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STRACT
本书以针对北方草原施行的生态保护政策为案例素材,探讨了政策学习的逻辑。
北方草原有一个“生态化”的历程。该历程的形式是草原的资源化,实质则是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型且始终追求在其治域内实现一种“无有例外”的治理效果。在“保护草原生态”这个议题上所发生的政策学习现象,是达成上述治理效果的具体手段,即国家经由政策文本去表达学习“什么”算是保护草原生态以及“如何”保护草原生态,以此实现对草原生态的“保护”。作为组织行为的政策学习之所以能够开展,在于作为学习主体的政府系统从组织架构的层面上得到了模块化改造,即国家孜孜不倦地在其治域内设置结构相近、功能相似的政府系统,再通过政府改革对这些模块加以置换,以此为政策学习提供组织基础。据此,本书采用的解释思路是:国家现代化及其设定的政策轨道→公共组织结构的模块化→政策学习。
政策学习的逻辑之所以值得探索,理由有二:其一,政策学习是一种“看得见的”政府行为,而政府历来是公共管理学关注的重要对象,故观察政府的行动方式可以从观察政策学习切入;其二,不宜将政策学习仅视为一种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技术手段,而是有必要回到组织层面,确认政策学习是政府系统作为组织的行动过程,因而政策学习的逻辑在根本上就是组织逻辑。
北方草原实行生态保护政策的案例显示,尽管“保护草原”始终是草原政策所表达的稳定话语,但是其内涵不尽一致。在“实现国家现代化”这一政策轨道上,随着“国家”在“如何理解草原和草原生态”这一议题上的转变,草原政策的学习轨迹从注重技术学习转向了注重组织学习和理念学习。
本书还尝试把内蒙古视为一种“方法”,旨在发现内蒙古这一“当地”与国家的联系。越是对内蒙古的方法价值予以明确,通过内蒙古去观察国家治理逻辑的可能性就越能得到确认。
关键词:政策学习;生态保护;北方草原;国家现代化;组织模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