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智慧的科技博览丛书(套装共9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曾侯乙编钟——“楚声韶乐”的重现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县县城西北约二公里处,这一带当地称为擂鼓墩。1977年空军某部因扩建厂房,将“东团坡”的山头炸平而发现。1978年发掘编号为擂鼓墩1号墓。据青铜器上的铭文,墓主为“曾侯乙”。由于随葬以九鼎八簋为中心的一整套青铜礼器和以编钟为中心的一整套乐器,故墓主应具有国君身份,即曾国国君。

曾侯乙墓发掘出土了大批的古乐器,品种的齐全和保存的完好都大大地超过以往的发现,其中不少乐器是前所未见的,对研究先秦时期乐器的发展上有重要的意义。对中国音乐史研究贡献最大的,当是曾侯乙墓中的编钟。编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打击乐器,青铜铸,它是依大小和音高为序的乐钟,编组悬挂在钟架上,演奏时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音色清脆洪亮、幽静而柔美。曾侯乙编钟有64枚,另有楚惠王赠的钟1枚,共计65枚,编成8组,出土时悬挂在三层铜木结构的曲尺形钟架上,由六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全部甬钟有碎龙交错的浮雕花纹,大钟还错嵌红铜。每件钟上都有关于乐律的铭文,总字数达2800字左右。此外,出土时有两件粗大的撞钟棒依架而立,六件“T”字形钟槌在铜架附近,说明这些棒槌是和编钟配套使用的工具。

按照编钟上的乐律铭文和实测证明,每件铜钟都能敲击出两个乐音,整套编钟的音阶结构与现今国际上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属同一音列。它的音域宽广,从最低音到最高音,跨越了5个半八度,仅比现代钢琴的两端各少一个八度,其中心音域,12个音阶齐备,可以旋宫转调。经过试奏,证明在旋宫转调的情况下,用这套编钟能够演奏古今中外的多种乐曲,并可以用来伴唱。演奏效果表明,它的和音、复调和转调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且音色优美,悦耳动听,效果甚佳,从而推翻了“中国的七声音阶从欧洲传来”的传统说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先奏乐律学的认识。钟铭所使用的乐律学术语,在科学概念上表现出相当精密的程度。这些乐律术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不见于过去的乐律学著作,因而事实上已提出了一个对于中国传统乐律史重新估价的问题。

曾侯乙墓编钟的学术价值已为世界所公认。这说明远在战国早期,中国已具有了非常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这一音乐史上的空前发现,使失传了2400年的华夏古声——“楚声韶乐”得以恢复。如今,在复制成的曾侯乙乐器的基础上而创作的《钟乐舞》,众乐齐奏,八音和鸣,再现了楚风韶乐,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老音乐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