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赋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3 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

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数据价值化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集成融合,产业数字化应用潜能迸发释放,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发展。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1.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不断改进,带动数字产业蓬勃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同时,数字化治理逐渐取代传统治理模式,帮助组织提升治理能力。数据的价值逐渐显现,成为第五生产要素。因此,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化”,分别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如图1-7所示[1]

数字产业化: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推动数字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代表,具体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是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后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的提升,其新增产出构成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图1-7 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R/OL].(2021-04)[2021-06-25].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104/P020210424737615413306.pdf.

数字化治理:是数字经济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是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行政管理的制度体系,创新服务监管方式,使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等体制更加优化的新型政府治理模式。数字化治理包括但不限于以多主体参与为典型特征的多元治理,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以及数字化公共服务。

数据价值化:价值化的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数据价值化进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本质要求。数据价值化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确权、数据标注、数据定价、数据交易、数据流转、数据保护。

其中,数字产业化代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产业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发生深刻变革。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加快了人类经济生产和生活形态的重塑进程,是数字经济的核心。

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1)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9.2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20年的38.6%,数字经济从业人员也已超2亿人。另外,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的背景下,中国数字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增速达9.7%,约是同期GDP名义增速的3倍[2],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新引擎。

(2)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根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大约为7.4万个,大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3];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12月,我国IPv6地址数量50 877块/32,较2018年年底增长15.7%,稳居世界前列[4]

(3)中国数字经济向三次产业加速渗透。在三次产业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见表1-3)。服务业是产业数字化发展最快的领域,三次产业数字化发展深入推进。2020年,我国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0.7%、21.0%和8.9%,分别同比提升2.9、1.5和0.7个百分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融合发展,向深层次演进。

表1-3 2020年中国产业数字化相关行业运行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人民日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数据整理。

(4)数字经济内部结构持续优化。从数字经济内部结构看,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数字产业化占比逐年下降、产业数字化占比逐年提升的趋势(见图1-8),同时,数字化治理稳步推进,数据价值化初步发展。

图1-8 我国数字经济内部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R/OL].(2021-04)[2021-06-25].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104/P020210424737615413306.pdf.

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我国数字产业化实力进一步增强,规模持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软件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4.9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16万亿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营业收入由2016年的10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从2016年的0.34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超过1万亿元。数字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一大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发展,产业生态体系更加完备,正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我国产业数字化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探索,数字技术带动传统产业产出增长、效率提升的作用进一步强化。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2.1%和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9.4%[5]。数字工厂仿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智能物流等广泛应用,促进企业提升制造品质和生产效率。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数字化新模式相继涌现,服务业数字化升级前景广阔,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全面加速,工业数字化转型孕育广阔的成长空间。

在数字化治理方面,我国社会治理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公共事务管理、智慧城市等社会治理领域中,加速了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数字政务方面,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理便捷性不断提升,从“一号、一窗、一网”向“一网、一门、一次”加速转变,“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全程网办、一网通办”等先进模式在国内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发布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1)》显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总体指数为“非常高”的地区从2016年的3个增加到2020年的8个,总体指数为“高”的从2016年的9个增加到2020年的18个,总体指数为“低”的连续两年为0个[6]。在智慧城市方面,“数字治堵”“数字治城”“数字治疫”等城市大脑的创新成果已经被广泛用于提升交通、街区、文旅、卫健等系统的治理能力方面,城市管理者可以依托城市大脑,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城市治理效能。例如,杭州的“城市大脑”集成了包括警务、交通、文旅、健康在内的11大系统,推出了便捷泊车、舒心就医、30秒入住、20秒入园、10秒找空房、电梯智管等48个应用场景,解决了市民生活中的诸多痛点。

在数据价值化方面,数据价值化遵循数据资源化(将无序、混乱的原始数据转变为有序、有使用价值的资源,形成数据使用价值)、数据资产化(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形成数据交换价值)、数据资本化(通过数据信贷融资与数据证券化,实现数据要素的社会化配置)的逻辑流程。在数据资源化方面,当前,数据采集、数据标注产业蓬勃发展。以百度众测为例,其拥有1万名专职外场数据采集员,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其众包平台向数据采集员分配任务,在短期内满足客户采集需求。在数据资产化方面,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的方式方法层出不穷。以数据确权为例,2019年9月我国开通数据确权平台“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对数据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北京、深圳、广州等数据要素发达的城市纷纷推出数据确权试点项目。在数据资本化方面,数据证券化、数据质押融资、数据银行、数据信托等数据资本化形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已有相关企业开展数据资本化的创新性探索。例如,中航信托发布了国内首个基于数据资产的信托产品,受托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数据资产进行运用并使其增值,产生收益后向投资者进行信托利益分配[7]

[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 [R]. 2020.

[2]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R/OL]. (2021-04)[2021-06-25]. www.caict.ac.cn/kxyj/qwfb/bps/202104/P020210424737615413306.pdf.

[3] 凌纪伟 . 大数据中心产业迎来又一轮爆发 [EB/OL]. 新华网 , (2020-07-07)[2021-01-15].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07/07/c_1126204224.htm.

[4] 祁培育. 我国网民规模突破9 亿 [EB/OL]. 中国政府网, (2020-04-28)[2021-01-15]. http://www.gov.cn/xinwen/2020-04/28/content_5506992.htm.

[5]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 年)[R].2021.

[6]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1)[R]. 2021.

[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数据价值化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报告(2021年)[R].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