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1 二次创业,走向国际
从1995年开始,华为意识到国内的通信骨干网络已经基本铺设完成,传统交换设备市场韶华已逝。并且,国内电信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期即将过去,到时候国内市场很难支撑华为这么大规模的企业发展。因此,华为必须找到新的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而向国际市场进军成了华为的必然选择。
任正非在《天道酬勤》中写道:“我们在GSM上投入了十几亿元研发经费,多少研发工程师、销售工程师为之付出了心血、努力、汗水和泪水。在1998年我们就获得了全套设备的入网许可证,但打拼了八年,在国内无线市场上仍没有多少份额,连成本都收不回来。2G的市场时机已经错过了,我们没有喘息,没有停下来,在3G上又展开了更大规模的研发和市场开拓,每年有近10亿元的研发投入,已经坚持了七至八年。因为收不回成本,华为不得不到海外寻找生存的空间……”
面对这样的局面,华为将目光转向海外,开始了它的二次创业。2001年,华为在五洲宾馆举行了员工海外出征誓师大会。任正非引用古代诗人的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来为这支“军队”壮行。
然而,当华为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时,放眼望去,所有能看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国际电信巨头抢占一空,只剩下那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西方国际电信巨头动作稍慢,这才留给了华为一线机会。
为了抓住这些机会,华为在进军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先易后难”的战略。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先抢占这些偏远、动乱、自然环境恶劣、销售额低的国家或地区。华为早期在国外取得的订单多数来自东南亚、非洲与东欧等地区,如表1-2所示。在彻底征服这些市场后,华为就逐步开始向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渗透。
表2-1 华为开拓国际市场的时间表

续表

在华为国际化的过程中,无数优秀华为儿女离别故土,远离亲情,奔赴海外,无论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还是在硝烟未散的伊拉克,海啸灾后的印度尼西亚,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我们有员工在高原缺氧地带开局,爬雪山、越丛林,徒步行走了八天,为服务客户无怨无悔;有员工在国外遭到歹徒袭击,头上缝了30多针,康复后又投入了工作;有员工在飞机失事中幸存,惊魂未定又救助他人,赢得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尊敬;也有员工在恐怖袭击中受伤,或几度患疟疾,康复后又继续坚守岗位;我们还有三名年轻的非洲籍优秀员工在出差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经过华为人将近10年的努力,华为市场覆盖了亚太、欧洲、中东、非洲以及美洲地区,并于2005年实现了海外销售收入首度超过国内销售额。图2-4给出了华为的国际化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点。

图2-4 华为国际化成功的关键点
当前,一些企业国际化的口号和气势远大于其国际化的行动,其中部分企业虽然大胆地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但是却始终没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而华为国际化的成功正好能够给这些企业带来很好的启示与借鉴,提升其国际化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