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智慧的科技博览丛书(套装共9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不朽的传说——木乃伊

在精彩的好莱坞影片中,人们可以看到沉睡在金字塔中几千年的木乃伊突然地苏醒过来,带着令人惊骇的神奇力量进入人间。他们可以随心所欲,自由来去,全身散发出无穷无尽的法力。木乃伊真的能够复活吗?它们是怎样被发现的?它们又是如何出现的?怎样制作一具标准的木乃伊?这些木乃伊又是如何被安放在陵墓的?好,让我们怀着这些疑问,走进那既恐怖又神奇的木乃伊世界。

发现木乃伊

在古埃及,法老相信人死后可以复活。为了保证灵魂不死,通常要把死者做成木乃伊。法老木乃伊制成后,安放在人面形的木、石棺内,葬入金字塔陵墓。为防止木乃伊腐败,法老们将陵基建于干燥少雨的沙漠高地。由于墓内珍贵的随葬品极其丰富,盗墓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据记载,公元前10世纪,第二十一王朝时,为预防盗贼再次掘墓,便将历史上曾被偷盗过的四十多具法老、王后、王亲和祭司等木乃伊聚集在一起,用亚麻布重新包裹,放置在新的棺木内,秘密地藏在卢克索山区一口深井里。这样,上述木乃伊才得以安全无恙地沉睡了三千年,直到1875年被当地一个农民无意中发现。他数次下井盗宝,并偷偷地卖给英国驻卢克索的领事。此后,欧洲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古埃及文物,引起了埃及政府的注意与侦缉,逮捕了这个农民,但他拒不招供。释放回家后,他因与其弟分赃不均,发生争执,终于暴露了深井的秘密。

1881年7月14日,埃及政府派船只装运着这四十多具木乃伊离开卢克索,沿尼罗河两岸数百公里长的河岸上,成千上万的农民肃穆地伫立,目送浩浩荡荡的船队通过。有意思的是,当时英、法控制的埃及财政部竟要木乃伊上税,由于首次见到木乃伊,人们不知把他们当作什么才好,最后以“干鱼”名义缴了税。木乃伊运入市区后,起初安放在一个小博物馆内。1902年,埃及国家博物馆落成,这批木乃伊被移入三层专室,并于1928年初次对外开放,稍后,因“对法老不恭”而停展,改为只向国家元首和考古专业人员展出。1958年木乃伊才再次向公众开放。

奥西里斯复活传说

古埃及盛行制作木乃伊,与其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和其独特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

在埃及神话传说中,奥西里斯是大神努特(女性)和地神盖布(男性)之子。有关他死而复活及如何成为冥神的故事,在埃及广为传诵。奥西里斯原来是一位贤明公正的国王,深受人民的爱戴,但他的弟弟——沙漠贫瘠与混乱之神塞特对他十分嫉恨,一直想篡夺王位。有一次,塞特按照奥西里斯的身材做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箱子,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席间,塞特让同伙把箱子抬了出来,表示谁躺在箱子里合适,他就把箱子送给谁。塞特的同伙都假装不合适。等奥西里斯一躺进箱子,他们就马上关紧了箱盖,把箱子扔进了尼罗河。奥西里斯的妻子伊西丝焦急万分,四处寻找,终于在西亚的地中海沿岸找到了。她把已死亡的奥西里斯藏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丛林中。塞特闻讯后仍不罢手,把奥西里斯的尸体残忍地剁成了14块,撒到埃及各地。伊西丝历尽艰辛,将这些碎块找了回来,只是丈夫的生殖器已被鱼吃掉,再也找不到了。伊西丝把丈夫的尸体凑齐后,伏在上面痛哭。结果与丈夫的灵魂交配生下了儿子何露斯。后来在众神的帮助下,何露斯战胜了塞特神,成为埃及之王,奥西里斯也得以复活,但成了阴间的国王,做了冥神。

奥西里斯的传说之所以在埃及传播很广,深入人心,一方面是因为它反映了人世间的权力斗争和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道理。在这个故事里,妻子忠于丈夫,儿子矢志为父报仇等社会观念,体现了古埃及人热爱正义、憎恨邪恶的思想。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奥西里斯的复活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安慰——通过对冥神奥西里斯的崇拜,埃及人认为人死后是有可能复活的。

埃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助长了古埃及人对来世的希冀。尼罗河每年有规律的泛滥与消退,与之相应的植物茂盛和枯萎,太阳每天的升起和落下,这些自然现象的周而复始给古埃及人这样一种观念:世界是循环往复的,自然万物可以由死复生,人也应当如此。为了准备来世的复活,必须要好好保存尸体,像伊西丝对她的丈夫那样。因为没有尸体,人死后不灭的灵魂就无所依附,人也就无法再生。在这种来世观的支配下,将尸体制成木乃伊之风在古埃及盛行。

木乃伊制作史

为了得到永生,要求人们的身体必须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埃及人就发明并完善了一种保存尸体的办法,称为“木乃伊化”,即用香料防腐。实际上,“木乃伊化”是个不恰当的词,这个词是从后王朝时用熔化的松脂填充尸体的办法叫开的,尸体的这种处置办法会导致一个黑色的木乃伊,这在埃及的阿拉伯人看来,是浸尸于滚热的沥青中的结果,他们把这种冒牌货叫“木乃伊亚”(与木乃伊发音相近),即阿拉伯语中的沥青。但究竟用香料熏制尸体叫什么,由于没找到一个更为合适的名词,故习惯称为“木乃伊”。

最为先进的木乃伊制作过程分为四个步骤:1.将大部分内脏去掉,那是体内最易腐烂的器官。2.用苏打对尸体进行干燥处理。3.用特制的材料将掏空的体腔填满修好,恢复到死者的原状。4.像襁褓一样将尸体用亚麻布紧紧包扎好。

木乃伊制作最初的情况,我们所知甚少,在前王朝时的尸体是置于很浅的圆形墓穴,这些墓穴都是在沙漠地带,绝不会占用宝贵的耕地。尸体都朝左侧卧,头朝西方。早期埃及人很少能将尸体与沙土分开,当尸体被埋入沙中,就算自然界又为死者进行了一次木乃伊化(干燥),75%的体重会像流体一样被沙土吸收,只留下一个干瘪的略带褐色的尸体,但干尸形象却很逼真。

毫无疑义,这些前王朝墓葬可能被后代发现,后人会在埋葬自己死去亲人的同时无意地骚扰了这些墓葬。祖先那种非常自然化的面目会使他们对于自己的命运非常放心,也会使他们保存自己身体的念头更加根深蒂固。但显然地,他们并不知道沙土的吸湿性与自然木乃伊化有什么内在联系。在前王朝的后期,埃及人使死者越来越舒服地在墓中安息。坟墓用泥砖围框做架,用木梁做天花板。有时尸体也被放入木棺中——也许是对奥西里斯木箱一种隐喻吧!

在第一、第二、第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3100~前2675年),埃及人尝试着用一层层紧紧包扎的办法来保存尸体,包尸用的绷带是用松脂浸泡过的,尸体的全身还必须画出酷肖真人的线条来。但这一技术终归于失败。因为这些工匠们没有采取措施延缓肌肉和内脏的腐烂。这一时期内,如上方法制作出来的木乃伊后来差不多只剩下一个裹着松散骨架的坚硬的亚麻壳。

真正的木乃伊制作开始于第四王朝早期。那时专职为葬礼准备物品的人已认识到去掉内脏的必要性,胃、肝、肺和肠是体内最先腐烂的东西,取出这些东西再给尸体填上药物香料,就可以防止尸体的自然糜烂。也是在这个时期,人们摒弃了传统的襁褓式的埋葬方式,这种变化大概是为了便于将内脏从体腔内取出。

古王国时期给尸体进行防腐处置的人(姑且称他们为“熏尸匠”)相当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即尽量使木乃伊形象逼真。他们用草、木屑粉和亚麻这类东西填入体内,修复出一个完整的尸体。司殡工人们用黑颜料勾勒出面部五官的轮廓,像眉毛、胡子什么的。爱美之心自古有之,而追求完美的古埃及人更是热衷此行,且有娴熟的技巧。在大约两千年间,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的那些熏尸匠们不断更新他们的工艺,到中王国(第十一至十三王朝,约公元前2025~前1606年)时,用于裹尸的亚麻布使用量急剧增加,十一王朝后期,一个大地产主巫阿的木乃伊,用了375平方码的亚麻包裹而成。新王国时期的主要革新则是将大脑去掉。

二十一王朝(约公元前1070~前945年)的那些保存完好的木乃伊,就是几个世纪来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的技术得到不断改进的见证。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时期的尸体包扎技术比这时更为娴熟精细,也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时期能将死者的面目修复得比这时更惟妙惟肖,甚至在来世可能会持续的不雅与失调也被列为考虑对象:有个患有严重褥疮的老妇人,在对她的尸体进行防腐处理时,工匠们做得天衣无缝——他们用一小块一小块的新皮补在疮的伤口上!

但不久以后,埃及人就另辟蹊径,在二十五王朝至三十王朝(公元前775~332年)时,他们用熔化的松脂填充尸体,导致了尸体的焦黑,同时也引出了“木乃伊”这一词的真正含义。托勒密王朝(约公元前332~前30年)和罗马统治时代(公元前30~公元395年),墓葬工艺更趋粗糙,在尸体被处理完之前丢胳膊少腿的情况是常见的,埃及学家们经常发现有些在这个时期埋葬的木乃伊并非是一个人原本的肢体,而是由两个或更多的人体上拼凑出来的。

最晚从古王国时起,如果有人死去,他的尸体将会被送到一个专门净化尸体的地方,埃及人叫做“衣部”。尸体用苏打水清洗过以后,就会被送到填香料的地方,叫“洼拜特”(纯洁之地)或“培尔一那非尔”(美丽之屋),这都是熏尸匠们工作的地方。谁是主要完成尸体修制工作的人?这一点我们知道得不多。但是,至少在整个二十一王朝,那些高高在上的社会成员才有资格做安努比斯神的祭司。安努比斯神是豺头人身,经常在墓壁绘画中出现,监视着木乃伊。在后王朝时期,熏尸匠们口头上仍然崇拜安努比斯神,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已败坏到如此地步:他们被看做令人不快的家伙,当然技术高超的工艺师除外。他们粗糙的工作,使许多后王朝时期木乃伊的形象惨不忍睹,这大概正是人们对他们另眼相看的原因。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于公元前450至公元前440年游历埃及,他留下了一个详尽的、大体确凿的关于木乃伊制作过程的描述。从他的手记和现代埃及学家的著作中,人们知道了一些大概情况。当尸体被送到熏尸匠那儿时,第一项工作是保护面部形象,防止它太快干燥,这要用熔化的松脂涂在面部。新王国伊始,尸体的大脑也被掏掉:工人把凿子从左边鼻孔塞进去,将筛骨弄碎,然后把工具在颅腔中转动捣碎脑髓,随后用一个很细很小的长柄勺从鼻孔里伸进大脑将脑浆舀出来,再用一些特殊材料(药物和香料)填进空空的头骨中去。埃及人找不到什么理由来保存这些取出的脑浆,只好将它们统统丢掉。

然后,熏尸匠又取出体内四个主要的内脏:胃、肠、肝和肺。通常是在肋下左侧切一个小口来取出这些东西,先是胃、肠和肝,然后敲打胸膜让肺出来。取出这些内脏以后,他们洗净胸腔、腹腔,根据希罗多德所记,是用棕油做清洗液。

由于死人在来世也需要这些器官,所以不能丢掉。有时这些内脏被整齐地包在松脂团里放进木乃伊的腹中,更为普遍的方法是把这些东西分别装在有盖的小罐里存放在腹中。古王国时,这种小罐通常只有很简单的盖;中王国时就复杂一些了,有人头形的罐盖;十八王朝早期,又新推出了制造小罐的工作,罐盖上是四个神像——“何露斯的四个儿子”。他们都是内脏器官神圣的守卫者:人头神依姆塞待保护肝;狗头或豺头的都阿姆特福是胃的守护者;猿形的哈比对肺负责,鹰像的荷贝塞那神则是肠的卫士。

熏尸匠并不把所有易腐器官都取出来。由于埃及人将心看做是智慧的所在,他们费尽心思,想法把心留在体内,新王国宗教铭文《亡灵书》就记载了三个值班人轮流监守,防止必不可少的心脏被工人一时大意,取了出来。接着,木乃伊制作就到了最重要的干燥阶段了——脱水,工匠们用临时的材料填入尸体中让它保持原来的轮廓。在奢华富裕的贵族体内放的是成袋的苏打,而在平民百姓体内则放草、木屑粉或芦苇之类的廉价品。完事后,尸体就被放在窄小的、倾斜的、专供填涂香料用的桌子上放置四十天,尸体上又喷上了吸湿苏打。

四十天后,工匠们将完全脱水的尸体从桌上移下,取出尸体内那些临时填充的材料,但并不扔掉。再次清洗和干燥尸体,才对尸体进行最后成形的包扎。木乃伊最终的外观取决于熏尸匠们的技术好坏。如果在体内填入太多的东西,就会导致不雅观的裂缝,这会危及整个身体得到永生的希望。皮肤的柔软性在某种程度上也能保持得很不错,牛奶、葡萄酒、香料、蜂蜡、松脂和柏油的混合物,就是最好的美容剂。用亚麻和形态逼真的石头做成眼珠填入空眼眶内,木乃伊就有了一双生动的眼睛了,最后在尸体上涂一层松脂防潮。在被包裹之前,尸体从熏尸匠那儿转交到化妆师,化妆师在面颊刷上一层胭脂红,把一个编辫的假发套在头上,有时还给死者穿上他们最好的衣服,戴上最好的珠宝。这一切都做好后,木乃伊就可以进入最后一道工序——包裹。

这个过程通常要持续十五天,其中许多日子是用来祷告的。埃及人将最终的包裹尸体看成是充满险恶的,于是他们就创造了一个非常精细的仪式,要求包扎尸体的手每动一下,都伴有一个庄严的祷告或神奇的符咒。这时祭司们把护身符之类的咒文放在工匠和亚麻绷带之间。最关键的是把符咒放在心脏上,这种护身符是做成圣甲虫或人心的形状。这种甲虫形或心形护身符通常是用绿色石头做成的,还刻着“保持死者的心,使它不产生危害主人的东西”之类的语句。另一种护身符通常放在木乃伊身体之上或被包进裹尸布中,包括“何露斯之眼”、“小心脏形”和“何露斯之子”的形状。

这些神圣的言词一经念出,木乃伊的包扎一经完成,尸体就最终定形了,熏尸匠的任务就完成了。在死者“会见他的卡”七十天之后,安努比斯神的秘密守卫者就把木乃伊送还他的家人举行葬礼。

坟墓与葬礼

完成了上面所说的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后,木乃伊就可以奔向坟墓了。所有古埃及的墓葬建筑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尸体必须放在地下寝陵中。地上建筑部分有着各种不同的式样,例如前王朝的墓葬大多就是以选在低低的石质小山下为特点的,这样可以起到双重保护作用:一则防止尸体的丢失;二则为死者家属供奉食物提供场所,因而所有后来的墓葬建筑就寻求一个可以解决双重难题的地点:如何保证尸体的安全?又如何使灵魂得到并享用供品?

第一王朝时低矮的泥砖挡土墙被砌成矩形环绕在深穴开口处的四周,这个深穴是通往寝陵的,工人将墙内的空地用碎石或砖铺满,封住通往木乃伊的道路,这种矩形的壁堡,恰如现代埃及人住房前所见的围墙一样。这样的建筑,依照阿拉伯语“围墙”一词,叫做“马斯塔巴”。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马斯塔巴非常盛行,特别是在北部埃及,许多马斯塔巴都有两套通道和寝陵,分别给妻子和丈夫。早期式样通常在东边外墙下有两个龛壁,随着时代发展,建筑师加深靠南边两个,使它完全成为马斯塔巴的地上建筑部分,如同一个小礼拜堂,供死者亲人和卡祭司能够为死者供奉食物。

整个古王国时候的建筑师不断设计出越来越大的礼拜堂,直到最初那种单个房间变成一系列墓室充斥整个地上建筑,这些墓室排列得像一个人的房子,工匠要用浮雕装饰内墙,这些浮雕主要是刻画食物供品和死者坐在堆满面包、肉和蔬菜的供桌前的情形,日常生活起居的描写也随处可见。这种特写为灵魂提供了一个熟悉而又富足的环境,使它能在其中安居乐业。在这些结构复杂的墓室群中,工匠们雕刻了一个象征性的门,叫“假门”。假门通常设在紧挨寝陵的后墙上,是供卡自由出入礼拜堂的暗道,这样卡就可到礼拜堂中去享用供品——别忘了,卡同人一样,需要吃饭喝水的。卡雕像,即卡的备用“身体”是放在一个称为“塞尔达”的房间里,建筑师们总是不忘卡需要行动自由,通常就在塞尔达和祭祀堂之间的墙上凿一条小缝。

埃及人非常愿意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深入岩石的墓穴,这些石穴墓大小相差悬殊,大多数都有一个长长的礼拜堂。在正对门的中央龛笼中通常也有一个卡雕像,一个很深的通道从礼拜堂一直往下伸进寝陵中。精雕细刻的石穴墓附有很多饰有浮雕的房间,这些浮雕主要是一些宗教人像、神像和日常生活图景。

这样的石穴墓最早出现在古王国时期,后来成了新王国时坟墓设计的模型。在底尔一埃尔一麦地那的墓地就有一些最好的行穴墓,都有深深的地下通道延伸到盖有拱顶、饰有绘画的寝陵,整个墓的外观是个金字塔尖顶式的祭祀堂的形状。

通常说来,埃及人住在尼罗河东岸,但都把坟墓修在尼罗河下游西岸的沙漠地带。葬礼那天早上,死者将被放在一只小太阳船上驶向西天——死亡的国度,专职的哭丧队紧随其后,捶胸顿足,拉扯头发,向空中、脸上抛洒尘土,还要在沉重的哀乐声中倒地痛哭。

仆人们抬着华美的花环、食物、供品,一罐罐的水、酒和圣油,必需的祭祀器具也带来了,最重要的是:几个有盖的罐,通常这几个罐是装在一个大盘子里,一个装有祭祀用的小人像的箱子,这些小人像叫做“沙比特”(或“沙洼比特”或“巫比特”),它们是用来确保死者有一个轻松自在的来生:灵魂应该仍然从事耕作或劳动,那么他们就可以求助于“沙比特”了(意为“答应有”)。“沙比特”实质上是劳动者。为督促“沙比特”干活,富有经验的埃及人就设一个“沙比特总管”,总管的衣裙与“沙比特”不一样,手里还握着鞭子。

从新王国开始,设计得更为精细的葬礼出现了。《亡灵书》纸草卷问世。《亡灵书》是大约二百节关于在来世要克服一切艰难的说词,和对各个神的赞美诗,以及使木乃伊的那些护身符发挥魔力的咒语。《亡灵书》纸草是放在一个木盒中,盒盖上立着奥西里斯神像。

送葬队伍到达尼罗河边时,会乘坐一只精美的专供葬礼用的小船渡过河去。送葬队行程的终点是制作木乃伊的地方,在尼罗河西岸靠近墓地处,木乃伊已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入葬。取到木乃伊以后,司葬工人就把它放到一把小滑撬上,拖进它最终的归属之地——坟墓或“卡的家”。

在墓的入口处有个称为“色门”的祭司开始了传统的“开口仪式”,据说这样能恢复木乃伊的知觉。“色门”祭司用几个护身符轻碰木乃伊,把一个才从牛身上宰下的右蹄放到木乃伊嘴边,这个仪式在卡雕像面前重复好几次,使其能在木乃伊身上充分发挥作用。

现在木乃伊万事俱备,可以入棺了。棺材外表和制作材料,在埃及文明三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变化:各种矩形木制棺柩盛行于古王国和中王国。后来工匠们在棺木的左侧画上神圣的“何露斯之眼”,还有许多祈神的祷告词,这里祭拜的神一般是奥西里斯、盖博(地神)和努特女神(天神)。如果死者很富有,他的木棺可以放进一个花岗石或方解石的容器里,这类容器就是通常所说的石棺。

埃及人开始制作木棺、石棺来配套使用是从中王国开始的,到新王国时人形木棺就代替了各种矩形木棺,外面还刻着从《亡灵书》上仿录下来的象形文字铭文的画像。棺柩可以用亚麻和一种可能叫做条石的石粉混合灰浆制成,这种材料很易成形,石棺也是从这个时候起被制成人形。到第三中间期的二十一王朝时,人形木棺上除了死者的姓名和头衔外,就少有文字了,但棺木外都刻着大量的宗教性符号。后埃及时期和托勒密时代,石匠们制作出硕大的石灰石或花岗石的石棺,许多也是人形的。

当木棺或石棺被封好放入地下寝陵时,仆役们就在墓中摆上陪葬品和宗教条柜用具,祭司们进行着最后的祷告,通往寝陵的通道铺满碎石,一切完备之后,人们关上坟墓大门,封死。墓外,仪仗队成员把注意力转移到为他们举办的宴会上,这算是对他们出席葬礼的一点报答。有酒肉禽蛋,在一些更为华美的宴会上,出席者把花环套在脖子上。宴会之后,把杯盘碗碟全都砸碎,连同剩下的食物一起埋在离墓口不远的地方。

这时只剩最后一项工作没有完成了:所有制作木乃伊时的那些器具、临时包扎用的材料,都必须就近埋下。埃及完美主义的信仰要求尸体不折不扣地完整,如果这么多像尸体碎片或头发之类的东西(裹尸布)粘到这些器具上去扔掉,灵魂就无法在地下收回它们,那么死者得到永生的希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当死者的家人离开墓地时,他们的思绪,毫无疑问地集中到现已长眠于地下的亲人身上。想得最多的是由死者的命运反思他们自己未来又会是什么样。

整个有生之年,埃及人就为死后的一切事情做着准备,这与中国传统观念何等相似,只不过中国人并没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和心思罢了。埃及人修坟造墓,积攒来世所用的供品,但若说埃及人是沉迷于死亡,那就过于单纯甚至幼稚了,其实应该说埃及人是醉心于完美。他们抱着这样一种观念:任何事,无论是装修庙宇、修筑坟墓或墙垣,还是修一座金字塔,都必须事先仔细地计划,然后彻底地施行。他们对于尸体及周围其他相关的事物加以如此大的关注,就足以证明埃及人的这种观念——不完整的东西就不好。

人们还认为死者既能行善,也能作恶,神奇的疾病往往被视为一个不友好的幽灵的蓄意捣乱。然而,并没有证据证明埃及人惧怕或逃避死亡,他们经常为死去的家人求神拜佛,有时也要求作古的先辈们以生者的名义代为解决一些世俗的问题。当然,在埃及历史上常发生的盗墓现象也显示了一些这样的社会因素,至少有人认为死者的灵魂没有因果报应或给人以惩罚的能力。而法老时期的铭文又确定表明埃及人对死亡的恐惧。一种常在坟墓出入口发现的铭文,简洁地表达了古人对生与死截然不同的感觉,这种铭文请求路人记住墓主并召唤他们:“您啊!热爱生命,痛恨死亡!”

一些类似的让人稍觉反感的东西可以解释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但总的说来,埃及人把死看成是生的中断,来世则是对他们现实生活环境的精确复制品。这样,他们就可以容易地揣摩出一些关于来世的东西来。但还是有些关于来世的东西埃及人理解不了却又不得不带着惊恐疑虑去细想,他们把来世看成是充满险恶的,甚至到了剥夺“卡”永生的地步。如果木乃伊或墓中雕像被毁坏,如果死者的名字被遗忘,如果某些供品没有奉上,如果卡祭司忽略了他们的职责,都可能使卡终止,他用一个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力量去发挥他的功力;更确切地说,他将面对一个永恒的不见天日的世界——无形的埋没!这是埃及人最大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