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的历史(三):秦汉帝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最早的古代帝国

就这样,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大帝国建立了起来。秦始皇统领的“秦”这个国家的名字不断扩展,逐渐覆盖了整片国土。不久后,秦将领土向南北进一步延伸,形成了后来中国本土(这里指清朝时期的本部十八省。秦的领土北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地区,南至越南北部)的基本轮廓。这不仅对中国历史,甚至对世界历史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当时,西方的亚历山大帝国分裂成了数个国家,希腊文化传播至各地,逐步成为后世西方文化的基础。其中埃及的托勒密王国尤为繁荣,成为文化的中心。

新兴的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夺取了西西里岛等众多领土,日趋繁盛。秦始皇统一全国是在公元前221年,那一年,罗马的仇敌迦太基的军事将领哈斯德鲁巴遭到暗杀,继而汉尼拔在二十五岁时成为将军。不言而喻,三年后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就是由他带兵出征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东方的情况,当时在亚洲西部的伊朗高原,帕提亚人迅速壮大,建立了阿尔萨克王朝,并致力于排斥希腊势力。而在伊朗高原东部,巴克特里亚王国也从希腊化国家的塞琉古王朝中独立出来,不断巩固其在中亚地区的势力。在印度,当时正处于孔雀帝国末期,最初完成印度统一的阿育王死后,其国逐步分裂并走向衰亡。

目前,似乎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秦始皇与以上国家有过直接的接触。但是,正如下文所述,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中有不少方面可以说是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国道、石刻等在秦朝以前尚未出现),这一点不容忽视。当时,尽管丝绸之路被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所占领,但是通过这条路径,西方的文物以及思想可能或多或少还是传播到了中国。或者,秦也绝对有可能经由海路与东南亚、印度等地进行过交流。

如今,西方人称中国为“China”(英语)、“Chine”(法语)等,事实上可以认为这些名称都是由“秦”这一国名演变而来的。随着中国将国名统一为“秦”,周边的其他民族也夹杂着口音将中国称为“qin”“xin”“qi na”等,甚至在秦灭亡后,这个称呼仍被沿用下来。这个名称传到西方后,在伊朗被称为“qi ni si tan”(音),在印度的梵语中被称为“qi na si ta na”(音),之后逐步进入西方各国的语言中。(用汉字表示的“支那”,是后来中国在翻译佛教典籍时,将印度语音译后而形成的词汇。这种称呼起初也是通过佛教典籍传到日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