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郑国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1章 渔丈之子

对伯嚭有了交待,但对吴国另一位重量级大人物伍子胥,郑献公紧张了。

应该说,所有的郑国人都紧张了。因为大家突然想起一件事,十多年前,郑国杀了楚国流亡太子建。

太子建本受到郑国礼遇,但后来居然想图谋郑国,事情败露而被杀,纯属自作孽不可活。

当时追随在太子建身边的,正是伍子胥。郑国不但杀了太子建,还到处缉拿伍子胥以及太子建之子公孙胜,结果被逃脱。

现在,这个全世界报复心最强的人已经率军攻陷了楚国。接下来,伍子胥肯定要率吴军前来报复郑国!

“主公,臣建议将囊瓦首级用匣子装好,吴军若来,则立即献上。”子齹对郑献公道。

郑献公哪里有主意?立即吩咐照办。

吴军来了吗?

吴军来了,由于四处搜捕楚昭王但一时查获不到,在太子建之子公孙胜的强烈要求下,伍子胥、伯嚭、熊胜率着一支吴军北上郑国。

郑国早有准备,新郑城高墙坚,吴军仅仅是一支轻兵,根本无法攻下。

此时,郑国派出上卿子思前来交涉。子思,国氏,名参,前郑国执政大夫子产的儿子,此次奉命前去交涉,心中不免忐忑。

家丁张三见主人犯愁,主动请缨共赴吴军阵前。

子思很惊讶,这可不是什么肥差,而是极可能分分钟要了性命的差事。

吴军在楚国都城郢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相比曾经灭亡了西周王朝的犬戎攻陷镐京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这样的敌人,子思作为郑国上卿,当然得遵君命前去交涉,但内心当然是紧张的。

如今的郑国卿大夫中,也就子思辩才继承了一部分父亲子产的,其余的确实也一般。

但张三只是子思一介家丁,平时本分老实。原是子产当政时,子产在郑楚边境收留的一个流浪少年。

当时子产见这少年虽然衣着破烂,面黄肌瘦,但长得敦实。交谈中知道少年本与打鱼的父亲相依为命,在吴楚边境的淮水一带过着渔家生活。

由于楚吴两国长期交战,边境百姓苦不堪言,纷纷逃离家园。少年不幸丧父后,流浪至郑楚边境。

子产非常感慨,当时中原诸侯都在弥兵会盟期,各诸侯国互相不再刀兵相向,唯有未参加盟会的吴国长期与楚国为敌。

战争,害得多少百姓家破人亡。这便是当时子产执政下的郑国,始终坚定地站在晋国一边,积极支持晋国继续主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原因。

张三被子产收留,成为家丁,平时也不多话,只闷头干活。人长得敦实,干活麻利,非常勤快,对主人忠诚。看得出小时候受过一定的礼义教育,深得子产的赏识。

子思见张三主动追随自己,一阵感动,对张三道:“此去艰险,你还是别去了。”

谁知张三却笑道:“主人尽管放心,小人定保主人功成而退。”

子思大为惊讶,由于时间紧迫,也不再多话。主仆二人就奉命出城赴吴营交涉。

见到伍子胥、伯嚭,子思献上了囊瓦首级,道:“奉寡君命,前来问候相国,恭贺贵国伐楚大胜,并贺相国大仇得报。

寡君听说楚国令尹囊瓦乃太宰的仇人,故囊瓦逃到寡国,寡君当即命捕杀囊瓦。现奉上首级。”

伯嚭大喜,命接过囊瓦首级。

却听伍子胥则冷冷道:“一个囊瓦首级,难道就要让我等退兵不成?难道郑伯忘了,楚国乃我伍子胥之仇敌,郑国难道不是吗?”

子思不卑不亢道:“相国口中所言仇敌,可知为何成仇?难道食我之䘵、受我之礼,最后却图谋我郑国,不应该得到惩罚吗?

非是郑国有负于太子和相国,实乃相国和太子有负于郑国也。况且事又过十余载,郑国又何曾赴吴国为难相国?

相国至今耿耿于怀,定要视郑国为仇敌。郑国虽不及楚国之强,不愿与吴国为敌,但亦乃王卿之后!

郑国上下,不敢辱没先君荣耀。如果相国定要为难郑国,那郑国上下就听凭相国您的吩咐吧。”

公孙胜大怒,指着子思大骂道:“你们郑人,冤杀我父,日夜追捕我与相国,此等深仇大恨,今日定然要报!”

回头对伍子胥道:“相国,何必与郑人多话,下令攻城吧。”

伍子胥当然知道自己这位当年的少主,曾经跟着自己为躲避郑、楚两国追捕,吃尽了苦头。

公孙胜与自己到了吴国后,在自己的悉心教导下,怀报仇之心,日夜勤诗书,习武艺,研兵法,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灭了郑国。

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少年英杰,文武双全,此次随军伐楚,骁勇异常,自己非常欣慰。

此次带公孙胜率吴军北上,也是有意要遂公孙胜之志。

伍子胥知道子思之才,亦知自己理亏,心想何必多言,干脆直接攻城得了。

只要这里战事一开,吴郑就算宣战了,大吴已经灭了楚国,难道还怕再灭一国?

伍子胥冷冷道:“子胥不想与大夫争口舌之长短,先父子产曾善待子胥,子胥不想为难大夫。请大夫回去吧,让郑伯作好迎战准备。”

子思气极,正欲开口,突见张三上前一步,对着伍子胥冷冷道:“相国,还记得渔丈人否?”

吴军各将佐见郑使中一个家仆模样的人居然上前对相国无礼,既惊讶更气极。

公孙胜挺着大戟便欲向张三砍去,嘴里大叫:“你是什么东西,敢对相国无礼?”

却不料伍子胥一把拉住公孙胜,用略微颤抖的声音问张三:“先生是哪位?怎知渔丈人?”

张三向伍子胥施了一礼,悲泣道:“渔丈人,实乃家父也。”

伍子胥立即跳下战车,向张三纳头便拜:“原来是恩公之后,子胥实不知。子胥有罪,愧对恩公啊。”

伍子胥此番言行,令众人皆惊愕不已。

只听伍子胥无比愧疚道:“想当年,若非恩公冒死渡河,子胥与少主已被楚国缉拿,早作刀下之鬼了。今日得见恩公之后,实乃上天眷顾子胥日夜愧疚之心。”

转头对公孙胜喝道:“还不下车致谢恩公之子?”

公孙胜哪敢不听?下车对张三跪拜致谢。

别人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公孙胜当然知道此事原由。

原来,当年伍子胥带着熊胜过了昭关,走了一会,便被一河阻挡。如果不及时渡过河去,一路追捕的楚军分分钟可能赶上。

由于楚军缉捕伍子胥和公孙胜,预计两人有可能逃向吴国,故将重点放在昭关一带,早就明令禁止船行,包括渔船。

伍子胥正着急时,却见一渔船向自己驶来,主动招呼自己赶快上船。

上船后,渔船迅速隐入芦苇荡,凭着渔夫对水域的熟悉,不久便将伍子胥两人载至对岸,并取出酒食给两人饱餐。

由于尚未脱离危险,伍子胥向渔夫致谢,问渔夫姓名。

渔夫道:“小人知道大夫一门忠良,受奸人陷害,今见您带一童,着急渡河,故认定是大夫。小人虽一介草民,但也知礼晓义,故甘冒风险以助大夫。”

说罢,取出一个包裹,继续道:“略备盘缠,只希望忠良不绝后。至于小人姓名,何足挂齿,大夫只需知道渔丈人即可。此地仍危,请大夫快走吧。”

伍子胥感慨万分,向渔夫深施一礼,带着公孙胜离开。

伍子胥走了几步,想想哪里不对,又折回,对渔夫道:“恩公,大恩不言谢,此剑虽短,乃子胥祖传之宝剑,子胥平时视之如命。

现赠恩公,请恩公无论如何,切勿对人透露遇子胥之事,拜托拜托。”

渔夫愕然,他轻轻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小人救大夫,只因大夫满门忠良,不忍见忠良蒙难,却何曾图报?

既已冒险救大夫,大夫又何必担心小人会泄露大夫行踪?大夫放心,小人定让大夫放心。”

言罢,撑船而走。伍子胥呆呆看了看手中的宝剑,再看着渔夫而去,惭愧无比。

正骂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却见河心小船慢慢沉没。

伍子胥大惊,这才明白,渔夫所谓让自己放心,原来是自沉其船,不惜自尽!

渔夫要告诉伍子胥的是,死人,是不可能泄密的,你就放心吧。

伍子胥仰天悲呼:“渔丈人渔丈人,子胥负您,子胥害您啊。”

伍子胥所不知道的是,河的对岸,有一渔家少年,满脸是泪,看着自己的父亲自沉于河。

他是来叫自己的父亲回家吃饭的,但却看到了这一悲怆的一幕!

这个少年,正是子思家仆张三。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张三听说伍子胥率吴军犯郑,以报当年郑国杀太子建、追捕伍子胥和公孙胜之仇,故自告奋勇随子思见伍子胥。

此时,恩公之子在前,伍子胥哪里还有什么报仇之意?

伍子胥哽咽着对张三道:“渔丈人之恩,子胥至死不忘。今见恩公之后,子胥敢不听命令?”

说罢,命令全军立即撤军,赶回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