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能源革命蓄势待发[1]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在经济增速换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常态下,推动能源革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当前,国内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对能源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的要求日益迫切,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迎来有利机遇。同时,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剧烈,地缘政治因素对能源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努力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中占得先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安全,需要以“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为契机,通过技术创新与体制变革,加快推动能源革命的进行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 “一带一路”促进国际能源合作
国际能源合作是保持能源稳定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习近平同志提出:“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力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并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能源合作、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打开新局面。
1.畅通能源输送通道,提高相关国家能源安全水平
“一带一路”建设重点之一是畅通能源输送通道,即在建设国内能源生产基地和储备基地的同时,继续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联网建设,推进中俄东西线油气管道互联和中亚油气进口管道铺设,开展液态天然气终端、智能电网和能源输送网络建设,形成由铁路、公路、管道、航运构成的能源输送立体格局。同时,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实现我国与周边国家电网互通。这将有效提高我国和沿线国家的能源安全水平。
2.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促进能源领域互利共赢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与沿线国家将继续扩大能源贸易规模,拓宽能源合作领域,增强合作的可持续性,形成包括能源合作在内的多领域合作齐头并进的新态势。同时,我国应深入开展能源技术合作。例如,中亚国家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帮助其发展可再生能源,既有利于其能源出口,又有利于发挥我国在相关技术和产业上的优势,还有利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在节能增效和减排技术研发、能源环保产业等诸多领域,我国与沿线国家都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3.推动能源供给革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
应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同沿线国家一道加快构建亚太能源安全体系。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建立能源协调新机制,形成能源合作的共识和互信。加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合作和综合利用合作,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促成有序竞争,支持建立公开、透明的能源市场,推动建立能源价格平稳机制,逐步提高油气供应的应急响应能力。切实维护能源通道安全,推动建立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与环里海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上合组织峰会等平台,逐步增强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话语权。
二 区域协同发展推动能源结构升级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有力抓手,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并且要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当前,我国应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推动能源革命的新契机。
1.京津冀协同发展,释放能源革命新动力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或环渤海)的空间格局,但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实力上还远不如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而制约京津冀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生态环境方面的巨大压力。在经济新常态下,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有利于在推动能源革命的背景下解决好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雾霾治理已成为京津冀合作的着力点。京津冀三地唇齿相依,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区域特征。无论是由煤炭的过度使用还是由汽车尾气引起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都说明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技术水平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形势下,三地将形成新的城市主体功能格局。其中,进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尤其是削减燃煤消费、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是协同发展的先手棋。当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单纯依靠能源消费变革,还必须通过能源生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应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释放能源革命的新动力。
2.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能源结构升级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九省二市。按照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长江经济带建设不仅将打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天地,还将促进该地区能源结构的升级。一方面,长江经济带可以充分发挥水运运量大、成本低、节能节地等优势,大幅度减少因过多依赖公路运输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有效实现运输方式的节能环保;另一方面,以上海、武汉和重庆为中心形成三大城市群,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沿着长江流域自东向西推进,从而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而经济结构变动与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密切相关。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应处理好提高东部经济发展质量和开发内陆的关系,既充分发挥东部发达地区的科技创新优势,带动内陆地区工业化水平提高,又牢固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防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三 技术创新和体制变革助力能源强国建设
目前,不可再生能源面临趋于枯竭的困境,自然环境承载能力日趋脆弱。必须推动新一轮能源技术创新和体制变革,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结构和方式。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和“推动能源体制革命”的要求。要推动能源革命,推动能源技术创新是动力源泉,推动能源体制变革是根本保证,实现能源安全是最终目的。
能源技术创新是能源革命的基础支撑和动力源泉。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回顾历史,我们可得出结论,只有走在全球技术创新前列,才能确保国家安全。中国已经错失了前两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酝酿期,我国必须走追赶与跨越并举的道路。在能源领域,应明确重点方向和领域,着力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从我国现实看,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迫切要求我们改变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利用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技术。一方面,要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创新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依托重大工程,以重大科技专项攻关为抓手,力争实现页岩油气、深海油气、可燃冰、新一代核电等能源领域的关键性技术突破;同时,应加强国内能源创新体系和能源装备工业体系建设,推动能源装备国产化、产业化,并以能源装备制造创新平台建设为纽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抢占绿色能源技术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的新趋势,拓宽视野,积极吸收国际上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推动页岩油气开采技术、大电网技术等国际先进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同时,应有效利用国际资源,深化国际能源领域的双边与多边合作,发展新能源科技,不断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
能源体制变革的核心在于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为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习近平同志指出:“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体系。”只有通过能源体制变革激发市场活力,才能保证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顺利推进,从而推动我国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
推动能源体制变革,应抓住以下几点:首先,完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放宽市场准入,构建竞争性市场结构,实现自然垄断业务和竞争性业务分离,推动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能源市场开展公平竞争。其次,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推进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以及能源价格改革,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再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能源监管方式,加强对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及政策等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能源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能源领域的依法行政水平,同时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促进绿色能源使用。
[1] 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2015年5月6日理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