赵匡胤都愿意在表面上化解矛盾,以免产生更多的不利后果。

尽管李重进有这两方面的优点,为人和善且谦恭有礼,但是他的外表通常会骗过对他不了解的人。

他有一副高大的身躯,黑黑的脸庞,看上去十分的粗鲁,这完全是两个极端。

在赵匡胤当上皇帝之后,李重进尽管口头上表示支持,但是在内心的深处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为了试探一下赵匡胤对自己的态度,李重进曾经要求以节度使的身份到开封朝贺,赵匡胤当然是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婉言拒绝了他。

赵匡胤也是一个厚黑学的高手,他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个危险分子来到自己的身边,给自己添麻烦。

并且,给他写了一封诚意满满的信,用一种外交辞令的口吻,拒绝他的要求。

当然,李重进自然也不是无能之辈,当他接到这封赵匡胤的亲笔信之后,就知道两个人的未来必将是刀光剑影的。

于是,他在自己的地盘扬州开始招兵买马,巩固城池,做好发生不测的打算。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那个不知死活的李筠居然开始反叛赵匡胤了,这使得李重进知道之后乐开了花。

他心想,总算有个垫底的,在前面为自己做榜样。

这对于他的韬光养晦的行为,还是很有帮助的。

为了鼓励李筠继续和赵匡胤对着干,他特地派遣自己的亲信翟守珣前往潞州,和正在忙活着的李筠搭上了线。

已经彻底和赵匡胤翻脸的李筠,当然也是很开心的,只不过他把自己外援的绝大部分希望放在北汉的身上。

希望北汉和契丹一起,能够给他足够的帮助。

谁知道作为亲信的翟守珣,却干了一件让他非常失望的事情,简直是在背叛他。

早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翟守珣,虽然口头上答应了李重进的要求,但是实际上在送信的过程中,却直接改道开封去了。

当他偷偷摸摸的来到开封之后,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过去的老朋友,现在是太祖朝中的枢密承旨李处耘。

翟守珣很快就找到了李处耘的家,两个人很快就搭上了线,李处耘设宴招待了翟守珣。

在酒过三巡之后,翟守珣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并且希望对方能够将自己引荐给赵匡胤。

李处耘知道他刚刚离开潞州到他这里来,心里就明白了个八九分,很快就同意了他的要求。

关于翟守珣和宋太祖赵匡胤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其实以前翟守珣是认识赵匡胤的,不过赵匡胤并不认识他。

当初,柴荣之所以重用赵匡胤,是有牵制李重进的意思的。

这对于深知官场之道的翟守珣来说,不能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他觉得跟着赵匡胤还是要好一些。

这就是翟守珣要做墙头草的原因!

很快,他就如愿以偿的见到了赵匡胤,并且把李重进和李筠两个人联系的经过,完完整整告诉了他。

赵匡胤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心里不由得暗暗的担心,因为他现在和李筠两方正在激烈的对战,还没有分出最后的胜负。

如果真的把李重进和李筠两个人逼得走在一起,这对于赵匡胤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他将不得不应对南北夹击的局面。

为了破坏他们两个人联盟的可能性,赵匡胤觉得应该采取缓兵之计,使出了他的绝招!

那就是,给李重进送一块免死金牌,先给他一点心理安慰再说。

这种免死金牌就是所谓的丹书铁券,在今天的博物馆里还可以找到实物。

作为皇帝的赵匡胤,其实给别人送了很多这种玩意儿,但是到了最后真正兑现的,可以说是很少很少。

甚至连我也想不出,到底有谁最后能够安全脱身的。

两个人经过短暂的谈话之后,翟守珣当然是得到了赵匡胤的重赏,尽管没有给他免死金牌,但是还留下了一些承诺的。

赵匡胤要求他还是回到扬州,回到李重进的身边。

接下来,就要求他给李重进做点思想工作,那就是劝说李重进先不要这么急着造反,先观察观察再说。

按说,赵匡胤这个思路还是合情合理的,观察好环境之后再做决定,这是最安全的做法。

赵匡胤对翟守珣的一番加官进爵的承诺,自然也大大的鼓励了他。

回到扬州之后,果然发挥了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按照赵匡胤的要求劝说李重进。

这家伙的做法,就是很典型的双面间谍做法。

历史上乃至现代战争史上有很多双面间谍,我在这里就不再举例子了。

不管怎么样,李重进听了他所谓的建议之后,就白白浪费了战机,最后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李重进既然按兵不动,他的心里盘算的就是坐山观虎斗,最后谁能够胜出就和谁搞好关系。

当然,在他的心里肯定是希望李筠最后能够取得胜利,因为赵匡胤对自己的威胁要大得多。

随着李筠的失败,李重进翻盘的想法就难以成事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一方面很后悔,没有及时的和李筠联系起来打败赵匡胤。

同时在另外一个方面,也有些庆幸自己并没有彻底的倒向李筠,去对付赵匡胤。

这两种心态看起来非常矛盾,也非常纠结。

但是实际上,放在任何一个人都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人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纠结的结合体,在决定人生命运的选择之中,会遇到很多两难的选择。

就在他正在忐忑不安的时候,有人向他报告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朝廷正在派人过来准备联系他。

这个使者,就是出自官宦家庭的六宅使陈思诲。

他此次的任务,就是给李重进送保命符,也就是丹书铁券的。

这个玩意儿虽然是个安慰剂,但是安慰剂也有安慰剂的好处,至少会让人心里取得一点点平衡,不会那么容易暴躁冲动,最后造皇帝的反。

如果放在今天,这个丹书铁券一定是个价值连城的宝贝,因为上面的文字是当时的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李昉书写的。

上面的文字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大概的意思,即使没看到,我们也能够猜得出来。

那就是山盟海誓永不变心,换句话说就是我不杀你,我不杀你,我不杀你……

这个东西对于满腹心思的李重进来说,恐怕连安慰剂都算不上了,因为他渐渐的已经病入膏肓了。

陈思诲是何等聪明的人,他当然一下子就看出了李重进的心思,就连忙开始给他灌迷魂汤(心灵鸡汤),希望他能够以大局为重,好好的建设大宋王朝。

李重进自然也不是个铁石心肠,在陈思诲的三寸不烂之舌的作用下,他居然开始有了那么一点点小小的转变,觉得在赵匡胤的统治之下,做个安分守己的地方官也是不错的。

就在他最后说动的心思,准备打点好行李,跟着陈思诲到京城,向赵匡胤诉说衷肠的时候,却被他的几个部下拦下来了。

“主公,使不得呀,使不得!”

“主公,你可千万不要这么糊涂!”

“赵匡胤是个什么人,难道你不清楚吗?”

“你看看李筠现在是什么下场?”

“我们可千万不要学李筠!”

“丹书铁券一文不值,就是个糊弄人的玩意儿!”

李重进看到自己的亲信七嘴八舌的,居然渐渐的变得清醒了一些,接下来他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拘捕陈思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