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与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2 近代失效分析阶段

失效分析受到真正重视是从以蒸汽动力和大机器生产为代表的世界工业革命开始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大发展,金属制品向大型、复杂、多功能开拓,但当时人们并没有掌握材料在各种环境中使用的性能,以及设计、制造、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失效现象。锅炉爆炸、车轴断裂、桥梁倒塌、船舶断裂等事故在当时频繁出现,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因此急需研究失效产生和控制的方法,以便控制和预防事故的发生。英国于1862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蒸汽锅炉监察局,把失效分析作为仲裁事故的法律手段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手段;夏比(Charpy)发明了摆锤冲击试验机,用以检验金属材料的韧性;韦勒(Wohler)通过对1852—1870年期间火车轮轴断裂失效的分析研究,揭示出金属的“疲劳”现象,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疲劳试验机;20世纪20年代,格里菲斯(Griffith)通过对大量脆性断裂事故的研究,提出了金属材料的脆断理论。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北极星导弹爆炸事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自由轮”脆性断裂事故,大大推动了人们对带裂纹体在低应力下断裂的研究,从而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产生了断裂力学这一新兴学科。但限于当时的分析手段主要是材料的宏观检验及倍率不高的光学金相观测,因此未能从微观上揭示失效的物理和化学本质,断裂力学仍未能在工程材料中很好的应用。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只是在电子显微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得到高速发展后才成为可能。故将工业革命到20世纪50年代末称为近代失效分析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