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间期出血
【概述】
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排卵期出血。
【主要病因病机】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经间期阴阳转化不协调,损伤阴络,冲任不固,血溢脉外(图 2-7)。
图2-7 经间期出血的主要病因病机
【辨证注意点】
对于经间期出血的治疗,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止血,经后期预防调理也很重要,以促进阴阳的顺利转化,亦即促进顺利排卵,从而避免经间期再次发生出血。
【辨证思路】
1.明确诊断,确定证候之寒热、虚实
询问病史、症状、体征,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合全身症状及舌脉之征进行辨证,明确病因、病位、病证。
2.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少以及带下病中的赤带相鉴别(表 2-6)。
表2-6 经间期出血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少、赤带的鉴别诊断
3.辨证论治(图2-8)
图2-8 经间期出血的辨证论治
(1) 治疗原则以氤氲期平衡阴阳为主,促进阴阳的顺利转化。
(2) 根据阴阳互根的关系,要注意阳中求阴,补阴不忘阳。
(3) 治疗时机重在经后期。一般以滋肾养血为主,热者清之,湿者除之,瘀者化之,阳气虚者补之,经间期出血时酌加固冲止血药物。
【病例思维程序示范】
王某,女,26岁,已婚。2016年6月30日初诊。主因“两次月经中间周期性阴道流血4个月”就诊。近4个月,每于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少量阴道流血,量少,色鲜红,质稠,3~5天净。末次月经6月23日。月经初潮14岁,月经周期7/30天,未生育,未避孕。
刻下症: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既往无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病史。近期有生育要求。
体格检查:
无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妇科检查(安尔碘消毒后):
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分泌物适中,夹有血丝,无异味,宫颈光滑,宫颈口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无宫颈举痛或摇摆痛,子宫前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好,无压痛,双附件未扪及异常。
辨证思维程序:
第一步:明确诊断,确定证候之寒热、虚实。
经间期氤氲之时,阳气内动,肾阴不足,虚火内生,虚火与阳气相搏,损伤阴络,冲任不固,则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而质稠;阳亢于上,则头晕耳鸣;虚火扰心,则夜寐不宁,五心烦热;肾虚则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为肾阴不足之征。
第二步:可做哪些检查。
应进一步完善基础体温测定、生殖激素测定、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宫颈、子宫宫腔等处的器质性病变。
第三步:辨证论治。
因辨证为肾阴虚证,治当滋肾养阴,固冲止血,方选两地汤合二至丸。
处方:生地12g,地骨皮12g,玄参12g,麦冬12g,阿胶9g,白芍9g,女贞子12g,墨旱莲12g。7剂。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自拟医案)
经间期出血的诊治流程总结如图2-9所示。
图2-9 经间期出血的诊治流程图
【典型医案】
夏桂成医案
张某,女,30 岁,工人。
主诉:
每于经净后5天带下呈棉丝状,夹有血液,伴鼻衄,反复3个月。患者既往月经基本正常。25岁结婚,生育史:1-0-1-1。盆腔检查未见异常。初诊正值经前期,阴道出血,量少,色红,无血块,口干心烦,胸闷乳胀,腰酸,大便不实,自觉腰腿有冷感,舌边紫,苔黄腻,脉细弦。
诊断为经间期出血,证属肝经郁火,治以清肝解郁为主,配合补肾助阳法,温清并用,虚实同调,以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
黑当归、赤白芍、山药、丹皮、茯苓、川续断、五灵脂各10g,紫石英(先煎)12g,钩藤15g,黑栀子9g,炒荆芥6g。药服5剂。
行经期去山药、紫石英,加炒蒲黄(包煎)10g、益母草15g。经后仍感头痛,口干,腰愈酸痛,阴道内仍有极少量咖啡色分泌物,脉细弦,舌质偏红,治以滋阴清热,疏肝化瘀,用二至地黄汤合越鞠丸、失笑散治之。
处方:
女贞子、墨旱莲、山药、炒苍白术、蒲黄(包煎)、五灵脂、六一散(包煎)各 10g,牡蛎(先煎)15g,炒川断、太子参各12g,陈皮 6g,荆芥 5g。
药服5剂后,于经间排卵期用补肾促排卵汤。
处方:
黑当归、赤白芍、山药、熟地黄各10g,山萸肉6g,丹皮、茯苓各12g,川断、菟丝子、紫石英各9g,五灵脂12g,山楂10g,荆芥9g。
药后症状趋缓,经前期再按上法图治。服药两个月,病逐告愈。
按语:
患者经间期出血量少色红,伴鼻衄,属于血热。从全身症状上来分析,属于肝经郁火。因此在治疗上凉血清热合疏肝解郁,丹栀逍遥散是首选。但全身症状还有肾阳偏虚的表现,而经期间出血的原因主要是阴虚,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气郁化火,故其治疗的重点在于经后期的滋阴清热,疏肝健脾,用二至地黄汤合越鞠丸加减,再根据经间期及经前期的特点予以有针对性的治疗,故能获得较好疗效。
(夏桂成.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常用经典方剂及中成药】
1.经典方剂
(1)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合二至丸(《医便》)
功能:
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主治:
经间期出血(肾阴虚证)。
组成:
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阿胶,麦冬,女贞子,旱莲草。
用法:
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服。
(2)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
功能:
清利湿热。
主治:
经间期出血(湿热证)。
组成:
当归,白芍,生地,丹皮,黄柏,牛膝,制香附,阿胶,黑豆,红枣。
用法:
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服。
(3)逐瘀止血汤(《傅青主女科》)
功能:
化瘀止血。
主治:
经间期出血(血瘀证)。
组成:
生地,大黄,赤芍,丹皮,当归尾,枳壳,桃仁,龟甲。
用法:
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服。
(4)健固汤(《傅青主女科》)合二至丸(《医便》)
功能:
补肾益阳,固冲止血。
主治:
经间期出血(肾阳虚证)。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巴戟天。
用法:
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服。
2.中成药
血瘀证可使用云南白药化瘀止血。
(汤倩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