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过五十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8章 学会细化

早就知道细化,才能把东西学到位,但就是不想动!所以这么多年,走了这么多的弯路。

明知道这些弯路,为什么还不肯退回来,从细节上着手呢?

比如看小说、电视剧、电影后,写观后感。看第一遍是肯定容易写错的,容易把片段遗漏,或者是乱插入打乱顺序,那么就看第二遍、第三遍,知道记得顺序在写!还是不够,还得有记忆,能把一些关键词、关键句子能记录下来。

反正接下来的工作,应该就是要学会放慢脚步,不要再泛读了,多放一些时间在重温上,所谓温故而知新,是有道理的。学习升级慢,就是基础不够牢固,总是不爱记忆导致的。写不出好东西、好内容,也是缺乏相关内容的深度记忆,没梳理清楚体系。还真的回到在校园时代,得把一本书的重点梳理出来,在脑海中形成框架,每个框架里边的内容还是有记忆,当然最好是理解,理解不到才选择记忆,理解肯定比记忆能形成更长久的印象,更不容易遗忘。

还得多跟人交流,并写作出来。不然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关注视角,不一定全面。比如看影视剧,去看网友们的一些讨论,会有不少有意思的点,因为跟自己的趣味不同,看到新的不同解读,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要深度的追才行,碎片化的追,容易混乱,不成系统,千万不要半途而废,等追完了,能总结一下,写出来,效果估计更佳,未来也可以重温下自己的这些总结,会收获很大吧。

看到这个方法论,明明不用说就应该自明的,为什么会做起来那么难呢?很多方法论,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不言自明,就是做的时候,老是容易开叉,要么坚持不下去,要么就是东看一点西看一点,最后也不整理,导致没深度连接起来,过几天就放空了,那不是等于白浪费时间了吗?

而且还得结合理论才行,方法论、理论、知识点,三个要结合来理解和分析。理论都是几千年的总结,先看方法论、再看理论、最后再去具体的细看,估计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就是太愚蠢了,总是拿到一本书就开看,没简单思考下,阅读顺序,还总以为看多了,自然就打通了,其实不那么容易的,因为书太多了,要是不用点方法论和理论的技巧,可能等下一次重温的时候,得十年后了。所以读书还真的是比较考研逻辑和实操能力的。

既然今天都写了这些了,是不是未来就能好转不少呢?我看未必,有些惯性东西,是不容易改的。这么说来,似乎很多东西,都要归类到做人的原则上,怎么做人,对内做自己、对外怎么让大家都预约,其实都是相通的吧。这不是就是要说到孔子的那个什么,修身治国平天下了。哈哈!你看,我是中国人,连儒家的知识体系都没弄明白,要是有人问,怎么把儒家的主要观点表达给别人听,我还真的说不出来。所以买了儒家的书,还没来得及看呢!

就算买了人家的总结,但是还是不够,还得去读原著,原著读起来就难度更大了,毕竟是文言文,虽然也有翻译白话文,似乎还是差一个“熟能生巧”!就是这些“经典”,需要熟读并记忆好,在加上别人的总结,自己去记忆、理解、梳理后,然后再来写一个自己的理解论文,那多半就成了!

但要是只是自己理解,写出来,不能拿出去转卖变现,似乎也没多大作用啊,虽然是精神方面得到满足了,但是物质满足也不能放弃啊。这么看来又是功利主义了!也不是功利吧,为了美好的生活,才是每个人的目标呀!

其实大家都明白,当今信息爆炸,很多东西都很难突破了,需要在筛选信息的能力上下功夫,少浪费时间在垃圾、无效信息上,多收集点自己喜欢的,对自己专注的领域有突破的地方,然后整理出来,写成书籍,推销出去,挣到钱,那就是文人的完美闭环了。

我很想成为这样的人啊!努力吧!慢起来,细化起来,记忆起来,理解起来,整理起来,写出来!目标达成!爽!人生巅峰!赢家!要不先去找一篇千字文,先试着背诵再说,再说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