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夜!嫁给纨绔世子后我真香了](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7/43931027/b_43931027.jpg)
第216章 青山学堂正式开学
谢茯苓笑了一声,转身,道:“赶紧选茶点,选完早点回去睡觉。熬夜老得快,还容易变丑。”
说着,她挑了个大食盒放在桌子上,连碟子都没要,直接拿糕点往里放。
朱南星喉结动了动,上前帮忙。
两人在茶楼挑了茶点,又去一个零嘴铺子选了很多果脯、猪肉脯等吃的。
半个时辰下来,三人都拎了不少东西。
出城时,文竹都惊了。
他上前从谢茯苓手中接了食盒:“城外有人巡逻,我们需得尽快离开。”
朱南星点头。
三匹马,很快消失在夜色里。
回去的路上,不如来时这般轻松,马匹负重前行,走得有些慢。
到达驻地时,天际已经泛白。
马停在院子外,立刻有早起的侍卫上前接过食盒、包裹等物件。
谢茯苓让他们动静轻些,别吵醒了守夜刚睡下的侍卫。
叮嘱完,转头,却见朱南星已经牵过一匹马。
她愣了一瞬:“你又要走了?”
谢茯苓以为,分别的次数多了,她都已经习惯了。
结果,知道朱南星要走,心尖、鼻腔和眼眶就开始不受控制地泛酸。
罢了罢了。
眼下,战事要紧。
她轻掂了一下手中的茶点,问朱南星:“不陪我吃个早饭再走?”
朱南星轻甩缰绳,就要回话。
谢茯苓立刻截断他的话:“算了,别吃了,你赶紧走吧。”
趁着天色还早,路上没人,赶路最安全。
她将食盒放在门边台阶上,从里面拿了好几样茶点,用油纸包好,递给朱南星。
又取了个水袋,一并塞给他:“好好吃饭,好好休息。”
朱南星跃上马背,低头,笑了一声:“除了这两句,就没什么别的想说的?”
谢茯苓想了想,补充道:“一路平安。”
话音落下,朱南星的脸上似乎闪过一丝丝失望。
不过,他马上换上灿烂笑容:“走了!”
谢茯苓点头。
朱南星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用力扯了一下马鞭:“驾!”
马蹄踏着晨光,消失在晨雾弥漫的小径上。
谢茯苓在门外站了良久。
--
朱南星一走,日子又开始照旧。
如今天气渐暖,又到了一年春种时节。
朱南星带人在前线冲锋陷阵,荡平叛军,谢茯苓则将手下的一千人分成几批,一批清扫战场,一批修屋建房,一批帮着百姓春种。
四月中旬,宜农种。
田间地头,播撒的水稻种子已经长至筷子那么长,放眼看去,绿油油的。
两场雨过头,河里长水,百姓们都忙着引水入田,松土耕田,为栽种秧苗做准备。
谢茯苓山上田间跑着,监督干活。
程琨爵写信来,说清河郡春种已经完成过半,还派人运了许多余粮过来,让谢茯苓记得接收。
同信一起到的,还有金樱子和小丁香。
小丁香几日前刚过了两岁生辰,如今说话已经足够清晰,而且,整个人白白胖胖、软乎乎的。
一见面,她就长着小手扑过来:“抱抱……”
那小奶音,又甜又软乎乎的。
谢茯苓一把抱起她,逗她笑:“这么久没见,小丁香还记得我呀?”
小人儿有些害羞,看了看谢茯苓,又扭头看她娘亲。
金樱子温柔地引导:“丁香,叫小婶婶。”
“小婶婶……”小奶音喊了一声,扭头钻进金樱子怀里,再也不肯出来。
谢茯苓心都化了。
奶乎乎、白嫩嫩的小孩子,真是可爱极了!
以前,她怎么没觉得小孩可爱呢?
丁香除了肉肉多了点,相貌和性子都像极了金樱子,大约是因为一直由金樱子亲自带着的缘故。
谢茯苓把生辰礼小金锁给丁香戴上,才抬头问金樱子:“远志不是说,让你们留在丰城么?”
金樱子轻拍着丁香,应道:“丰城太远,我想离远志近一点儿……
弟妹,你放心,我们母女一定不会拖累你。
我除了带丁香,还可以帮你做事。”
说完,她神色略带着一丝忐忑,小心看着谢茯苓,生怕自己给谢茯苓添麻烦。
谢茯苓张了张嘴。
自她认识金樱子起,金樱子就是个胆小又敏感的人,说话小心翼翼,生怕惹人不快。
如今,这习惯也还没改掉。
谢茯苓主动走过去,挽住金樱子手腕:“你和小丁香,怎么会是拖累呢?
我正愁没人帮忙,幸好你来了。
任务我都帮你安排好了,你可不要嫌辛苦,自己中途跑路了。”
听到她的话,金樱子眼含泪光,神色坚定:“我不会跑路的!我一定会好好做,不让你失望!”
“那,我们就说定了?”谢茯苓笑问。
金樱子用力点头。
因为母女俩赶了有一阵的路,谢茯苓先安是带着金樱子逛了一圈现在居住的村镇,接着,给金樱子几天的休息时间。
而她自己,则带了夏冰去找木匠。
除了春种,她计划办个学堂,让适龄的孩子们能够入学堂认认字。
谢茯苓是行动派,说干就干。
她在镇子上选了一所宽敞又明亮的房子当学堂,又找木匠做了书案、凳子。
此外,还画了图纸,做了无数能写写画画的白板。
有了白板,没有粉笔,干脆就地取材,带人上山选木材,烧制木炭,制作笔……
一切准备妥当,春种结束。
五月初,坐落于青山镇的学堂,青山学堂正式开学。
方圆二十里,凡是年满六岁的孩童,皆可入青山学堂学习,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学子们每日只需上四个时辰的课,上午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
上午两个时辰,跟着夫子来识文断字,下午,半个用来学史,余下的一个半时辰则是按学子兴趣爱好划分活动。
喜欢女红、书画的学子,跟着金樱子学,将来可往刺绣方向发展,有一技之长傍身,能养活自己。
喜欢武的,则跟着墨九学骑射武术,将来可以保护家人,也可入军营、保家卫国。
起初,谢茯苓没抱多大希望。
她估计着,能招收到二三十个学子,已经算是不错了。
毕竟,如今世道不好,战乱未歇,百姓靠着种田吃饭,多个孩子就多个劳动力。
却不想,开学当日,学堂外人山人海。
除去大部分看热闹的,还有不少送孩子来办入学手续的百姓。
谢茯苓人才到,就被百姓们给围住,激动地询问——
“郡王妃,您的学堂真的不收束脩么?”
“咱们寻常百姓家的孩子,也可以进去念书?”
“我家儿子快二十了,大字不识一个,可不可以也去学堂跟着识字啊?”
……
一时间,人声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