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历史(三):秦汉帝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巩固统治

秦兼并六国后,秦始皇为了显示全国统一、天下太平的和平景象,下令没收民间的兵器。日本的丰臣秀吉也曾颁布过著名的刀狩令。秦将没收来的兵器汇集到都城咸阳,将其熔解后改铸成十二尊铜像,称为“钟鐻金人”。据说每个铜人重达千石(三十吨),它们一字排列于宫殿之中,作为摆放巨型大钟的台座。由此可见,当时的武器多由青铜炼制而成。当然,为了加强防御,政府所需的大量武器自然是被保存下来,并没有遭到销毁。

秦在全国范围实行统一的法令,理由不言而喻。战国时期各国的律令各不相同,秦统一律令的举措确实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度量衡(度是计量长短的器具;量是测定容积的器具;衡是测量轻重的器具,“权”是测量轻重时使用的秤砣)是经济生活的基础,但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标准也是各不相同,秦统一后,秦始皇将秦国实行的度量衡标准推行至全国。当时所发行的国家标准的“量”和“权”,数量众多,直到现在,各地仍留存不少当时的文物,上面还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所颁布的诏书中的字句。

秦始皇规定的量(国家标准的带柄容器)

同时,秦始皇还统一了货币。战国时期,各国自铸青铜货币,有仿照农具犁的样式制造成的货币“布”,有仿照小刀的形状制作而成的货币“刀”,还有圆形货币等,形状各异,种类繁多。秦国主要使用的是圆形货币,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将这种圆形方孔钱规定为秦朝的标准货币,其重量以半两为单位,方孔两侧铸有“半两”二字。后来,这种半两钱也成为中国乃至东亚各国的标准货币。

另外,秦始皇还统一了车轨,即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统一车轨与建设全国性的道路网络密切相关。战国时期各国因作战的需要,修建了宽窄不同的道路。秦统一后,在统一道路的同时也统一了车轨,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但此举对后世的影响似乎并不十分深远。

秦始皇在文化方面的重要举措是统一了文字。从战国时期的文物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不同地域的文字无论书写还是发音都各不相同。为了统一文字,秦始皇命令大臣李斯简化文字,将秦国一直以来沿用的字体较为复杂的大篆加以简化,创造出新的字体,即小篆。小篆也叫秦篆,就是今天我们刻印时常用的篆书。但篆书仍然较为复杂,后来又创造出更为简单的隶书。(秦朝的监狱事务繁多,对奴隶来说,篆书不仅书写困难,而且实用性低,于是当时之人创造出奴隶专用的文字。)隶书后来成为汉代的一般通用文字。

据说作为一项传统政策,秦始皇一直致力于打压商人和控制商业。在秦兼并六国的过程中,一旦攻占了各国的大城市,很多时候,他就会让居住在那里的贵族和商人迁徙到边境新开拓的土地上。另一方面,他又十分重视保护农民的利益,当农民移居到未开垦的土地上时,就会长期免征其税收。相反,商人就如同囚犯一般,会被发配至边境或是充当劳役。秦统一后,秦始皇曾让全国的十二万户富豪搬迁至咸阳,此举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促进都城的繁荣,同时也便于朝廷对这些富豪进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