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未成年人如何维护自己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自我保护要点
年满16岁、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完成了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继续升学的,依法可以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个体劳动。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未成年人工作后,有权从用人单位获取劳动报酬。
案例分析
毛某(男,16岁)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里有4个兄弟姐妹,毛某是老大。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毛某的父母都下了岗,靠着领取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做点儿小买卖养活全家。毛某眼看着父母艰辛地支撑着这个家,几个弟弟、妹妹吃不好、穿不好,心里异常地焦急,他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老大,应该承担起责任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让弟弟、妹妹们生活得更好些。高中毕业后,毛某坚持不再读书,要求参加劳动。一开始,毛某的父母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就这样放弃学业,因为毛某在学校里的成绩十分优异,是个十分受老师喜欢的好学生,但毛某的态度十分坚决。父母看着家里的情况,觉得毛某的想法也有道理,这个家仅靠他们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了。经父母同意,毛某外出寻找工作,并在一家私人汽车修配厂找到了一份临时工作。老板让毛某在修配厂里干些零活,答应一个月给毛某500元钱。毛某考虑到自己刚刚参加工作,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和手艺,这里的钱虽然少,但毕竟有些经济收入,而且还可以借这个机会学些手艺。就这样,毛某在汽车修配厂开始了他的劳动生涯。
毛某吃苦耐劳,工作十分勤奋,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厂里,什么活都抢着干,再苦、再累也没有一句怨言。工厂里的师傅和徒工都十分喜欢他,有些师傅还有意教毛某一些手艺,毛某很认真地学着。转眼1个月过去了,别人都领到了工资,老板却对毛某绝口不提工资的事。毛某找到老板要工资,老板推说下个月一块儿给他,让他好好干。毛某信以为真,没再说什么。第二个月结束了,到了领工资那一天,还是没有毛某的份,毛某十分气愤,找到老板论理。老板拉下了脸说:“你还要工资,你到我们这是学手艺来的,没让你交学费就不错了。”毛某据理力争,说老板亲口答应,一个月给自己500元钱。老板一声冷笑:“我什么时候答应你了,有什么证据,合同呢?”毛某傻了眼,当时确实没和老板签任何书面的协议,老板仅仅是口头答应自己。毛某垂头丧气地回了家,父母听说了这个情况,也只是唉声叹气,说毛某这次就当长个教训吧,社会远远不像学校那么单纯。毛某的工友们对老板的做法十分气愤,都为毛某打抱不平。一个工友偷偷找到了毛某,让他到法院去告老板,大家都愿意为他作证,一定帮他把工钱讨回来。毛某一开始还有点儿犹豫,但在工友的热心鼓励下,他终于鼓起勇气,决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天,毛某就到人民法院起诉,并提交了工友们出具的书面证言,经人民法院核实后,证实毛某在某汽车修配厂按约定劳动两个月,应当获得1000元劳动报酬。汽车修配厂的经营者应当按照约定,履行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汽车修配厂老板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支付毛某的报酬1000元。面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老板乖乖地付给了毛某工资。毛某感到特别的高兴,因为他不但讨回了劳动报酬,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能忍气吞声,而是应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面对未来,毛某充满了信心,因为他知道,不论什么时候,法律都是自己的守护神。
案例评析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均有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童工。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依上述规定,在我们国家,一般不允许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做工。但有些单位,如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由于行业的需要,确需招用未满16周岁的文艺工作者、运动员和艺徒,经县级以上(含县级)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可招用。尚不具备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条件的农村贫困地区,未升入初中的13周岁至15周岁的少年,如确实需要,可以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劳动,但其范围和行业应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严加限制。16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就业,但在劳动中应受到特殊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的劳动或危险作业。
在我国,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完成了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继续升学的,依法可以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个体劳动。依照我国《劳动法》第3条的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如下劳动权利:(1)就业的权利。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享有就业的权利。未成年人已经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为他们创造劳动就业条件。(2)选择职业的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未成年人有权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从事的职业。(3)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未成年工在向用人单位付出劳动的同时,有权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4)休息休假的权利。未成年人有权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享受法定的休息时间和法定节假日。(5)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未成年工有权获得特殊的劳动保护。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6)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未成年人有权获得必要的职业培训。职业培训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术、法律知识、预防犯罪教育等。(7)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未成年工在患病、负伤、失业等情形下,有权获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享受国家和用人单位提供的各项福利待遇。(8)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未成年人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有权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或者提起诉讼。(9)其他劳动权利。例如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以合法方式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就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的权利等。
综上所述,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未成年人工作后,有权从用人单位获取劳动报酬,即工资。依《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分配工资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用人单位支付未成年人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但不能克扣或无故拖欠未成年劳动者的工资。在本案中,汽车修配厂老板拒不支付给毛某约定的工资,显然侵犯了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其履行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有力地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正确的,体现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精神。
在本案中,毛某在到某汽车修配厂工作时,未与老板签订劳动合同,是一大失误。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未成年人一旦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就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只有订立了劳动合同,未成年人的劳动权益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在发生劳动争议时,才能有据可凭,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法律及时、有效的保护。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依照《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中必须具备下列条款:(1)劳动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上述7项条款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除此之外,未成年人与用人单位还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如试用期、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等。
用人单位与未成年人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履行各自应尽的义务。用人单位在与未成年人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收取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下列劳动合同为无效劳动合同:(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例如,餐厅、旅馆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做工而订立的劳动合同;含有要求未成年人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禁忌性劳动内容的劳动合同。(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谎称高薪、高福利,诱骗未成年人与之订立的劳动合同或以暴力等手段迫使未成年人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未成年人如果认为自己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合同有违法内容,或者自己是在受欺诈、威胁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确认劳动合同无效:一种是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另一种是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合同是否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三种手段加以解决:(1)调解。用人单位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在自愿的基础上,调解本单位内部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单位的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劳动争议发生后,未成年人可以申请调解。申请调解,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调解委员会提出调解申请。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内结束,到期未结束的,视为调解不成。经调解,用人单位与未成年工双方达成协议的,应当按照协议履行;调解不成的,未成年人可以申请仲裁。(2)仲裁。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第二个环节。我国的县、市、市辖区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处理本地区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组成。劳动争议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未成年工一方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的60日内作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没有异议的,必须履行。未成年工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未成年工可以凭仲裁裁决书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诉讼。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并以调解或判决方式结案,这是劳动争议案件的最终处理方式。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条件是:第一,案件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第二,争议当事人不服裁决,在规定期限内起诉;第三,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但在本案中,毛某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护自己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虽然毛某与某汽车修配厂的劳动争议未先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程序,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本案,在程序上似乎有缺陷,与法不符,但人民法院出于给予未成年人劳动权益以特殊保护的考虑,希望尽快解决未成年工与用人单位的纠纷,其出发点是好的。人民法院在经过调查核实的情况下,迅速判决某汽车修配厂履行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支付毛某的工资,有利于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不应该在程序上求全责备。如果人民法院驳回毛某的起诉,让毛某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再起诉,一方面可能会打击毛某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随着程序的复杂化和时间的延长,情况可能发生意外的变化,丧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最终使毛某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法律的救济。这是我们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