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你是否饱受聘错人的痛苦折磨?
Your #1 Problem
依靠A级人才团队,凭400多万美元起家的城堡投资公司,一跃成为管理资产高达200多亿美元的世界最著名的对冲基金公司之一。
原CEO在任,公司业绩连续5年未增长;新CEO上任,公司业绩2年内上涨了678%。A级CEO让“铅气球”公司变身“氢气球”公司,A级招聘法为黑石集团和阿波罗投资公司创造了多大的价值?
带走我的员工,把工厂留下,不久后工厂就会长满杂草;拿走我的工厂,把我的员工留下,不久后我们还会有个更好的工厂。
——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
钢铁大王
聘错人会怎样?
记得电视剧《我爱露西》(I Love Lucy)中的一幕吗?露西跟伊赫尔在糖果厂里干活,负责包装巧克力,可他们的动作不够快。为了避免商品“裸体”出厂,他们就抓起巧克力往嘴巴里塞,往衬衫里掖,往任何可以找到的缝隙里放……这时,主管出现了,她向这2位新员工打招呼。看到已经空了的传送带,她对另一个房间的操控人员喊:“加速!”看,问题来了。
你可以花无数时间来优化生产作业线,却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主管的传送带并没有毛病,是她选用的露西有问题。露西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多数“人”的问题并没有这么有趣,甚至会扰乱管理。我们的一位工程师朋友常常感叹:“要是能解决好‘人’的问题,管理其实并不难!”
2006年10月,《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封面文章《寻找英才》(The Search for Talent)中说:在当今商界,物色到合适人才是唯一重要的问题。大多数读者对此感到讶异。是的,每位经理人其实都在苦苦寻觅和招揽所需的英才,以推动事业前进。
聘错人的成本到底有多大?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也都听说过惨痛的故事:市值数百万美元的上市公司被某个CEO活活毁掉;区域经理管理不善使区域竞争力下降;经理助理没法按时完成任务等。多数人都亲历过这些,并能再添上好几十条类似经历。
精彩案例
雇错保姆,孩子竟“裸奔”
我们甚至还聘错过人。数年前,杰夫和妻子雇用了保姆苔米来照看小孩。遗憾的是,杰夫有时候也会昏头,在雇用苔米时,居然忘了运用本书所传授的方法。
不久后的一天,杰夫正在书房给客户打电话,突然看见2岁大的女儿正光着屁股跑向马路。他赶忙挂断电话,冲出门外,抓住女儿。真是万幸啊,幸亏联邦快递的车当时没开过来!
杰夫去找苔米,问她究竟是怎么回事。苔米只是说:“嗯,我看不住所有的孩子。”是的,但杰夫跟她说雇她来就是让她看住孩子的。有时候,能否聘对人可决定生死。不用说,杰夫立马着手物色下一位保姆,运用本书所讲的方法找到了更佳人选。
事实上,所有人招聘时都可能会放松警惕。我们知道简历可凭空捏造,大肆吹嘘。然而,我们还是当面接受了对方说自己多么能干。其实尽信其言不如不信,毕竟,摸清底细需要耗费时间,而时间对繁忙的经理人来说可是最紧俏的商品。
乔治·巴克利(George Buckley)跟养父母在英国的谢菲尔德长大,条件很艰苦,住寄宿公寓,上残疾儿童学校。工作后,他一直干到2家世界500强公司的CEO,其中一家是3M公司,现在依旧在任。这份成长背景让他对简历持有一种适度的怀疑。
跟巴克利会面时,他开门见山,直切正题:“从公司外部聘人是最艰巨的挑战。在此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没有搞清简历是什么。它是一个人的生涯记录,上面极力粉饰所有的成就,却刻意回避掉所有的失败。”
美国乔丹集团(Jordan Company)的CEO杰伊·乔丹(Jay Jordan)告诉我们,有一次他聘了一个人,简历写得没话说,实际能力却不尽如人意。开除此人时,这人要讨个说法,乔丹本不想雪上加霜,但抑制不住,最终脱口而出:“看,我相中的是你那份简历,但实际工作的却是你本人,真遗憾!”
凯尔文·汤姆森(Kelvin Thompson),海德思哲国际咨询公司(Heidrick & Struggles)的招聘总监,认为董事会“装模作样式”的面试没尽到责任:“他们犯下最严重的错误:同应聘方好吃好喝,轻松聊天,他们说这是招CEO,我们没法真正地面试他们。所以,董事会从来就没有好好面试过候选人。”
以上是聘错人后的种种痛苦表现,是一些感性的认识。那么,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聘错人的成本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测算误聘的组织成本:
◆ 和表现不佳者共事产生的成本。
◆ 运用常用的招聘技巧替换B级或C级员工产生的成本。
◆ 运用A级招聘法替换B级或C级员工产生的成本。
假设你雇用了10位长期表现不佳、也没有潜力提高绩效的B、C级员工。如果雇佣他们的平均误聘成本为50万美元,那么就很容易算出聘错一位员工将花费5万美元(50万美元除以10)。根据这一点,我们开始测算。
用A级员工取代10位被误聘的员工,为了达到目标,如果使用招聘准确率只有25%的招聘法,那么每聘到1名优秀员工就要误聘3个人。所以,你需要招聘40个人,误聘30个人,留下10个A级员工。而这30个被误聘的员工每人将花费你5万美元,总计花费150万美元。
如果运用A级招聘法,招聘准确率将提升至90%,即每10个员工中有9个都是A级员工。由于A级招聘法将毫不犹豫地替换表现不佳者,剩下的1个员工也很快会被A级员工取代。在整个招聘过程中,你只需要花费50万美元。由此可见,A级招聘法为你节约了100万美元,避免损失67%的误聘成本。
表1.1是我们经过大量访谈积累的误聘成本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包含C级员工的误聘,也包含B级员工的误聘。
当你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发现了表现不佳者,如果你想预估新环境下A级招聘法所花费的成本,请不要将以前遗留下来的B、C级员工的误聘成本计算在内,因为这是前任招聘者遗留下来的。请将那些之前没有被替代的B、 C级员工分开计算,因为你要为他们给公司带来的持续成本负责任。不过,一旦你迅速替换了B、 C级员工,误聘的预估成本将从你的第一次招聘开始计算,或者更具体地讲,是从你第一个误聘的员工开始计算。
表1.1 为了获得90%的A级员工的误聘成本

注:误聘平均成本为50万美元。
此表中的数据也可用于计算错误招聘和错误晋升产生的成本。
如果你觉得以上的计算方法太过烦琐,可以以某岗位基本工资为基准,大致估算误聘成本:
◆ 主管误聘成本为该岗位基本工资的4倍。
◆ 销售代表误聘成本为该岗位基本工资的6倍。
◆ 中层经理误聘成本为该岗位基本工资的8倍。
◆ 副总裁误聘成本为该岗位基本工资的15倍。
◆ 高管误聘成本为该岗位基本工资的27倍。
聘错一个人,你将付出以下成本:招聘成本、年薪、保留人员的成本、离职金、浪费或错过的商业机会,毁坏的成本等。总之,无论你的预估多么保守,不选择有90%概率带来A级员工的A级招聘法,会给你带来不菲的花费以及不必要的麻烦。
下面讲述的技巧会让所有人受益,不管是董事会、负责招聘的经理人,还是想雇用保姆的父母,A级招聘法能帮助你摸清选手的底细,让你在考察候选人时仍不忘公司的目标和价值观。然而,在这套方法尽展功效之前,你迫切需要摆脱下面这些糟糕的招聘习惯。
十大错误招聘术
样样出色的经理人为何没法为团队招聘到合适人选呢?史蒂夫·克尔[Steve Kerr,曾为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创建克劳顿韦尔领导力培训中心(Crotonville Leadership Center)的著名管理专家,现任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的执行总裁和首席学习官(CLO)]给出简简单单的答案:“即便是聪明人,也不能保证聘到合适的人,毕竟不了解对方。如果人们没掌握好的招聘方法,就会觉得招聘过程像妖术那样神秘。”
我们的经验和研究给出同样的答案。在当今时代,人们研究所有其他的管理流程,使之有章可循,但依旧认为聘人这件机构初创时就需要做的事是不可量化的。经理们喜欢采用自己的办法,即便事实证明那根本无效。花点时间,想想你和你的经理们是如何聘人的?如果你发现自己常常痛恨为何招错人,还要给他发薪水,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你采用了十大错误招聘术之一:
1.直觉判断式。评判艺术品时,用上直觉是没错的。好的艺术评论家数分钟内就能给予画作精确的评论。然而,在招聘时,若某些人自信善于“识人”,那就很可能被人蒙蔽。造假者会拿假画充真,蒙过来不及细察的买主;十分渴望被聘的人也会“制造”简历,经不起考验便会露馅。聘人时,直觉是最信不过的。如果你因为第一印象好就伸出橄榄枝,事后会后悔不已。
2.海绵吸取式。繁忙的经理人常用的办法是让大家一起来面试某一应聘人员。这种“海绵吸取式”做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面试候选人,获取信息。遗憾的是,经理人很少提前协调,结果人人做无关紧要的同样提问。我们见过一次面试:6名考官坐成一排,询问应聘者的潜水爱好。他们问来问去,时间加起来超过了60分钟,但话题跟工作全然无关。回答证明,那人确实是个潜水高手,可这有什么用呢?即便录用了他,考官们对此人的最终评价也不过是“他是个不错的小伙子”而已。
3.审讯式。许多经理人的做法像电视上的“原告”。他们咄咄逼人,不停提问,试图让应聘者上套或出现逻辑矛盾。下水道孔为何是圆的?最近市场情况如何?我们曾听一位考官问应聘者会不会下象棋,如果答案是“会”,就让他跟公司内一位员工(恰巧是俄罗斯象棋大师)对弈。最终,这些“圈套式提问”会让最渊博的应聘者也落马,甚至让战胜俄罗斯象棋大师的人也垂头退却。事实上,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同这根本不搭边。
4.请愿式。一些经理人没有认真地面试应聘者,而是不停地向对方推销这次工作机会。他们更重视能否打动对方而不是考察其能力。整个面试过程中,他们喋喋不休,无暇倾听。他们也花了不少时间,但没有经过考察就事先设定选手能够胜任该工作,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5.花招式。考官使用花招来考察应聘者的某些行为。譬如说,他们可能是扔一沓纸到地板上,看应聘者会不会拣起来;或者是带对方到派对上,看他怎么跟人交往。使用此法,不久你也许会很尴尬地告诉朋友:那个帮忙把纸拣起来、在派对上表现不错的家伙为什么被你开除了。
6.宠物评判式。许多经理人喜欢固执地拿自家宠物作噱头提问,认为这样可让应聘者泄露某些重要独特的信息。一位经理很拿这当真,告诉我们:他是靠对“你想成为哪种动物”的回答来甄别候选人。“我在找回答巧妙的人。”这种问题跟工作毫无干系,也缺乏科学依据,更无法预测入选者未来的岗位表现。
7.无谓闲聊式。这种技巧跟“装模作样式”面试颇为相似。对话通常是这样展开的:“你觉得扬基队(美国纽约著名棒球队,已有100余年历史。——译者注)怎么样?每年这个时候天气很恶劣。你在加州长大?我也是!”虽然气氛很融洽,但对作出正确决策毫无益处。你要做的是挑一个可以信赖的未来同事,而不是棒球玩伴。
8.个性心理评测式。《企业机构心理学手册》(The Handbook of Industrial/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建议管理者不要用这种办法挑选应聘者,并给出充分理由。问应聘者一大堆试验性的问题,诸如“你喜欢逗弄小动物吗”或“你周五晚上是去鸡尾酒会还是去泡图书馆”是无用的(虽然都是大众心理测验的实际问题),也不能预测未来的职场表现。识穿这些问题的应聘者会根据竞争岗位的性质轻松作假,投考官之所好。
9.能力评测式。测试可以帮助经理们断定某人是否有工作的天分,譬如说商业拓展人员需要韧劲,但它不该作为唯一标准。在第2章中我们会看到,能力只是众多考量因素之一。如果愿意,你可用这些测试来筛选。
10.预言式。跟占卜者对着水晶球(在西方文化中,水晶球是占卜预测的工具。——译者注)预测一样,有些考官喜欢让候选人展望所竞聘岗位的未来。他们会进行假设提问:“你会做什么?你将怎么做?你能做到吗?”50年来对面试方法的学术研究都强烈反对提此类问题。譬如询问:“如果你跟同事起了冲突,你会怎么做?”肯定会得到答案:“嗯,我会跟她坐下来,听取她的想法,找一个‘双赢’解决之道。”答案可以无懈可击,但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记住:关键时刻见分晓。
归根结底,所有这些错误招聘术都认为评价他人是轻而易举的事。只要使出正确的招聘术,提出恰当的问题,并按照散落鸡骨头的指引(在西方文化中,鸡骨头是巫婆用于预测、指引方向的工具,此处代表本身就不正确的评判标准。——译者注),你就能够聘到英才了!真的吗?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很容易掉进自我设定的陷阱中:想迅速决定,以便展开工作;轻易认为应聘者值得信赖等。我们希望如此,但一个惨痛的事实是:识人,识面,难识心!
聘用A级选手的价值有多大?
好在有一条清晰正确之路能带你走出这聘人迷阵。制订高标准,找到A级选手。除非你不想做好,否则永远不要让B级和C级选手充斥团队。因此,千万不要使用那些只会招来二流人物和替补人员的错误招聘术。
什么是A级选手?首先,他不只是位超级明星。A级选手是合适的超级明星,他的才华既可以胜任工作,同时还能融入企业文化。我们这样定义A级选手:他有至少90%的希望实现排名在前10%的选手能够实现的成果。
注意该定义中的2个数字。我们是说,你要雇用那些至少有90%机会能胜任未来工作的人,让自己一开始就占据高地。不是50%,而是90%。现在多花点时间进行考核,未来能帮助你省下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在定义的后半句,我们设定高要求。如果成果是人人手到擒来的,那么谁还会在乎至少有90%的希望实现它呢?你不只是想做好,你想做得很棒。A级选手至少有90%的机会实现那些只有10%的最佳潜在雇员能够做到的东西。
精彩案例
A级团队让小公司成长为投资界巨鳄
肯·格里芬(Ken Griffin)亲身验证了聘用A级选手的价值。格里芬是城堡投资公司(Citadel)的创始人兼CEO。该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对冲基金之一,旗下管理着200多亿美元的资产,每天牵动的交易量超过5亿股(接近全美股权交易量的10%)。这些都是巨额数字,但城堡投资起先并非如此强大。1990年,格里芬创立该公司,从家庭、朋友和早期投资人那里筹到400多万美元作为种子基金。经营初期,他海量投资技术股,让城堡投资区别于同行,又获得丰厚红利。城堡投资的长期投资回报在本行业长期领先。显然,买哪只股票对城堡投资的盈利至关重要——此为经营的第一要务。此外,格里芬大规模进行智力投资以推动公司发展,他认为第一要务归根到底是人才问题。近来,他告诉我们:自己绝大部分的成功是依靠团队里的人才。
聘到A级选手极为不易,得下定决心去做才行。你必须下大力气深入了解,提出尖锐问题,甚至有时要故意打断选手的回答。
在为城堡投资公司筛选未来接班人时,格里芬和其他主管采用了斯玛特的流程。有一次,格里芬跟一位简历写得很棒、头上罩着光环的应聘者交谈,了解到此人曾为一位难缠的老板工作。当问到如何处理跟老板的关系时,应聘者说:“我给所有同事发了一封邮件,揭发老板是个无能的笨蛋。”大错特错!城堡投资公司严格遵照本书中所传授的方法行事,结果避免了许多重大的招聘错误。在决定录用前,多进行正确的提问,对你会有极大的帮助。
A级招聘法四大步骤
能否聘对人决定你事业的成败。请来C级选手,就会永失竞争力;请来B级选手,你做得也许还行,但永远别想有突破;请来A级选手,不论追求什么,生命都会多姿多彩。
史蒂夫·斯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私募股权公司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的董事长、CEO兼合伙创始人说:“雇来A级选手并非万事大吉,然而它却是发展大型私募股权公司和提升公司价值的首要因素。
“2年前,我跟得州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的合伙创始人大卫·邦德曼(David Bonderman)思考是什么决定了公司的盈利水平。通过详细研究20年来的交易数据,我们得出结论——私募股权成功的关键是:(1)正确地买进;(2)拥有A级管理团队;(3)正确地卖出。其他都是空谈。
“我们许多家成员公司年进账数十亿美元,重点是做到:(1)在正确的市场上执行正确的策略;(2)有A级管理团队;(3)财务纪律严明。A级总裁跟B级总裁创造的收益可有天壤之别。”
如何得到A级团队呢?我们斯玛特公司花费13年的时间,作了大量实地调查,验证并提炼本书讲述的方法。这套解决方法被称作“斯玛特A级招聘法”或简称为“A级招聘法”(见图1.1)。它提供了甄别和聘用A级选手的简单流程,成功率极高。它能帮助你聘对“人”。

图1.1 A级招聘法示意图
你可以把字母A的每边和下划线看作整套方法的四大步骤,说明如下:
1.填制记分卡。记分卡是一份文件,描述了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来干什么工作。这些并非职位描述,而是一系列成果和能力的描述,以保证良好的业绩。记分卡确认了岗位的A级表现,来明确物色来的人要实现什么目标。
2.物色。找到精英人才越来越难,但并非不可能。不要“临时抱佛脚”,未雨绸缪,在有职位空缺之前就系统化地物色人才,可保证需要时有高素质的候选人补位。
3.选拔。运用A级招聘法选拔人才需要进行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面试,收集有关情况,并对照记分卡作出明智的招聘决定。这些系统化的面试可帮助你摆脱错误招聘术。
4.说服。一旦通过选拔确认了团队想要的人,就需要说服对方加盟。正确地说服可保证你不功亏一篑,防止想要招聘的人加入其他团队;它还能保护你免于心碎——在最后一刻失去理想人选。
A级招聘法简单明了,各个层级的人员——不论是CEO还是前台接待都能够理解并运用。然而,方法简单并不意味着你无须花真功夫就能用好。用好了,它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回报。
精彩案例
A级CEO让“铅气球”公司变身“氢气球”
我们的客户之一黑石集团就试用了这套方法。他们同阿波罗投资公司(Apollo)合作,使用A级招聘法换掉一位业绩不佳的成员公司的CEO。5年来,该公司经营惨淡,许多投资者都将其戏称为“铅气球”(无法上升)。
后来,集团使用A级招聘法聘来约翰·泽尔默(John Zillmer)担任联合废品工业公司(Allied Waste)的新CEO。黑石的副董事长汤姆·希尔(Tom Hill)参与了对泽尔默的招聘。他回顾道:“董事会认为我们别无他法。大家都清楚,我们需要一位跟前任不同的CEO。他得十分自信,并乐于任用A级选手。约翰·泽尔默刚好是我们的理想人选。”
泽尔默到任后,在紧张忙碌的18个月内共聘用和提拔了27名A级选手担任管理工作,聘人成功率高达90%!然后,他跟人力资源部高级副总裁一起,运用A级招聘法培训公司所有的经理人。今天,泽尔默希望每位经理人都能够组建和管理好一支全是A级选手的队伍。泽尔默告诉我们:“我认为提升公司业绩的最快办法就是提升员工的才干,从最高领导人到部门负责人。这会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业绩。”这样做也会提高经济回报。在泽尔默到任的头18个月里,公司市值增长了67%。
拿出一点干劲,多一点付出,你就能够通过自己在公司的影响力运用这些原则。或许你位高权重,甚至能像泽尔默那样在整个公司推行。阅读中,你会找到一把钥匙,它能帮你打开财富之门,实现更高的个人满意度,提高职场成功率。A级招聘法适合我们。数百家客户用后都觉得很灵验。相信它对你和你公司也同样有效。
从今天起,远离聘错人之痛的折磨吧
鲍勃·桑伯恩的电话在一个小时内响了4次。我们在一起讨论他未来一年的人才计划,但被电话声不停地打断,让一个原本高效的会议泡了汤。“我能说什么呢,”他抱歉地对我们说,“他们需要我。我妻子因为我取消了休假计划而不停抱怨我,但如果没有我,公司一定会垮掉。这真是要命。”
电话是鲍勃的首席财务官打来的,我们从鲍勃的话语气判断,他并不赞同对方的想法。“不行,这不是我需要你去做的……我们讨论过这个了,杰克……听我说……我们不能那样做……我说过了,不行……”他们通话几分钟后,鲍勃没好气地挂断了电话。
“我真不应该聘用杰克,”鲍勃解释说,“他就是不听我的话。我在一家招聘网站上发现了他的简历,然后觉得他很适合我的公司。但事实上,他完全没有能力帮我筹钱。他的控制欲太强,而且傲慢自大的性格得罪了很多人。”他摸了摸自己的前额,翻起那双憔悴的眼睛,“我的压力太大,都开始脱发了。”
和很多CEO一样,鲍勃饱受招聘之痛的困扰,这是一个由错误的方法导致错误招聘而引起的普遍性的灾难。他的团队总体而言是一流的,然而某些高管,比如他的首席财务官根本一无是处,只会给他带来痛苦和焦虑,这是招聘之痛导致的除了压力和脱发外的主要症状。
世界上最出色的企业家们,都践行着我们所谓的“斯玛特A级招聘法”。他们对岗位设置记分卡、物色最合适的人才、选拔最合适的候选人,并说服最佳人选加入公司。
想想亚当·梅约斯,他是一家制造企业的CEO。首先,亚当在招聘前制作了记分卡,列出了他认为该职位的理想人选应该完成哪些任务。如果你希望CFO能够帮你筹钱,那你为什么要招聘一个不能帮你筹钱的CFO?其次,亚当利用自己的关系网来物色某岗位的潜在候选人。他每天都问自己遇到的人:“你认识的最有才能的人是谁?”然后他就会给那些人打电话并约其见面。最后,他的名单上就有了一大串候选A级人才。
随后,亚当会邀请他最看好的候选人来进行最高级别的面试,请他按照时间顺序回顾他们的职业生涯。在记分卡和消息灵通的人际网的帮助下,他的面试进行得非常顺利。他知道哪些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将是前20%的优秀人才。他果断放弃喜欢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的人。最后,他选择了那些曾经被别人重金挖走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因为与老板不和而离开公司的人。在招聘的时候,亚当90%以上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鲍勃看起来有些不确定。“这不会让我公司里的人难堪吗?”他问,“这种招聘方法不会导致公司有人离职吗?”当然会导致某些人离职,但都是B级和C级的员工。A级人才会喜欢这种招聘方法的,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团队领导想要打造一个A级团队,他们就一定是最后的赢家。毕竟,谁想在一家饱受招聘之痛折磨的公司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