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康复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概述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因素,造成以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居高不下。加上生物技术的发展,许多患者带病生存,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等,最终演变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也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健康,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据研究,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可以给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带来很多益处,包括可以显著改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情绪、降低再住院率、节约医疗开支等,源于通过改善心脏及周围肌肉氧代谢能力、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炎症免疫功能、促进血管新生等多重机制。因此,开展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定义与术语

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等。

二、流行病学

据报道,发达国家的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5%~2.0%,≥70岁人群患病率≥10%。根据2003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35~74岁成人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据此估算,目前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约450万人。对国内10 714例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回顾性调查显示:1980年、1990年、2000年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5.4%、12.3%和6.2%,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心脏性猝死(13%)。近年的中国心衰患者注册登记研究(China-HF)显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为4.1%。可见,心力衰竭是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的疾病,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心力衰竭的常见形式,其流行病学表现应该与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特征一致。

三、病因及病理生理

(一)病因

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有心肌病变、心脏负荷异常、心律失常。

1.心肌病变

(1)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疾病及冠状动脉微循环缺血。

(2)心脏毒性损伤:抗肿瘤药、抗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非甾体抗炎药,麻醉药及铜、铁、铅、钴等重金属中毒、放射性心肌损伤。

(3)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免疫及炎症介导的心肌损害。

(4)恶性肿瘤及非恶性肿瘤(如心肌淀粉样变等)相关的心肌浸润性病变。

(5)糖尿病、甲状腺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6)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等遗传性心脏病。

(7)应激性心肌病。

2.心脏负荷异常

(1)长期高血压。

(2)各种心脏瓣膜和结构的异常。

(3)心包及心内膜疾病。

(4)高心排血量状态。

(5)容量负荷过度。

(6)肺部疾病。

3.心律失常

(1)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

(2)心动过缓:

窦房结功能异常、传导系异常。

(二)病理生理

从最初的心肌受损到心力衰竭症状出现,在此期间发生从基因—蛋白分子—细胞—器官结构的一系列变化,涉及神经内分泌机制的激活,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交感神经系统及炎症免疫系统,导致进行性心肌损害和心肌重构,使心脏功能进一步降低,并刺激神经内分泌进一步激活,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降低,出现心力衰竭症状。

四、心力衰竭种类

(一)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类

1.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

2.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

3.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

(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时间、速度分类

1.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起病,多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而转入慢性心力衰竭。

2.慢性心力衰竭

是在原有心脏疾病基础上逐渐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稳定1个月以上的称为稳定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因各种诱因急性加重而需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