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常识之二 短时间+边休息边阅读的效率更高
想要集中注意力看到最后,但总是不够集中。看书速度慢,看一本书要花好几个小时,而且通常情况下看了二十分钟就开始犯困……
没关系,注意力不够集中也无妨。归根结底,人原本就无法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晚上睡觉前翻开书,书本变成安眠药是极其普遍的。
事实证明,人的专注力在十到四十分钟后就会自动降低。
所以,花再多的时间也是无用功。与付出的时间相比,收获是微乎其微的。
那么,就让我们将负罪感转变为新常识吧。
话虽如此,可还是想集中精力读到书的结尾……
面对有这种想法的人,我会推荐他们实践“番茄工作法”,即工作二十五分钟休息五分钟。这是由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开发的时间管理法。
阅读也是一样,看了二十五分钟书之后,稍事休息,这样的效率会更高。
夹杂着休息时间的随机学习,能够让学习效果成倍增加。
随机学习,也可以转化为“三分钟晨读”,这一方法在第二章中会有详细介绍。
另外,比起多次重复某一种方法,若能相互交叉多个方法,人就被迫要摈弃旧方法,采用新做法。如此一来,应对变化的能力会得到强化,个人的学习水平也会有所提高。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著名的教授罗伯特·比约克以他的学生们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实验——“记住五十个人的名字”。实验过程中,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去记忆其中一半的名字,然后持续进行多次测验。剩下的一半名字,只给学生们看一次就进行了最终考核,不过在考核前又穿插了一节别的课程。也就是说,五十个名字中,有一半是花了很多时间的,剩下一半在记忆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障碍。
令人吃惊的是,在三十分钟后进行的最终考核中,学生们竟然能够回忆起后半部分10%左右的名字。
一般来说,大家的普遍认识中,进行速度、精度、频度、便利性等方面占据优势的练习,学习效果会更好。
的确,要记忆些什么或是掌握某些知识时,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能在单次的练习时间内,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项技术或知识的话,就能取得肉眼可见的成果。
但是,从某个时间节点开始,时间与成果的比例关系就会被打破,成长、进步也会达到极限。
在某一次的练习中,穿插多个事项,或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就能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学习过程中,穿插其他有相关性的事项,称为“交叉”。
认知心理学领域中的交叉,意指在学习过程中穿插其他区别于主题但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内容。
音乐教师从很久之前就将这种方法引入了课堂。在一节课中,将音阶练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乐曲练习等进行随机组合。
通过这种交叉,大脑应对意外事件或是未知事件的能力就会得到巩固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