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和十月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千古悬案,无限遐想

毕玉打开《诗经注析》,看了几眼目录,翻到第4页,这是序言后两页。“二姐,看这页,我用红笔画横线的这段。”

毕如凑近看,毕玉轻声念:“最后,想谈一谈诗经的韵律。押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诗经当然也不例外。但是,两千多年前的语音,同今天有很大的差别。用普通话去读诗经,实在难以理解它的韵律,因此更有必要加以说明。这个问题从明、清学者到今人都做过大量研究,诗经怎样押韵的问题基本上是解决了,但是,困难在于如何将那些不同于今音的上古韵的读音表达出来。”

毕玉停了下来,毕如不解地看着她。“阿妹,继续往下念,这普通话听着就十分舒服,可惜我十匹马都追不上。”

毕玉无奈笑笑:“换口气总可以吧,二姐。”接着继续往下念:“汉语拼音只适用于现代汉语,无法表示上古音中某些字。反切是一个方法,清代小学家们便是用的反切。不过时至今日,反切几乎成为了绝学了,在诗经的读者群中,我们估计懂得反切的同志不会超过百分之十。更何况由于语音的变迁,即便懂得反切原理,也未必能切出正确的上古音来。比如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因而也就无从找一个适当的反切下字来表示上古音的入声声调。最精确的当然是国际音标拼音法(王力先生的诗经韵读便是用的国际音标)……”

听到“国际音标拼音法”,毕如突然问:“阿妹,你抄给我的歌词《风继续吹》,标注的不是汉语拼音,而是国际音标粤语拼音,对不对?”

“二姐,好醒目。”毕玉含笑回应。

“阿妹,《诗经》有三百首诗,为什么要选《关雎》来讲?第一首是它,说明它很重要,对吧。”

“二姐,悟性很高嘛。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孔子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古人认为: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它被列为《风》之始。”

“《风》诗,就是用来讽谏在上位者,用来教化下层民众的。用委婉的讽喻来劝告君上,用殷勤的诲示来教化民众。诗,是蕴藏在人内心的情感和志向。”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藏在心里称作志,抒发为语言就是诗。情感在心中激荡而按捺不住就会用言语表达出来,音语还不足以表达,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嗟叹还不足以表达,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歌唱还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乐而不淫,淫的意思是多而过度。乐而不淫表示乐不应该过度,以免乐极生悲。过度的欢乐,对身心都是一种伤害,最好加以避免。”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为《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掌握了知识文化,才能进行文学创作,《诗经》就是他们所献、所箴、所赋、所诵的作品。《雅》和《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

“阿妹,诗三百是不是都是西周贵族所作?”毕如对中国历史颇感兴趣,上历史课她都认真听课。她帮毕玉清除《二十四史》的灰尘时,好奇地翻了翻妹妹最常看的《史记》和《汉书》,不到两分钟,她就弃读了,全是文言文,如读天书,捶胸顿足也看不懂。

“不全是。《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国风中的作品,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国风中的作品都是针对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生活抒发诗人的真实感受。”

“春秋时期好像是孔子所在的那个年代?”毕如举棋不定。

“哟!二姐,历史学得不错嘛。”毕玉有些意外,不知道姐姐什么时候喜欢上了历史。

“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知道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我们上历史课,历史老师经常说这句话。”毕如铿锵有力地回答。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证。可以说《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宴飨中的乐歌等。《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整理编定《诗经》的人和具体情形,我们今天已无从得知。可能周王朝的乐官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想不到周朝乐官都这么有文化。难怪外婆总叫我无事时多读《诗经》,我却不以为然。”毕如无地自容。

“《诗经》的艺术手法,用赋、比、兴三个字来概括。赋就是直接抒写和铺述,这是所有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方法。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使事物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兴,用朱熹的话来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兴,一般用在诗歌开头。”

“起兴的句子可以与诗的内容有关,也可以无关。赋、比、兴三种方法,在《诗经》中交互使用,有的侧重用赋的方法,如《大雅》和《颂》,而《国风》和《小雅》则用比、兴较多。”

“《关雎》被列为《风》的首篇,描绘的是一幅爱情画卷。一位翩翩少年在河岸边散步,偶遇一位心仪的女孩子。这首诗采用兴而有比的手法,以关雎的鸣声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主题,然后用赋的手法铺叙开来,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青年男子在追求自己心上人时焦虑急迫以及昼思夜想难以入眠的相思情景。其中的过程有欢乐也有悲哀,但是表现得十分恰当,既没有过分的欢乐,也没有伤神的悲哀。孔子对于《关雎》的词句和音乐,十分欣赏。”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何为思无邪?是指《诗经》在男女情爱的文字表达上特别文雅健康。二姐,你平时多读《诗经注析》,比你总看那些爱得死去活来的言情小说强。”

“《诗经》都是文言文,太深奥难懂。不过,听你这么一讲解,我似乎又觉得通俗易懂了。原来,《诗经》是本【婚恋指南】。”毕如豁然大悟。

“读诗就要懂得音律,尤其是入声的使用往往与诗文内容相关联,这是非常传神的。”

“阿妹,我不明白什么是音律?”

“讲音律又要回到那个话题,韵字的本义是什么。”

“是什么?”毕如追根问底。

“匀字的字义看起来比较直接、清晰。就像一把勺子里有两个大小一样的汤圆,更像老年人手里盘转着的那对大小均匀的保健球。韻字的本义,左边是音,右边是員(圆),后来,韻字简化成韵字,从匀。韵就是指在音乐音律中圆润匀称的交响回应。”毕如在茶几上拿起一只钢笔在手抄歌词本的背面空白处写了两个字:韻和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像这样四小句划分为一段,就称为一章。”

“四小句为一章?”毕如惊诧不已。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每句虽只区区四字,但句法多样,语气自然。根据内容需要,也有二、三、五或六、七、八字为句的。”

“章字不是从立从早,而是从音从十。”毕如在手抄歌词本的背面空白处写了个章字,又在章字旁边写了两个字:音和十。

“情感通过宫、商、角、徵、羽等五声的配合表达出来,五声相配而成韵律就是音。十是一个完整单位,1~10就是现在通用的十进位。只有完整的音乐片段,才能称为章,故音十为章。”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诗经》中经常出现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的重沓结构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就是说读《诗》跟唱歌差不多。”毕如越听越透彻明了。

“可以这样理解。”毕玉笑了笑。

“《关雎》全诗总共五段,即五章。”

“《关雎》第一章、第二章是以幽部为韵,第三章与前两章大不相同,不再继续使用幽部作韵脚,而改用职部为韵。古诗中韵脚的切换,称为换韵,就像唱歌时,通过换调来增强艺术性。”

“二姐,每一章的第一、第二、第四句中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三句一般不可押韵,就像国画中的留白。第一句、第二句押韵,第三句破韵,到第四句就必须再把韵押回来。如果章尾不押韵,听起来就会极不舒服。就像你跟朋友分享乐事,却被泼一盆冷水,这种极度的反差令人痛苦难言,因为不合乎我们的心理期待。韵字本义就是回来、回应,韵者,匀也,均匀之义。”

“就是说每章的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不押韵。”毕如心领神会。

“军人走正步时喊口号:1 2 1 2。是通过成双的数字表示事物内在的自然韵律。所以第二句和第四句的韵脚一定要呼应的,从音乐韵律的节奏、重拍上也是如此。”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毕玉用粤语吟唱,毕如低声跟唱。

“第一句的得字,第二句的服字,第三句不押韵,第四句的侧字,这三个字是入声。用粤语念就有堵塞感。”

“是的,你这么一讲,我才注意到用粤语念入声有明显的堵塞感。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你教小弟读古诗词总用粤语来念。”毕如豁然贯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章诵读起来感觉舒畅惬意。”

“第一、二章每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不是舒声?”毕如拿起手抄歌词本,翻到第五页,认真地看毕玉摘抄的音韵学知识。

“是的。平、上、去三声读起来感觉要舒缓一些,故称舒声。入声整个音节读起来显得很短促,故称促声。”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男女情爱是复杂而微妙的,一旦到了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的夜里,就没有那么舒畅惬意了。这章在押韵上,也没有了之前的悠扬,而转为入声,制造出堵塞感。”

“原来如此。难怪阿妹你唱歌特别有感情,声情并茂。”

“如果接下来都是一味收缩、压抑,也是不可以的。所以第四章再次换韵,在语感上再度拉长、悠扬。”

“第五章,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芼(mao四声)、乐(lao四声)二字都是入声,又恰在结尾,诵读起来感觉到此戛然而止,故有余音绕梁之感,留有念想。”

“换韵,是伴随诗歌内容的发展进行的。”

“诗文从一开始初见心上人的美妙心灵体验,陡然转折,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单相思状态。内容上的转折,也伴随着押韵的转换,此处巧妙的换为入声,以呼应求之不得,抑郁不得舒展的心情。诗歌创作讲究:起、承、转、合。”

“第一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起。”

“第二段,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是承。”

“第三段,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转,真可谓是困难重重。”

“第四、五段是合。”

“淑女与君子,结果如何,是无果而终或是喜结连理,诗文到最后并无交代。妙就妙在这是一桩千古悬案,勾起后人无限思忖遐想。”毕玉对《关雎》的押韵进行了生动而详细的解说。

毕如听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