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食材养脾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生姜 巧妇厨房必备,暖胃止呕的妙药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是古代最著名的“驴友”,他在每一次游历后都会详细地做游记。旅途之中难免缺医少药,因此徐霞客有一套应对小病的方法。在《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中记录了他用生姜汤治疗风寒感冒的故事。他在一次旅途中因感受风寒而致病,自服姜汤而愈。文中是这么记载的:“是晚,予病寒未痊……初五日早,令顾仆炊姜汤一大碗,重被袭衣覆之,汗大注,久之乃起,觉开爽矣。”

细解本草

生姜可以说在“药食同源”本草中最具代表性。生姜味辛性温,《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生姜的功效是“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可见勤劳聪明的中国人民很早就用上“姜汤祛寒发汗”这个小妙招了。生姜的栽种历史也颇为久远,和其他作物不同,姜不适合种植于肥沃湿润的田地,反而需要干燥的沙地。古人细致地观察了姜的生长过程,见它在夏季中旬发芽,在漫长的夏季中逐日生长,待秋季凉意渐起才可收获,断定它必然吸收了较为充足的温热之气,因此其温性突出。姜内外皆黄,按色黄入脾胃的说法,它无疑能温脾胃而散寒气。更特别的是,姜作为植物的块根,根扎得并不深,且分支非常多,常常是一分二、二分四,一个头上可分支为多个小丫,可见姜不善于“直行”,倒是比较喜欢“横散”。姜本身的味道辛辣,再加上它有这种“横散”的特性,颇合于肺将津气外散于皮毛的特点,因此常用于风寒感冒,能够从脾至肺,将人体的寒邪外散祛除。

本草功效

生姜还有一个非常霸气的称谓—“呕家圣药”,对于因胃寒而引起的恶心、呕吐,用生姜最为适合。这个方法适用于易晕车的人,这类人群不妨在上车时含上一片生姜,或者吃一块姜糖,都有助于预防呕吐。对于因暴食冷饮或食用不洁食物而引起的突发呕吐,也可用生姜煮水或榨取少许姜汁服用。对于孕妇的妊娠反应,也可以在生姜上点少许白醋,含在口中,即可减轻妊娠反应。

民间关于姜有很多说法,如“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等。很多人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要在早上才能吃姜,如果晚上吃姜就对身体不好呢?”任何流传下来的民俗习惯都有它的道理,比如“夜不食姜”,这是因为生姜辛热,偏于发散,夜间吃了生姜容易造成烦热、睡眠不佳。不过这个观点又当灵活看待,对于体质偏于虚寒、平素怕冷的人群来说,晚上是可以吃姜的,而对于一些出现口臭、口苦、燥热、便秘的人群来说,不要说晚上,就是早上也是不可过量食用生姜的。但如果食用生姜的量不大,如在烹调中放上几片,其实也并无大碍,不必拘泥于早晚。这条俗语的核心思想其实是,如果要用生姜进行养生,最适宜的服用时间是在早上而不是晚上。早起时人的气血正当出表发散,此时服用生姜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

活用本草

因生姜性温,对于一些寒性的疾病,通过不同的食疗搭配,均可起到治疗作用,比如将生姜红糖水当茶饮用,对于胃寒、体虚、怕冷的人群就有保健作用。当今社会,人们所到之处都有空调设备,公交车、地铁、超市、百货商场……尤其在炎炎夏日,冷气肆虐,加之人们贪凉、喜冷,常喝冰冻饮品、冲冷水澡,久而久之,都会耗伤体内阳气,造成各种不适。在这种不健康的生活作息下,适当地使用暖胃散寒的生姜,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养生之选。

姜汁撞奶

材料

牛奶250毫升,姜汁1毫升,糖1茶匙。

做法

先将姜汁放入碗中;牛奶中加入糖进行加热,但不可加热到牛奶滚起,将加热好的牛奶倒入盛放姜汁的碗中,搅匀,放置一段时间,牛奶便会自动凝结。

本品适用于各种体质。

素姜醋

材料

姜2500克(以每年10~12月采收的姜为最好),黑豆500克,黑甜醋1500毫升,粗盐及油适量。

做法

姜去皮切片,以粗盐腌制1小时,去除汁水,以免太辣;用清水冲洗姜片去除盐分。用炒锅,慢火将姜片炕干,再加入油爆香;用炒锅炕黑豆,去除豆腥味,然后清洗干净;把姜片及黑豆放入黑甜醋中,加热煮滚,再慢火煮1小时。吃时可下面筋。

本品适用于素食主义者,可作为产后调养品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