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女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亲爱的,你谁都对得起,唯独忘记了对得起自己

许久没联系的朋友今天忽然发微信给我,说:“我现在觉得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意义就是给父母养老,赚钱养大孩子。……我活得没有一点痕迹。”

“啊,不急啊。你最喜欢的事儿是什么?”

“我自己都不知道,对很多事都不感兴趣。之前喜欢唱歌,现在也没心情了。”

“唱歌是个爱好,不过很难作为事业去发展。还有什么爱好能让你产生价值感的?”

“没有了。”

没有了。

多么熟悉的回答。

这声回答不仅属于她,也属于很多很多姑娘,甚至包括一些男人。

生活中,我们日夜连轴转,看上去像是重要的大人物——父母的女儿、儿女的母亲、公司的员工(甚至是中高层)、国家的纳税人——我们忙着赚钱、买房、养车、赡养父母、养育儿女……这一切事务将时间的空隙填满,也把你的心灵堵住,让你不用去面对可能是人生最本质的一个问题:你是谁?

如果剥除以上身份,你还剩下什么?

人生中大多数问题可以用钱解决,所以它们并不是本质问题,剩下那点不能用钱解决的,才最要命。这些要命的问题里,就包含着这个可怕的疑问。有时候我会怀疑,我们找了这么多事做,根本就是为了遮蔽它:我是谁?在所有社会关系之外,我是谁?

不知道自己是谁,其实一点也不怪你。

从小,习惯了按照父母期待的方式按部就班取得一个安稳的人生。你要成绩均衡,最好考上名校,毕业后进入大企业慢慢升职加薪,如果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女生版是嫁给CEO),完成阶层跨越,那就更完美了。

结完婚,你就是个“成熟的社会人”,马上要生孩子,买房子,买车子……你的人生职责一件件等着你落实。小时候,你最好不要比“别人家孩子”差;长大了,你更不能比“别人家大人”差。

不不不,我绝对不是反对履行社会责任,更不是要你逃离一切关系。事实上,我们一直生活在关系之中。甚至,我们诸多的心理暗疾,都来自关系的不能正常实现。人不能离开关系而生存,就像人完全没有办法抓住自己的头发脱离地球一样。

只是,在所有关系之外,你还该给自己留一点余地。那点余地,要养得活你自己的心灵。

你的父母的父母,刚刚脱离贫穷不久,他们根本无法体验,这个世界上除了“活着”,竟然还有其他重要的事。

你的父母刚刚过上安稳生活不久,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期望,仅仅是在温饱之上再进一步。对生活,他们没有余力期望更多,因为他们自己根本没有看见过另外的方式。

所以,他们扔掉了你的画笔,砸掉了你的吉他,锁住了你的围棋……砍掉这些爱好,为的是让你“留出时间做正经事”。而这个正经事,就是“按部就班地活着”。

不用恨啊,而应该怜悯,这就是世代传承的命运。能看见命运局限的人是很少的,能超越的人就更少了。

但你,应该试试看。

不是非要重拾儿时的爱好不可,而是应该试着去跟你的闲暇相处。在只有你自己的时候,不要急着去照顾老人孩子,呼朋唤友吃饭,跟恋人相处,而试着问问自己:什么能让我快乐,在什么状态下, 我能找到价值感?

我们认识自己,是从做事开始的。做事,出于自身,然后返照自身,循环往复,最后完满。总有那么一件事,能让你发自本心喜悦,然后一次次、一点点啃进去,找到自身的价值感。

去多试试看啊,那件事一定存在。

然后,超越它。

人不能将自身的价值感完全依赖于外物之上,无论是人还是事。否则一旦外物变化或崩溃,自身必然随之迷乱崩溃。我们凭借喜欢的事找到自我,却不能将它视为唯一。它只是帮助你发现自身价值的一条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你学会爱自己。

亲爱的姑娘,我记得当年你是班里唯一跟我诗歌酬答的人。当年我们写的诗十分稚嫩可笑,上课传递的纸条却那般认真。你说现在你写的东西,自己都不敢看,其实没关系啊,试着用笔去整理你的情绪,不要考虑别人的观感,因为,首先,你是写给自己看的。

“那,我想写的第一句话,就是跟自己说,对不起。”