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钦差大臣
第二天一大早,金銮殿上群臣大朝会,大臣们都是三五成群的小声的交谈着。不久就听到内侍一句皇上驾到,场面顿时便静了下来,大臣们也迅速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站好。
不久就见皇帝意气风发的走到龙椅之前,转身坐下。然后扫视了一下众大臣,然后向旁边的内侍示意了一下,内侍点点头。接着道“上朝,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不久就有一名户部官员说了一下今年的税收情况,较往年有所下降,从而说道土地兼并的现象,日益严重,自耕农减少。一大群官员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一个说到有用的方案方法,只能暂时搁置了。不过皇帝也把这件事记心里了,皇帝曾经教育,也曾听说过这个问题,到后面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国家一个王朝覆亡的引子。
接着就是有几个地方遭遇了洪水灾害,需要朝廷给予救助。这个赈灾的事情经过讨论后,分别派给了吏部和户部。
最后兵部主事赵武厚出班奏对,“陛下,昨天接到北方大军奏报,由于陈将军的轻敌冒进,导致我大军归路被断,大军面临着断粮断给的危险,还请陛下速速作出决断,以解大军之危。”
“这个事情你们兵部是怎么考虑的,有没有商讨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皇帝面无表情的说道。
兵部主事赵武厚犹豫着“这…这…”。
这时就听兵部尚书王思海站出来道“陛下,兵部商量来商量去,最后也只有一条途径可走了。”
“奥,是什么,说来听听。”皇帝说道。
“陛下大军归路被断,补给无法送到大军手中,大军随时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我们应该迅速派出使者,与北海国谈和,放大军归来。然后再做其他打算”王思海铿锵有力的说道。
皇帝又扫视了一眼群臣,面无表情的说道“其他人还有什么不同意见吗?还有没有其它的不同解决方法?”
皇帝刚说完,就见群臣里出来一个面色方正的中年人道“陛下,大军归路被断是没错,但是并没有所谓的随时全军覆没的威胁论。臣臣之所以如此说,并不是臣信口开河。而是臣查看了多日以来来自北海国的情报,和当前局势分析而来的。”
这个中年人话还没说完,兵部尚书就出班打断道“杨大人是什么意思?我们兵部讲究的可事实,你所谓的从情报分析出来,事实依据有多少?”
皇帝邹了邹眉,但并未出声阻止。那方正的中年人说道“王大人,你这么着急打断在下的话,是不是自己心虚的表现。虽然兵部你是尚书,但是也不能拦着不让我们这些属下说话吧。”
王思海哼了一声,那方正中年人也继续说道“现在北海国的争储之战,正在关键时刻,其国内的各地方精锐这都被抽调出来,去参加此次战斗去了。就算我们大军深入了北海国境内,北海国又有哪路军队是我十多万大军的对手。而这个时候我们要是去求和,不是给北海国喘息之机吗?我南江国耗费大量的军力财力就让你们不过脑子的一句求和,全部给损失掉不说,还要给北海国大量的赔款。我想请问一下,你是我南江国的臣子还是北海国的臣子。”
这方正的中年人是兵部侍郎***,他之前也是一名战将,只因受过重伤,伤好后便被皇帝安排在了兵部,几年的时间从兵部主事熬到了兵部侍郎。由于这***又臭又硬,虽然平时和王思海不和,但是王思海一般不会轻易去招惹这个又臭又硬的家伙。
这一次要不是自己刚说完,他那边便开口说出和自己相反的意见,这不是故意打自己的脸吗?所以不待他说完,便开口反对。可是现在这架势,自己这脸被结结实实的给打上这一下是肯定的了。
***说完之后,场面顿时就静了下来。现在没有一个人是傻子,往上撞。你赞同求和,那你就是出卖南江国的贼子,你赞同王侍郎的意见,那么就是明显的要和兵部尚书站在对立面了,甚至还有可能是宰相刘继勋的对立面。
宰相刘继勋看看左右再无人说话,便出班道“陛下,杨侍郎的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并未说出一个可行的方案。王尚书的方法虽然说有些欠考虑,但却是我们以前常用,和解决目前困难的最直接方法。如果要是按照杨侍郎的说法,我们还要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兵事无小事,不能因为一个推测分析,就做出武断的决定,一旦决定错误,给我南江国造成的损失将是无可估量的。还请陛下定夺。”
皇帝听到此处,心里便有些许不快了。说来说去你这老滑头又将皮球踢给了朕,对错都要朕来背锅,让朕为难,从而逼迫朕放弃***的说法,转而支持议和,你倒是打的好算盘。
皇帝站起来面无表情的道“既然杨侍郎的说法,是正确的,那我们就按照这个制定处置方案。真是这么想的,我们从吴城那边征掉一些船队,运送军粮补给,绕过敌军的封锁线,直接送过去。就是送不过去,难道大军还能缺粮不成。十多万大军,在北海国的土地上,到哪里补充不到军粮。至于北海国这封锁的十万大军,我们命边境的和军队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逼迫北海国的封群大军不敢轻举妄动。同时朕会再派一支人马去前线督镇,哪怕我们就是不出击,硬耗也能耗死他们。怎么样,诸位有意见吗?”
群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人说话。皇帝的这个方法可谓是已经很全面了,这样要是按照这个方法来,真的和北海国哪怕不交战,耗上一段时间,北海国恐怕也会自己崩溃的。
“没人说话,那就这么定下了。至于这个督镇的人员,大家有没有好的人员,可以向朕推荐一下,当然也可以自荐。”皇帝又补充道。
这时就见刚才出面反对王思海的***,出班道“为臣不才,斗胆向陛下自荐。”
“杨侍郎果然是朕之龚泓之臣,曾经为朕征战四方,而重伤落下隐疾,如今又自荐督镇边境。好,就是爱卿了,等下朕再为你配一名得力的助手。”皇帝说道。
大朝会散朝了,大臣们都散去了。皇帝独留下了兵部侍郎***,***在高内侍的带领下来到了皇帝的书房内。
***行过礼后,皇帝说道“杨侍郎,你觉得朕的方法怎么样,真想听实话。”
“禀陛下,陛下的这个方法可是说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法了,虽然臣觉得有些地方还需要细化一些,才更有操作性,但无疑是解决北方战事最好的方案了。”***说道。
“哈哈…,杨大人,其实这不是朕想出来的,而是另有其人。”皇帝说道。
“另有其人?陛下恕臣下愚昧,臣实在想不出有谁能够想出如此全面的对敌之策。不用大费周章徒耗财力,又能解决了当前之危机。如果我们操作好了,说不定北海国可能还有覆亡的可能。”***邹着眉头说道。
“哈哈…,不用猜了,他就是李浩,吴城第一才子李浩。”皇帝说道。
“陛下是说,这是上次为雍亲王做形象对比的吴城第一才子李浩。此子大才,臣虽听说此子有不堪之历史,但又有几个人是完美的。还请陛下重用对我南江国切实着想的有才之人。”***诚恳的说道。
“那是自然,这次你去北方,朕不会再给你派大军了。朕会给你调派一个都的侍卫禁军,而这个都的都头便是李浩,也是这次你的副手。”皇帝不可反驳的说道。
“全凭陛下安排”***说道。
“还有你赶紧回去准备一下,你们明天就出发”皇帝说道。
西华门,李浩的小帐内。徐放、马武和张牛儿并排而站,李浩盯着着他们看。直到看的几人都不自在了,张牛儿第一个忍不住的问“都头,您找我们几个是不是有什么事啊?”
李浩故作神秘的说道“再等一会,你们就知道了,应该很快便会来了。”
李浩刚说完不久,便听到外面传来圣旨到的声音。张牛儿三人对视了一眼,赶紧跟在李浩的后面去接旨。
圣旨很简单,就是让李浩带着他的这一个都,随兵部侍郎***前往北部边境督镇。负责杨大人的安全并且协助杨大人完成督镇工作。
张牛儿三人听到这个结果,都是高兴的一蹦老高,便飞快的向都里的兄弟传达好消息了。
第二天就要出发,时间确实急了一些。李浩先向军都虞候秦朗和都指挥使说明情况,二人表示已接到圣旨,已经安排人去和他们交接了。同时也祝贺他这个钦差大臣,李浩也笑着道,哪是什么钦差大人,只是一个副的。
完成了西华门的交接后,又给将士放了假,命令天黑前归队,让他们去和自己的家人朋友道个别。他自己也回了家里,和石天雄交代了一下,并且让他办完这些事,便去北方边境找他们。
办完这些之后,李浩想到了吴城的两女,心里也是一股莫名幸福感。很快便挥笔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