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1930年2月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
1930年2月,进入江西的红四军会合后,红四军前委为了促进赣西南革命形势的发展,2月6日至9日,在吉安陂头召开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红五军和红六军军委的联席会议。会议确定党和红军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和发展工农武装。在军事行动上,会议根据赣西地区的敌情,决定集中兵力攻打吉安。
会后,红四军在广昌路上向吉水推进。广昌,在江西省东部。这时,正逢大雪,红四军迎风雪,翻山越岭,向赣江流域的吉水方面进军,进迫吉安。这首词是在广昌的进军路上写的。
上片:“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首句描写下大雪,次句才点明是雪。“情更迫”原作“无翠柏”,也是写大雪,“翠柏”的翠色被雪盖罩了。两句都写景,改成“情更迫”,写出红四军急于进军的心情,因为急于进军,所以冒着漫天大雪前进。“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这次行军要在山中前进,头上是高山,还要经过大关,说明行军的艰苦。因是冒着大风雪前进,所以是“风卷红旗”,大风翻卷红旗。
下片:“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这两句跟《元旦》的“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相似而不同。“此行何去?”也是设问句,通过设问,点明要到赣江那边去。好比《元旦》的设问,指出向武夷山进军,这是相同的。但《元旦》的设问,是在抛开了敌人,取得战略转移的胜利,向武夷山的名胜区进军,充满着胜利喜悦的心情。这里的设问,要到“赣江风雪迷漫处”,这不是取得胜利后的进军,是在进军中去夺取胜利。但向赣江一带进军,又是风雪迷漫,看不清楚,所以上面提到了“情更迫”。这是两者不同处。从情更迫里,可能还含有其他考虑。在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时,曾经碰到蒋介石发动的两次三省“会剿”。那么这次向赣江流域进军,会不会再碰到蒋介石军队的来攻呢?所以只有赶紧进军,在蒋介石的军队来到前,才可以取得胜利。“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进军的命令昨天发布,今天就有十万红军要去攻打吉安。写出红军的极大声势。赣江由章水、贡水流到赣州,汇合而成,北流经过吉安、南昌注入鄱阳湖。因此向赣江一带进军就威胁到江西的重要城市吉安和省会南昌了。
这首词,如写“头上高山”,高山在头上,有在山中行军的含义。“风卷红旗过大关”,“过大关”,有突破大关的战斗的含义。从含义说,不加点明,属于婉曲格。“风卷红旗过大关”,景色鲜明,属于摹状格。“此行何去”属于设问格。“赣江风雪迷漫处”,描写赣江上的景色,也属于摹状格。用“迷漫”指看不分明,这里既状风雪,也另有含义,当指向吉安进军的前途看不明白,属于婉曲格。“十万工农下吉安”,气势旺盛,具有夸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