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工作态度比短期成绩重要
我朋友初中辍学,在批发市场打过好几份工,长年摸爬滚打,事业也算小有成就,就在去年正式挂牌成立了公司。
公司需要组建团队,他信奉的就是初创公司要有一批能力强悍的员工,能够快速打开市场。在这种用人指导思想下,他招了几个人。
其中有个销售,履历很漂亮。入职后工作成绩甚是让他满意,但慢慢也发现,这个销售态度很差。仗着自己有些本事,经常不听指挥,甚至会和客户起冲突。
原以为我朋友会对这个员工束手无策,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把他开除了。他果断的行事风格,让我很是诧异。忍不住好奇地问了一句,他只跟我说了一句话:“我在批发市场起家的,见过了太多能力好而态度差的人,他们最终都成了最大的麻烦。”
我佩服他判断准确之余,也深知实践的重要性。很多一直在公司里稳步上升的领导,反而没他看得通透。以为只要团队员工能出成绩,态度差点也无所谓。殊不知,这样的员工,最终给自己造成的麻烦非常之大。比起员工短期的成绩,长远的工作态度更重要。
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分类的时候,可以从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两个维度将员工分成五类,见图1-4。

图1-4 五种类型员工
工作态度不好,成绩也不好的,视为“狗”型员工。工作态度好,成绩不佳的,视为“小白兔”型员工。工作态度不好,成绩很好的,视为“野狗”型员工。工作态度好,成绩也好的,视为“明星”员工。在企业里面,最多的员工,是工作态度一般、业绩也一般的“牛”型员工。企业都想要“明星”员工,但显然“牛”型员工才是企业的主力军。
在这张图里,企业最应该关注的是“野狗”型员工。因为他们业绩好,比肩“明星”员工,但是态度很差。这个时候企业管理者犯难了,究竟要不要此类员工呢?答案是,很多企业都会要。理由很简单,只要能够产生业绩,其他的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当真如此吗?实际上这种用人方式,只在企业处在生存期的时候适用。此阶段的企业,不需要考虑太多的条条框框,只要员工能够产生业绩,给企业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让企业得以存活下去就足够了。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此类员工不能太多,相比其产生的价值,多了带来的破坏性更可怕;二是一旦脱离生存期,开始发展,就要极力避免招聘此类型员工,甚至需要把已经存在的员工开除掉。
这里面的思考逻辑其实非常明显了,就是员工的态度要比他所能做出来的成绩更加重要。
态度是一个人价值观的部分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如果与企业的价值观不相吻合,最终的结果不可能好。终有一天,双方会产生矛盾,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我们公司之前招聘过一个销售总监,销售能力非常强,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分公司的销售业绩翻了三倍,为公司争取到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但是此人极具个性,一旦个人想法和公司理念有不合的地方,就会非常明显地表达出来。鉴于他的销售能力,公司没有多说什么。可后来公司调整组织架构,对岗位名称做了批量调整,把他的岗位名称从“销售总监”更改成“华中销售负责人”,他个人以“未事先通知”为由,与公司发生劳动纠纷。
最终,以公司赔偿20万元让他离职而告终。
在后来的年终总结上,公司老总当着所有管理层的面说,公司成立以来,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招聘进来一个态度不行的员工。在场的都知道总经理说的是谁。之后公司的招聘,都会把员工的态度作为一个重点考察维度,只要判断出员工的态度有问题,就会一票否决。
为什么员工的态度会如此重要,甚至盖过了成绩?
这是因为员工的工作态度好,才能为企业创造长期效益。企业要的是员工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带来价值,而不是凭借着一时的能力所取得的那点儿成绩。
随着企业发展以及整体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与优化,每个员工都无法保证自己一定能在任何阶段都完全胜任企业的工作。如果员工态度不好,就不能够与企业保持一致的步调,也就不能在做出贡献的同时,按照企业的要求逐步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持续的胜任力。员工能够做出贡献的时候看不出问题,可一旦做不出来了,又不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去成长,甚至会因为态度问题与企业“唱反调”,就会从业绩贡献者变成业绩阻碍者。
有些企业管理者是深谙此道的,但在碰见这类员工的时候,还是会抱着侥幸心理把他们招聘进来,因为在他们心里,他们的贡献足以和“明星”员工持平,放过了他们实在是太可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管理者没有意识到企业需要的是真正的“明星”员工,而不是他们的“替代品”。另外,“明星”员工也并不是企业的主力军,真正的主力军,还是“牛”型员工。
因此,企业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一定要谨记下面这四点,见图1-5。

图1-5 招聘新员工的四个要点
1.明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企业除了生存期外,其他阶段不宜招聘“野狗”型员工。这需要管理者先明确企业的生命周期,再来决定要不要“野狗”型员工。至于要多少,当然是越少越好,因为等企业发展起来了,再想把他们开除,就会成为一件麻烦的事情。所以,管理者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这样最为妥当。
2.重点关注“牛”型员工
“明星”员工可遇而不可求,不应成为企业的招聘重点,特意花时间反而是一种浪费的表现。但“牛”型员工普遍存在,只要具备足够的动手能力以及岗位匹配度,就能够为企业所用。另外,招聘本就只是用人的一个环节,在员工具备岗位胜任力的同时,如何通过全方位培养让其得以成长,才是企业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3.态度预示着员工的潜力
态度不好的员工,根本无从谈“潜力”二字,因为他们往往比较自负,以自我为中心。而态度好的员工,同样具备潜力。但并不是所有态度好的员工都是有潜力的员工,企业之所以要做招聘挑选,就是为了挑选出符合公司要求、有潜力的员工,而态度好的员工,往往在公司的培养带动下,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内在潜力。所以企业在挑选员工的时候,要看潜力,而不应该只看短期效益。
4.挑选的本质在于志同道合
员工的态度折射出来的是对企业的认同。既然员工都不认同企业了,还要招进来,难道不是很明显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吗?企业文化氛围的破坏更具摧毁性,就是因为破坏次数少、威力大,更容易引起员工的注意。鉴于此,能将破坏提前预知,进而有效干预与控制,是再明智不过的选择了。
总而言之,企业在挑选候选者的时候,要看成绩,也要看态度。顾此失彼,皆有不妥。如果没成绩,换人也就好了,可没了工作态度,再想换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