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亲爱的读者,你们好!欢迎翻开我的第三本书:《穿透:改变生活的十个真相》(以下简称《穿透》)。
首先,我想先说说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根本原因是,我特别有兴趣了解,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为什么我的思维、感觉以及行为方式是现在这般,我又能做些什么放大生活里的好事,忽略那些“臭狗屎”般的糟心事,这个用词虽糙却非常精准。我猜,在你翻开这本书时,你应该和我一样,愿意探索这些问题。人们为什么愿意跟别人聊个人发展的问题,愿意看自我成长类的图书,我想都是因为希望重振生活,把生活过得美好,至少这是我一贯的追求。一句话,就是让生活更轻松、更惬意,这么说不过分吧?
为了快速说清楚我目前的状态和激励我写本书的原因,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可视化练习。
请大家把整理生活想象成打扫一所房子。这所房子凌乱不堪,打扫任务相当艰巨,需要你一间一间地清理过去。这个大家肯定都经历过,很多人也许正在进行中。这是我20岁以后到30岁出头的时候天天花大把时间做的事情。那时我常有做不下去的时候,比如在看到一堆缠绕的、需要理顺的圣诞彩灯时,我的感觉就是在我生命结束之前是完不成的,而我的生活中还有比这更难清理的破烂儿,我因此多年止步不前。但我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成功地挺过去了。
一个原因是,我掌控了焦虑,不再为其所控。这在我写的第一本书《掌控焦虑》里有记录。“焦虑”是一件大问题。
另一个原因是,我硬生生地击退了对失败的恐惧,因而勇气和持久的自信随之而来。这在我写的第二本书《自信大礼包》中有详细描写。当然“自信”是人生另一件大问题。
我也学会了关注我所拥有的,而不是我所没有的。观念转变了,游戏的规则随之而改变,也就意味着我为自己创造最佳的体验成了可能。
说真的,做到这些非常不容易。它们着实花了我很长的时间,而且后期还需要定期维护。
但完成这些飞跃后,我发现就剩了最后几个抽屉,堆放着让人心烦的、我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还保留着的那些玩意儿。这些破烂儿一直堆在那里,常被大家忽略,明知道应该及时处理,却总能找出无数的理由回避,总想着以后哪天再说。自然,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
在我看来,虽然这些挡着我们走向清爽的破烂儿看似无伤大雅,就是个有待清理的柜子,算不上什么紧迫的事情,不清理也不至于妨碍自己的生活。但是你知道,当你去清理的时候,你会感到更平静,更轻松。
你会腾出更多的空间供心灵和肉体居住。
我家的这个柜子里,有一些旧电池和绷带类的东西,数量多到根本用不完。别忙,那只是我随机拉开的某个抽屉里的东西,我还有个大家熟知的抽屉,装着冒名顶替综合征、讨好、妒忌和嫉妒、社会比较、职业倦怠之类的超级有意思的玩意儿。
你柜子里放的东西可能和我的不同。但据我了解,上述这类东西似乎十分常见。它们令人烦恼,给人压力,加重原本就常袭来的焦虑,使焦虑情绪成为常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多。即使我们竭力不承认有这些情绪,比如习惯性地认为别人的坏心情是自己的过错之类,想换个角度看问题,最终还是难逃其负面影响。
然而很遗憾,清理这个想象的柜子和面对生活里的种种问题,不是一个愉悦的过程。这项工作很艰巨,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还有,这些习惯或行为都是冰冻三尺,不能指望在一夜之间彻底改变。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审视自己,判别哪些于己无用,然后毅然去改变,大胆摆脱它们。
在我自己尝试清除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完成工作真正需要的是:愿意成为脆弱的人。
只有允许自己脆弱,才能看清自己拥有的是什么以及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只有允许自己脆弱,才会真的去扪心自问,自己是如何成长为当前的样子的,自己为什么从事着目前的行业。在这之后,改变才会发生。
你会问,为什么脆弱是改变现状的必要因素呢?
这是因为,人们未必愿意正视真实的自己。例如,我们一般不愿意承认自己对别人的成功并不欣喜。谁也不会在自己的推特(Twitter)主页上将这心思公之于众。可是,直视真相、面对真实却又是实现改变所必需的。因而,人们需要允许自己脆弱。
有趣的是,我越是把脆弱当成是获得个人成长的基本要素,越觉得脆弱应该是始终贯穿本书的,显而易见且不可回避的主题。
关于脆弱的力量和定义我将在第五章做更详细的介绍,当前我只希望你秉持开放的心态看待脆弱这个概念。我的理解是,脆弱是本真的表现,不是在各社交媒体上展示光鲜;脆弱就是自己是个什么样就表现得是个什么样,不是你自设的形象。如果你做到了真实,哪怕眼下只是在你我之间,你也很快会收获回报。
为使你从本书获得最大的收获,请和我一起一层一层剥去自己的伪装吧。说实话,一开始你会极其不适(这就是为什么我在第一章开头说到我自己几乎要疯掉),但我向你保证,你很快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解放,如同在裸体海滩自由嬉戏那般的解放,因为你知道每一个人都忙于自己的事务,才不会关心你那些鸡毛蒜皮的破事。
读完本书时,我希望你不再觉得脆弱可怕,而把它当成帮你认清自身走进真我的工具,甚至是可以为你打开健康幸福人生之门的钥匙。
所以本书的中心主题就是脆弱。
本书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结构体系呢?还有其他的内容吗?
我是个结构狂,很像童书《总是小姐》故事里那个总是按时交作业的可爱小女孩。就我而言,生活即便在最佳状态时,也仍是凌乱、复杂、难以承受的——就像刚才我们想象的那个抽屉。为此,我这本书采用了易用、易懂、易上手的结构,以便大家接纳自己的脆弱并解决各种问题。
我总结了一系列常见问题。有的是亲身经历,有的是与他人交谈听来的。他们都是各自所在领域的专家,有些人很明智,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还有些是我费尽心思从夸张的充斥着术语的研究中扒拉和梳理出来的。
我把这些问题细分为三类:思维模式类、观念类和行为类。最后一类问题在我身上时不时出现,这些年它们无疑一直对我有负面影响。
影响之一是有心改变但无力坚持,影响之二是冒名顶替综合征。还有两个,一个是担心别人的成功会影响到自己的成功,另一个是认为所有人都该喜欢自己,否则浑身难受。
这些行为都引导我开始研究脆弱,并围绕脆弱分类整理出一系列“真相”作为本书的主体。这些真相彻底改变了我,从“一人难讨百人欢”那章到“你什么都能做,但你不能什么都做”,《穿透》这本书汇集了一系列你不爱听的事实真相,但它们的确能帮助你在遭遇困境时修正航道。那感觉有如在寒冷刺骨的冬日,将自己浸入大海,之前充满畏惧,之后却爽得要命。
书中有些看法与大众的观点相悖,比如那个“终极目标”的说法我是不赞同的。另外一些看法是你早就认同,但平时不提起就想不起来的。所以你要时常提醒自己,更要相信并立刻照着去做。我自己也时刻提醒着自己。
本书有时候着力于安慰,恰似“温柔的拥抱”;有时候更多地发出警示,类似“踢你的屁股”。它们都各有各的作用。
需要事先声明的是,本书的许多想法对你来说并不新鲜,因为我的目的不是重新发明车轮,而是把辐条拆下,重新排列装好,让自行车骑起来更轻快。
比如,我早知道讨好别人没有什么好处,但直到我写了这本书,我才真正做到深刻地理解。
本书沿袭我标志性的“不吹牛”方式汇集这些真相。既然自己要用,那就搞笑一点。通过罗列真相,我希望,如果这些事实真相不能与你产生共鸣的话,至少有一个能打动你,让你能搬开生活中阻碍你前进、给你带来压力、让你焦虑、浪费你时间的障碍。
所有这些事实真相,都是与我之前的认知、思维或行为方式相悖的。举个例子,有一章着力探讨为什么别人的成功不会夺走你的成功,其实就是因为我原先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方式(当然是在研究之前)表现过这样的担心。这显然不好。
这样的思维给我带来了负面影响。它加重了我的焦虑,扼杀了我的自信心,让我乱了阵脚。坦白地说,它让我感觉糟透了。
再举个例子,我如今认为失败很重要,认为它能提高抗挫折能力,可这有悖于我天生要求完美、希望把每一件事都做好的愿望。
本书的每一章都先揭示现象,说明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感觉、思考、反应以及行为;随后提出事实真相;接着提供切合实际的行动方案和建议。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有一个要求大家暂停片刻进行思考的部分,目的是为进入下一个话题做准备。剩下的就是我们大家一起拿回控制权,努力地去奋斗以实现期待中的改变、创造梦想中的生活。
那是对自己更友善的生活;是不再天天跟人比较的生活;是不在意别人看法、经常感到满足的生活;是不迷茫、心中安定的生活;是感恩并享受人生旅途中没有终极目标压力的生活;是不怕暴露脆弱的生活。
最后,关于如何阅读这本书我想说两句。《穿透》这本书的每一章,或说每一个事实真相都相对独立。就是说,阅读时你可以浏览和你最相关的章节。当然,你也可以从头读到尾。
我自己读书就是如此,即便是读普利策获奖图书也不例外。我给你的建议永远都是,关注吸引你的,不理会其他的。我保证,你挑着读并不会让我感觉受到冒犯。但话虽如此,第二章关乎改变你生活状态的那个真相还是必读的。
那么,这场穿透自己的心灵之旅可以开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