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论德与才
科考名次出来了,张贴在贡院门口,迟到的殿试终于到来,这将是决定三甲花落谁家的时刻。
殿试上的十五位贡士,先由六部尚书各出一题由十五位贡士作答,六部尚书当场点评。
殿试,一般会有十问,靠诗赋是其次,主要是为了考察世子们的实际能力,所以十个问题要涉及经义,时政,案件三个方面提问,最后根据国情,民情等情况,所以有的贡士在诗词歌赋上不擅长的反而在殿试时能够脱颖而出,正是这个道理。
六部尚书之后,国子监祭酒出一题,帝师出一题,最后便是明德帝。
金色龙椅上,庆德帝看向群臣,看着秦国新的栋梁之才,问道:“德与才,哪个更重要?”
沐四未加思索一气呵成,结语道:“人才,乃德才兼备者,有才无德的人是无法成功的,甚至会因为无德而坠入罪恶的深渊。
一个有德无才的人也只是一个废品,他们空有一颗对他人慈善的心,对社会奉献的心,却无力去实践善行,只能望善兴叹。
德与才如同鸟的双翼,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大凡扬名青史之人,都是德才兼备之人,他们满腹经纶,文韬武略,胸怀苍生,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天下忧乐为根本。
为官者,就应当各司其职,对发现的弊端及时指出,所到之处以为民造福为目的,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咱读书人,有一个词叫做道德文章。
《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皆是把立德放在建功立业著书立说之前。
德为三军之帅,才能为三军之资用,德是树之根,才能是树之叶,德为一家之主,才能是一家之仆,德和才能相比,德是根本,更重要…………”
明德帝手拿两篇锦绣文章,一篇是沐四的,另外一篇的观点恰好与沐四相反,认为才比德重要,是唐尚书的孙子唐潜,唐七的哥哥。
文章道:“德,才的区分,谁重要,是要按当时的大环境来判定,没有才华与能力,别说没有办法与时俱进,连是否能够生存都不一定。
与生存相比,道德就没有那么重要,没有了生命,还有什么道德可言?
好死都不如赖活着。才能可以带来成功,金钱,权力,尊严,各种生活需求等,所以道德只能成为才能的附属品,它能为你的生活带来一抹亮色,比如当你以你卓越的才能走上人生巅峰,你再畅谈道德,所有人都会为你鼓掌。
相反,如果你只有道德,在物竞天择之下,尽管你饥饿难耐,但凭你苟延残喘,道德也不会为你带来一块馒头。
显然,才能绝对比道德重要,因为道德永远需要才能来捍卫。”
两篇文章各有道理,端看每个人心中的天平如何倾斜,端看每个人心中的标杆是以为德比才重要还是才比德重要。
沐四手里捏着圣旨,唉声叹气出了宫门,眼馋的看向他的好友王伦手里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