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内心的冲突和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 寻找价值:找到你的精神支柱

那天,有个朋友开玩笑和我说:“我也想当富二代,在家里快乐吃喝。”同样是天降横财,怀揣巨款,有些人选择用这笔钱去投资,让钱生钱;有些人选择挥霍,就像大白天手捧珠宝在闹市之中行走的孩子,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打着他手上那堆宝贝的主意。手头的财富挥霍一空后,日子可能过得比之前更差。经不起诱惑的人,精神世界往往很空虚,没有寄托。没有追求的生活会让人失去自我价值感,度日如年却没有动力去改变。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时,极容易沉溺于某样东西以让自己觉得充实,哪怕人人都说那东西不好,可是只有继续沉沦,他才能感觉到自己在活着。这是一种病态心理。

这种空虚感在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出现,如很多人因为家里的老人被各种传销组织骗而苦恼不已。除了对新骗局不了解,老人们被骗更多是因为他们需要被关心的心理需求比年轻人更强烈,一些老人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从而陷入“被抛弃”的情绪里,骗子们恰恰是利用了这点,给了老人看起来如同子女般的关心。那些把自己老年生活安排得很充实的人则不太容易被骗,无论是读老年大学,还是常和朋友组织各种活动,都让他们有精神寄托,对陌生人的刻意逢迎自然没那么渴望。

如果一个人有着稳固的精神支柱,他会活得更有动力,相对来说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对他的诱惑便没那么强烈了。有的人认为自己有精神支柱,但其实他们没有,他们的共同点是把某个人当成“精神支柱”,这种情况在恋爱关系中很常见。他们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围绕着恋人展开,感情顺利的时候一切都好,一旦那个人退出他的生活,他便从此一蹶不振。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空虚”来自哪里。虽然长期处于空虚状态的人更容易陷入抑郁,低自尊,但是它同时也是一种防御机制。我们常常能看见这样的例子:某个人在经历了重大打击之后,变得消沉起来,身边人以为他只是一时情绪低落,没想到这个人从此一蹶不振,终日饮酒消愁,越来越喜怒不定,对生活不再抱有期待,得过且过。时间长了以后,当事人觉得没有多余的力气再去做什么。这是很典型的用“空虚”来替代自己无法承受的打击。长期处于空虚的生活状态不愿改变的人,往往会经历以下体验:

(1)能够在“空虚”之中获得满足感,就像有些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潜意识之中迟迟不愿好起来,是因为可以“因病获益”,沉溺于空虚之中可以得到从前渴望的关注等,这时个体的潜意识会指挥意识,继续这种状态。

(2)因为生活中的一些“求而不得”或者“无法接受的失去”,选择用“空虚”的状态把那些无法接受的负面情绪屏蔽在外。在没有解决根源问题之前,单纯鼓励当事人积极向上往往收效甚微。

想要最大程度地避免自己陷入这种状况,最重要的是提高心理承受力。同样是遭遇打击,有的人一击就垮,有的人却可以一次次站起来,区别在于心理承受力的强弱。

曹雪芹在困苦的环境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红楼梦》,个中艰辛不言而喻,他的内心必然有某样东西支撑着他前行。一个人有了精神支柱自然而然能够坚持。长期坚持做某件事的人表现出来的是高度自律,这种自律并不是勉强为之,而是有背后的动力在推动着他们,让他们在专注中获得快乐。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那些文物修复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件件文物上,有些老师傅已经退休了又接受返聘,回到故宫带徒弟,让毕生积攒下的手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他们都是精神世界非常强大的人。

我们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坚持做某件事的人。例如,那些长年健身的人,不难发现他们不仅身材越来越好,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健身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会让人有成就感,成就感会让一个人变得更自信,进而提高自我价值感。一个内心空虚的人所欠缺的正是这些。缺乏自信说明这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很低,受这种心态的影响,他们很容易认为人生看不到希望,遇到困难的时候干脆破罐子破摔。同样,有些名人已经什么都有了,却犯下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错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内心也是空虚的。有些人日进斗金,站在高处享受鲜花和掌声,却陷入一种巨大的虚无感之中,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精神支柱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把它比作一栋大厦,你过往的每一天所经历的一切、你的所有阅历都是组成这栋大厦的水泥,你的思考是撑起水泥的钢筋,两者结合,才能筑成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