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 CF制造技术
CF制造工艺主要是形成BM图案、RGB色层图案、ITO层和PS图案。在PVA显示模式中,ITO层需要图案化,形成狭缝(slit)。在MVA显示模式中,在形成PS之前需要形成凸条(protrusion)图案。而IPS和FFS显示模式中,既没有ITO层,也没有凸条层。作为制造技术,除了形成基本的功能层图案外,还需要对制造过程进行必要的配套管理。
1.BM层制造技术
BM是在玻璃基板上制作的第一层图案,所以在进行BM制造工序前要对玻璃基板、BM光阻、RGB光阻、PS光阻、掩模版和ITO靶材进行入料检查确认。确认项目包括外观尺寸、光学特性、组分等。如图3-24所示,确认好玻璃基板的厚度和OF角后,依次进行后续处理。
在图3-24中,从预清洗、BM光阻涂布、预烘烤到BM图案曝光属于流水线作业。预清洗一般用纯水清洗,同时用刷子清扫玻璃。BM光阻涂布需要控制涂布量和涂布速度,并且要保证涂布口与玻璃基板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在BM图案曝光处理后,需要定期抽检基板到OD值测量机上确认BM层的OD值。2D码上有CF厂家和用户的信息,是CF基板的ID码。2D码曝光后,可以在Na灯的照射下,用发射光确认涂布显示不均。显影后,读取CF厂家部分的2D码,确认2D码曝光效果。然后,把基板送入BM外观检查机,检查曝光后的BM图案是否有共通缺陷。在后烘烤处理后,把基板送入BM测长机以确认总节距(total pitch)、图形位置精度、开口宽度;把基板送入膜厚测定机以确认BM层的膜厚;把基板送入宏观缺陷检查设备以查找显示不均、损伤、污斑等肉眼可确认的宏观缺陷。
图3-24 BM层制造流程
对于查出的问题,如果是简单的白色缺陷(pinhole之类的缺膜亮点),或者黑色缺陷(开口区沾有黑色树脂),可以进行修复处理。有的白色缺陷并不是完全没有黑色树脂,而是黑色树脂太薄,相应的缺陷称为灰度等级缺陷。这种白色缺陷和黑色缺陷的修复方法如下:先用激光把缺陷区域的黑色树脂层打掉,然后注入黑色树脂并保证膜厚。
2.色阻层制造技术
BM是掺有黑色颜料的树脂,而色阻是掺有RGB颜料的树脂,所以色阻层的制造工艺与BM层类似。如图3-25所示,与BM层一样,色阻层的基本制造过程依次是预清洗、涂布、预烘烤、曝光、显影和后烘烤。与BM层不同,RGB色阻层属于透光材料,成膜质量直接影响显示效果。所以,曝光后需要进行显示不均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涂布显示不均之类的显示不均。显示不均检查既要进行反射显示不均检查,也要进行投射显示不均检查。把基板送入着色外观检查机,主要检查RGB色阻的突起、白色缺陷、残留等目视可测项目。后烘烤后,可以通过测量色阻层的透光率来确认色阻层的色度,确保色阻层的光学显示效果。
图3-25 色阻层制造流程
RGB色阻层的膜厚测定和目视检查项目与BM层类似,基本的色阻白色缺陷和残留等修复方法也与BM层类似。不过,由于RGB色阻对显示效果的影响更明显,所以色阻层的检查比BM层更严格。如果研磨去胶修复或喷墨补胶修复后效果仍不满足规格要求,就要进行报废处理。
3.ITO层制造技术
不同显示模式的CF,其ITO层的制造技术不同。IPS和FFS显示模式的CF,在液晶层一侧没有ITO层,但在CF基板背面需要在BM层工艺之前,最先制作一层面状ITO层,用于屏蔽LCD外界电场对液晶层的干扰。这层ITO的制造技术与TN显示模式的CF一样,在预清洗后,依次经过ITO溅射、退火和后清洗处理。PVA显示模式的CF,要在ITO层上形成slit图案,所以如图3-26中的虚线框所示,需要在ITO溅射后依次进行PR涂布、PR曝光、PR显影、ITO刻蚀和PR剥离等工艺处理。
图3-26 ITO层制造流程
ITO层在CF中既有导电方面的电学功能,也有透光方面的光学功能。ITO层在退火炉中经过退火处理后,导电能力增强,需要达到小于50Ω/□左右的电学规格要求。所以,在退火后需要用电阻测定机确认ITO层的方块电阻值。同时,需要确认ITO层的膜厚及分光光谱。
因为ITO层透明,所以就没有BM层和色阻层所用的通过亮度等级确认缺陷的外观检查项目。但是,可以通过自动光学检查设备确认是否存在ITO针孔缺陷,可以通过目视检查确认是否存在损伤、污斑、显示不均等宏观缺陷。
4.PS层和凸条层制造技术
PS层和凸条层的制造工序与色阻层的制造工序类似,只是树脂层里面没有掺入颜料。检查项目主要是共通缺陷检查、膜厚测定及外观检查。在有的产品中,会用RGB色阻层和凸条层叠加形成不同高度的凸起,实现PS层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