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其人
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创造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尊为道教的始祖。然而,老子又或属中国自古至今引发争议最多的一位大哲人。老子生平的记载,最经典的当属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之《老子传》。此传记篇幅颇短,仅四百五十余字,但从各个维度载录了诸多历史信息。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说字伯阳,谥曰聃。秦汉以前的文献里多称其为老聃。其字“聃”,是与名“耳”相关联的。《说文·耳部》:“聃,耳曼也。”段玉裁注:“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老子的耳朵当很有特征,又长又大。此或既暗示其长寿之相,又暗喻其闻声知微,声入心通,耳顺敏觉之谓圣者。《说文·耳部》:“聖(圣),通也。从耳,呈声。”后人见到的老子画像或塑像均突出了他的耳朵特征。
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苦县”或说为“相县”,即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厉乡曲仁里”被认为即今鹿邑县东的太清宫镇。厉乡,文献上或作濑乡、赖乡。今天那里还留存着有关老子的文物、遗迹与传说。《史记集解》引《地理志》:“苦县属陈国。”陈国,周初武王封舜后胡公于陈,侯爵,妫姓。公元前479年,一件大事是孔子逝世,另一大事便是楚国灭陈国,而以为县。所以此地所属,先陈国而后楚国。鹿邑邻近安徽亳州涡阳,或说老子出生于此。
老子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是东周王朝管理藏书、文献档案的史官。王国维《释史》:“史为掌书之官,自古为要职。殷商以前,其官之尊卑虽不可知,然大小官名及职事之名多由史出,则史之位尊地要可知矣。”又说:“周六官之属,掌文书者亦皆谓之史,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太史除了管理藏书,又管理天文历法。老子见多闻广,博学多才,史识深睿,学问精湛,当与其任此官职密切相关。
据《老子传》载,孔子到周都曾向老子问礼,老子对孔子做了一番教导。今洛阳还留存着后人所立的孔子问礼碑。《老子传》记载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指乘车做官),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指随遇而安)。吾闻之:良贾(商人)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离开后,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古网字),游者可以为纶(粗丝线,指钓丝),飞者可以为矰(系上丝绳来射飞鸟的短箭)。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与《老子》就犹如芸芸众生之人世、莽莽典籍之丛林上空的龙!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老子出关,司马迁未明言哪个关,学者一般认为是函谷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此后老子出关退隐,“莫知其所终”。据传老子长寿,“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老子传》又曰:“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又曰:“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记载中或说老子为老莱子,或为太史儋。老子是位“隐君子”。司马迁又记录了老子的世系:“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最后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通“黜”,指退而后之)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司马迁的《老子传》是最早记述老子其人其书的传记,垂之千古而不朽。然而,它又是老子与《老子》有关争论的源头。主要是因为传记的文字过于简略,语焉不详,读后自然会生发出许多的问题;尤其是文中又模糊地介绍了老莱子与太史儋,于是出现了所谓三个“老子”,招来更多的争辩;有时同样一句话,因不同人的不同角度解读,也出现分歧。司马迁当有自己主见,但也杂采众说,以信传信,以疑传疑,是为了保留并提供给世人以流传的可参考的信息。学者罗焌说:“案近世考老子行实者,言人人殊,引据小书,未足凭信,转不若史公《列传》之一言。盖两言‘莫知’、四言‘或曰’,既合多闻阙疑之义,尤足传老子‘犹龙’之神也。”(《诸子学述》)
老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其生平如何?此后不断引发出论辩,至今还波澜不平。当然一般认为老子当是老聃,而老莱子大约也是春秋末期的人物,太史儋当是战国时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