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少年的大师书画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建 筑

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无迹可考了。我们从史籍上的记载看来,古代人所建筑的高台,最含有历史的意味。例如燧人氏有传教台,桀有瑶台,纣有鹿台,周有灵台,楚有章华台,秦有琅琊台,汉有通天台等等。这些都是累土叠石而造成的。其作用虽说是观天文,观四时,观鸟兽;其实是专供帝皇的登高娱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人的崇高美观,是很普遍的。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高塔,中国人的高台,可以说是一例的。

古代人崇尚自然神教,崇拜祖先,于是有祀天祀祖的神殿的建造出来。黄帝时的合宫,尧时的衢室,舜时的总章,夏时的世室,殷时的阳馆,周时的明堂。这些神殿的建筑,式样的变迁,我们虽无从稽考,而古代人建筑的才能,当该是在这种地方发挥了。

周代祭祀的典礼,最为重视,那么,明堂的建筑,当有特色存在。清代汪中及近人王国维所考定的明堂图,很可看出当时建筑的式样。其堂为五室制,沿夏殷之旧,而加以独创的精神。汉代武帝建元元年,要建立明堂,诏天下的儒人,拟建制方案;当时有一位济南的儒人托词据黄帝时的明堂,拟定一个方案说:

明堂方百四十四尺,法坤之策也;方象地。屋楣径二百一十六尺,法乾之策也;圆象天。室九宫,法九州。太室方六丈,法阴之变数。十二堂,法十二月。三十六户,法极阴之变数。七十二牖,法五行所行日数。八达象八风,法八卦。通天台径九尺,法乾以九覆六。高八十一尺,法黄钟九九之数。二十八柱,象二十八宿。堂高三尺,土阶三等,法三统。堂四向五色,法四时五行。殿门去殿七十二步,法五行所行。门堂长四丈,取太室三之二。垣高无蔽目之照,牖六尺,其外倍之;殿垣方,在水内,法地阴也。水四周于外,象四海,法阳也,水阔二十四丈,象二十四气也。

我们看了这个方案,可以知道汉制的明堂,建筑是很复杂的。

我们现在讲古代帝皇的宫殿。在尧时,据《墨子》上说:“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刊。”可见那时还很简陋。

到了周代,宫殿的建筑,稍稍发达,于是有五门、三朝、六寝、六宫、九室的制度。及至秦始皇的时候,便有宏壮伟丽的建筑物产生了。

秦始皇命七十万刑犯所造的阿房宫,乃是秦代的代表建筑物。《史记》上说:

始皇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凡五百间);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为阙,为复道。自阿房凌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抵营室也。

这伟大的工程,在始皇生前,没有完成。不幸在秦亡的时候,项羽屠咸阳,烧秦宫,烽火连天,三月而绝。当时所谓关中三百,关外四百的宫殿,其宏丽盛大的建筑,可以推想的了。

汉代的宫殿建筑,愈趋精丽了,其中尤以未央宫为最壮丽。《三辅黄图》上说:

汉未央宫,周围二十八里;前殿东西五十丈。至孝武以木兰为棼橑,文杏为梁柱,金铺玉户,华榱壁珰,雕楹玉磶,重轩镂槛,青琐丹墀,左磩右平,黄金为壁带,间以和氏珍玉;风至,其声玲珑然也。

这壮丽的未央宫,常为后代诗人所歌咏的。

汉代在武帝时还有柏梁台的建筑。台上建立一个手捧承露金盘的仙人铜像,大有七围,高有二十丈。此外又建了许多崇楼杰阁,如首山宫、建章宫、明光宫等;都是极奢华的。在明帝时,建有许昌宫、洛阳宫等。这些建筑物都是含有深长历史意味的。

古代的建筑材料,都用木为骨干,当初砖瓦的使用,尚未知道;大抵都取土筑和石砌的方法,在外饰上,再加以纹彩。据《考工记》所说,夏代用蜃壳捣成粉末,用以饰墙。在周代,也是沿用此法。汉时,此种蜃灰虽也还袭用,而砖瓦的使用已兴起了。瓦比砖先发明。《后汉书》所谓光武战于昆阳,屋瓦皆飞,便可证明。所谓砖,后代发掘的汉砖,可以证明。

宫殿的门前,建有照墙,在周已经有了;其后相沿此例。它的用意,大概是因为大门是常开的,立了照墙,以防止风雨的侵蚀。自周至汉,建筑物上的装饰可以稽考的:有屋顶上的屋翼、飞檐,屋脊两端的瓦兽;门上,在汉时,门环是用铜制的,刻着兽头的形状;屋内的天花板上,也施以鸟兽的图形。这种种鸟兽生动的东西,用之于建筑上的装饰,足以象征古代人生活,是倾向于自由灵快的。

汉明帝时候,佛教输入后,伽蓝的建筑,便应运而起。不过最初还不很盛行。明帝时所建的白马寺,在式样上,还没有重大的变化。

自从北魏入主中国,奉佛教为国教;当时社会陷于混乱状态,人情惶恐,安心立命,托于神佛的风气渐渐扩大起来;风靡一时,于是大兴土木,佛寺的建筑,勃然旺盛了。

据《洛阳伽蓝记》中所载,自汉末到晋代永嘉时止,共建佛寺四十二所。到了北魏,则京城的内外有一千余所佛寺了。当时伽蓝建筑的盛况,我们当可推想到了。

北魏时伽蓝的建筑,可举为代表的,有胡太后所建的永宁寺。据《洛阳伽蓝记》中所载,寺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高有九十丈,有刹复高十丈;合去地有一千尺。刹上有金宝瓶,可容二十五石。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盘之周匝,塔之每角,皆垂有金铎,合上下共有一百二十铎,铿锵之声,闻数十里。浮图的北面,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极殿;中有丈八金像一躯,中长金像十躯,绣珠像二躯,织成像五躯。作工奇巧,冠于当世。又有僧房一千余间,雕梁粉壁,青缫绮疏,难得尽言。这样一所宏壮华美的寺院,不幸罹了火灾,历三月而火灭,周年犹有烟气呢。

南北朝的城垣建筑,也是很可注意的。以现在所称长城而论,虽说战国时已有,但其后历经修筑,到了南北朝才用砖砌。史籍上所记,北魏泰常八年,自赤城到五原,筑长城二千余里。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筑长城,起自上谷向西至河,广袤皆千里。北齐文宣帝,也筑有三千里。这种城垣的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实居有助成壮观的重要地位。

隋代的建筑,因为隋炀帝爱好艺术,为求他一身的享乐起见,不惜奴役万千黔首,造宫殿,掘运河,以及制作一切技巧的事物,永为后世美术史家所颂扬。《隋书》上说:

帝即位,首营洛阳显仁宫,发江岭奇材异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苑囿。又开通济渠,自长安西苑引穀洛水达于河,引河入汴,引汴入泗,以达于淮。又邗沟入江,旁筑御道,植以柳。自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遣人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以备游幸之用。西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州诸山,高百余尺,台观宫殿,罗络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华丽。宫树雕落,剪彩为花叶缀之,沼内亦剪彩为荷芰菱茨,色渝则易新者。……又营汾阳宫。

隋炀帝时代,宫殿建筑的宏壮,我们于上文中当可想象到了。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就是迷楼;这是为后人传述不置的建筑物。韩偓所著《迷楼记》:

近侍高昌奏曰:“臣有友项昇,浙人也;自言能构宫室。”翌日诏而问之,昇曰:“臣乞先进图本。”后数日进图,帝览大悦,即日诏有司,供具材木;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栏朱楯,互相连属,回环四合,曲屋自通,千门万户,上下金碧;金虬伏于栋下,玉兽蹲于户傍;壁砌生光,琐窗射日,工巧之极,自古无也。费用金玉,帑库为之一空!人误入者,虽终日不能出。……诏以五品官赐昇,仍给内库帛千匹赏之。……后帝幸江都,唐帝提兵,号令入京,见迷楼,太宗曰:“此皆民膏血所为。”乃命焚之,经月火不灭。

自从伽蓝的建筑盛行于魏,中国的建筑史上,起一转机;而宫殿的建筑,可说从隋炀帝时起,也起一转机。迷楼的设计者项昇,当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位值得讴歌的人物。

唐以来的宫殿佛寺的建筑,大抵承袭旧有的式样。其间政制与法典,渐有大规模的订定,而建筑史上受了一大打击,便是当时住宅的构造,其式样视其官阶而定为制度。民间建筑,永沉于粗陋黑暗之域,实是这种制度的流弊。

《稽古定制》上说唐代的制度:凡是在王公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厦的两面的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厦的两面的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仍通作乌门。六品七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非常参官,不得造抽心舍,施悬鱼瓦兽乳梁装饰。王公以下及庶人第宅,不得造楼阁临人家。庶人所造房舍,不得过三间四架,不得辄施装饰。

唐代崇奉道教的风习甚盛,因此道观的建筑也兴起了。当时天下道观有一千六百八十七所之多。其式样可惜沿袭佛寺,没有一种特异的精神,所以历史的意义也很微薄了。

宋代的建筑,也有类乎唐代的种种限定的制度。这种制度在美术史上,实是一种很大的罪恶。

元代任用外国官吏,建筑上当有新的式样输入。当时基督教流布到中国,同时欧洲教堂的建筑,正是历史上最光荣的哥特式全盛时代。照理,元代基督教的建筑,当可在中国美术史上呈一新异景象,可惜没有遗迹来征实。

不过就事实来说,元代的建筑,其受欧洲建筑的影响,即使是有,但也没有多大效果。这一点,骤然看来,似乎与前段所述有点矛盾,但就事实观察,却是可断言的。试观现存北平的城垣,乃是元代的建筑,差不多完全是沿袭前代城垣的旧法。这便是一个好证据。

讲到明代的建筑,现存的尚多。北平的“天坛”,乃是明代重要的建筑。这坛的坛址叫作圜丘,南向三成,四出陛各九级。坛之上成径九丈,取九数。二成径十有五丈,取三五之数。三成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数。上成为一九, 二成为三五, 三成为三七,以全一三五七九天数。合九丈十五丈二十一丈共成四十五丈,以符合九五之义。坛面砖数,皆用九重递加环砌。上成自一九起至九九, 二成自九十至百六十二, 三成自百七十一至二百四十三。其他四周栏板,也与九数相合。上成每面十八, 四面计七十二。二层每面二十七, 四面计百零八。三成每面四十五,计百八十。总计三百六十,以应合周天三百六十度数。坛面的甃砌、栏板和栏柱,都是用青石琉璃作的。在清代乾隆时修理,改用艾叶青石。这种坛有明堂古制度的遗意。从建筑的均整方面说,这“天坛”是很有意义的别裁。

此外明代的著名建筑,如“祈年殿”,规模略小而式样则与“天坛”不相上下。

在明成祖时仿印度式样建造的“五塔寺”,在北平的西山,全体结构,庄严而仍有着秀丽的气息,这是在雕塑节内已略述过了。这种寺院的建筑,实是伽蓝建筑复活的代表作品。

还有北平的天寿山下明陵的祖庙,也是明代成祖时的建筑。长陵,延袤六里,巍立山坡,面临深谷,最含有宏壮的美观,甬道的二旁,立有石像。其尽处有建三覆檐的门楼一座,门楼内为大院落,中有小殿,穿过小殿为大祭殿。殿基用大理石砌的,共三成,四面各三陛,共九级,通于殿的三门。门上刻有花格,殿长七丈,内高三丈,上覆重檐。以大楠木柱支持,共四列;每列八柱,柱围约十二尺许,高六丈,中隔天花板;板离地约三丈余。结构伟丽,雕饰丰美,当是有明一代的杰作。

清代的建筑,因为当时崇奉喇嘛教,在顺治四年,西藏喇嘛来朝,特建黄寺于北平的城北。到了康熙时,仿照拉萨达赖喇嘛所居的布达拉寺,在热河也建了一所布达拉寺。寺殿的墙壁,盘旋而上,状如螺壳。四周门户窗牗,不施雕饰。等到雍正即位,又改建潜邸为喇嘛寺,即是现在北平的雍和宫。乾隆时候为回妃所建的回寺,也是奇特而别出心裁的杰作。

清代其他重要建筑,有圆明园和颐和园。这两处建筑物的精丽巧妙,为前代所未曾有的。圆明园中的“瓷塔”,万寿山中的“铜寺”,精工秀雅,颇足表示艺术的效果。圆明园是乾隆时候意大利人阿铁埃(Attret)和伽司滴里司格奈(Castiglisgne)所参与的工程。这里欧洲建筑的法式是尽量应用了的。

清代民间建筑,本相袭旧制,加以规定。不过到了清代末叶,西洋人在中国的建筑物渐渐兴旺,嗣后中国也有效学的。

现在再从中国建筑的进化方面,作一综合的简约叙述。

原始人穴居野处,固不但我们中国的先民如此。所谓“穴居”,是居在山洞里面过活的;后来毒蛇猛兽,和人类争地盘,人们既不及它们具有天生的武器,而人为的武器尚未发明,所以只好丢了山洞,爬到树上去学鸟类作窠,这便是所谓“巢居”。此种巢居,本来是很写意的,但有一桩事不得不担着忧虑,倘使失脚落空,便有性命危险!所以又不得不另谋安全的办法,才舍上下不便的巢居,而作个棚户于平地。此种棚户,不用说,当然是竹木搭架,泥墙,草盖。黄帝时所谓宫室楼阁,亦不过是棚户改良的草屋。到尧舜时,才有一些装饰的希求,利用天然的白土涂壁,此是粉刷墙壁的起头。至夏禹以后,乃改用蜃灰,就是贝壳烧成的白灰。它的本质,原是石灰质,想他因当时治水成功,大地上不少枯死的贝壳,自然有些聪敏人,会利用来作涂饰墙壁的材料。但是家天下的禹王,因为要自己的子孙永世保全着自家的江山起见,不许子孙起造高大的屋宇,装饰美观的墙壁,说道:如为“峻宇雕墙”那是要亡国的。所以自禹以后,约六百年间,建筑上毫无进步,毫无变化。不料他的末代子孙桀,天不怕,地不怕,竟为建筑史上的大革命家。桀,在政治史上,是万人唾骂的,然在艺术史上,尤其在建筑史上,实有永不磨灭的大功!他因为要造一所讲究的房屋,藏着他的娇妻妹喜氏,所以打破一切制度上、礼教上的障碍,进而为美化的建筑,所谓倾宫,所谓瑶台,所谓琼室、象廊等等破天荒的宏壮华丽的建筑物乃一一理想实现,创造成功。推想他所以成功的原因:

天坛

天坛是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

(1) 祖宗以来的府中有贵金、怪石、瑶琨、珠、牙、球琳、琅玕等等富藏,足够利用为建筑的装饰材料。

(2) 桀有改进的决心,虽丧身亡国而不辞。

自从桀打破了第一次难关之后,上等建筑物的榜样已立,况至商朝的末代,又出了一个无独有偶的纣,再来踵事增华地努力一下,于是建筑改进的观念,成为上下普遍的心理。所以到了周朝,自宗庙朝堂以及市廛的建筑,都规模宏大,形式整齐了。

中国的建筑式,向来是千般一律的,不若西洋之随时代,随地方,有所谓什么式什么式的。宫殿庙宇那么四角翻张的式样,根据《诗经》上“如翚斯飞”这句赞美周宣王新宫之辞,这“翚”便是雉鸡身上的花纹,很美丽的。当“四月乡村大麦黄”时,每见麦田里雉鸡,受了惊慌扑扑飞着,它的头颈向前伸出,一根尾巴向后翘起,两个翅膀向左右分张,令人想起那四角出跳的宫殿建筑之美,正是这样。据此看来,可以知道今日翚飞式的建筑,在周朝时,便成为已然的式样。

我们考究秦汉的建筑物,可以知道那时具备下列各物:

朱红色的墙垣,壁画,花瓦,古钱模样,天花板上的斗方“藻井”——寓意在镇压火灾,木雕的倒植荷花头,排立于屋盖上的小瓦人瓦兽,蟠屈翘起于屋尖两角的龙形或鱼形“鸱吻”,一称“飞鱼”——汉武帝时始作兴,寓意亦在镇压火灾,独立于屋顶的仙鹤、搏风、撩檐等等。

三国,六朝,为佛教建筑极盛时代;寺塔遍于南北,壮丽胜于宫殿。同时,道教亦效颦佛教,所以道观也勃然兴起。到了唐朝,因为崇尚道教之故,道观更多。不过不论佛寺、道观,都没有什么特色,还只是一味宫殿化罢了。自宋以后,直到清季,建筑上并无多大的变化。试看李明仲所著《营造法式》一书,可以知道。此书是奉宋徽宗的敕命而著作的,赡博精详,绘图贴说,可称我国唯一的建筑宝典。依着这个张本,就现在尚存着的旧式建筑物上,寻求些实际的标样,大都可以寻得出来的。

中国的建筑制度,历朝都有大体规定或严格规定的。远如周朝,楹柱上所漆的颜色,也有“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苍,士黈”的明文。近如明朝,要看他的官阶几品几级,只准作几间几架,门上漆什么颜色,门环用什么质料。所以上文所说我国建筑式样向来是千般一律的重要原因,有两个:(1) 制度上不许自由改变。(2) 技术上没有自由改变的能力,既无建筑师打样;又无工程师督造;只有任着老工匠,凭了师承的师承,依了古典的古典,因袭下去。

前清末叶以来,西式建筑传入中国,制度上亦不成若何问题,于是中国的建筑史上,乃发生一大变化。如希腊式、罗马式的柱头,必让丹(Byzantine)的圆顶阁,哥特式的尖弧拱,埃及式的方尖塔……非但纯粹的模仿的整个的建筑物,遍布于各大都会,并且各大都会的平常建筑物,亦往往加入几分欧化了。这是西洋建筑的作风影响于中国建筑的概观。但是中国的建筑式,实为东方作风的代表。其系统,不但包括到日本,如暹罗、缅甸等处,亦早受了多少影响。近年且渐传布于西洋,美国西雅图有中式建筑的剧场,乃为最显著的例子。本来我们的翚飞式建筑,极合于美的条件,这不但自道自好,即是世界著名的大学者,如杜威、泰戈尔等都满口赞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